君主之官:心
咱們下棋的時候,無論是丟了車,仍是丟了馬,只要老帥還在,這棋就沒輸;但老帥被對方吃掉了,你的車馬炮再多,也是輸了。心在人體五臟中的地位就是棋盤中的老帥,所以《黃帝內經》趁心爲「君主之官」,掌管一身的氣血運行。
中醫說心藏神,心的氣血充盈,神得以涵養,那麼人就頭腦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反之,若是人記憶力降低,睡眠淺而多夢,那就代表心氣、心血不夠用了,要趕快補充。
中醫認爲,大喜傷心。這就是說,過分驚喜會使心功能受損,好比范進中舉就是大喜傷心的典型例子。
心開竅於舌。中醫經過觀察舌的形態與色澤變化,還有語言表達的流利程度來判斷心的功能情況。好比舍尖常常潰瘍的人,就是心火旺;講話時頻繁出現斷點,就是太疲勞了,心氣虛弱不夠用了;舌根下的靜脈色澤紫黯而曲張,說明心血管多有動脈硬化。
心火系統功能異常,常出現如下症狀:心慌心悸、心前區疼、嘴脣指甲發青、口舌生瘡、失眠多夢、神經衰弱、冠心病等。那麼出現這些症狀,中醫有哪些好的辦法呢?
根據天人合一的五行養生文化,紅棗、紅椒、赤豆、櫻桃、雞鴨血、桂圓等紅色的食品和呵(he)這個發音都與心相關,歸屬於心火系統,故能補心。清心火最佳的食物是蓮子和苦瓜,他們都是苦味的,苦味入心經也歸屬於心火系統,可以清瀉心火。平常生活中多發「呵(he)」這個音對心功能也有幫助。
在身體內部咱們能夠經過敲心包經、摩內關、撞大陵、拍極泉的簡易方法來推進心氣、心血的運行。
在衆多的仙草中,活血化瘀治療冠心病三七功效第一,靈芝有很是好的養心安神做用,石斛養心陰補心氣效果最佳,安神助眠酸棗仁效力最強。由酸棗仁和靈芝配伍的睡寧膠囊可明顯改善失眠多夢、神經衰弱;而心慌心悸、心律不齊、冠心病等人羣,則適宜服用百通膠囊;做爲補五臟氣血的靈芝膠囊,則能明顯調節心繫功能異常而出現的各類症狀。
將軍之官:肝
《黃帝內經》把肝比喻爲「將軍之官」,用將軍剛強急噪的性格來形容肝的生理特性。
事實上,脾氣急噪的人每每都是肝火旺。所以一我的發脾氣時,你不要和他計較。爲何呢?由於他的肝氣過旺而化爲火氣,他是剋制不住的。易怒的人,常會拍着桌子叫,他必定要把這股氣發出來,內心纔會好受,不然憋在內心會害病的。等到這個氣散了,天然而然也就心平氣和了。可是若是一我的總是發怒,輕則血壓偏高,重則促使肝纖維化。三國時的周瑜大怒之下劍傷迸裂、倒地而亡,就是「大怒傷肝」的典型案例。用寬容的態度對待別人和本身,生活中保持心態平和對於健康是很是重要的。
肝藏血,咱們能夠從指甲與眼睛的情況來判斷肝血的盛衰。人手上的指甲是肝血盛衰的晴雨表,若是指甲比通常人要薄、脆、白,那就是肝血不足。肝開竅於目,若是眼睛常常乾澀,易迎風流淚,就代表肝陰血不夠。
肝木系統功能異常,常會出現口苦、頭暈目眩、眼乾澀、目赤腫痛、兩肋脹痛、煩躁易怒、肝病、血壓高、血脂高、指甲乾枯等症狀。
那麼咱們如何調養呢?酸味、青色、噓(xu)這個發音都與肝相關,歸屬肝木系統。所以烏梅、醋、山查等酸味的食品,薄荷、芹菜等青色的食品,都是養肝佳品。此外菊花、洋蔥、荔枝、木瓜、桃、鯉魚等食物也是養肝食物的表明。生活中多發「噓(xu)」這個音對肝功能也有幫助。
不少人發怒時,會感受兩肋位置脹痛。這是因爲肝經從兩肋通過。在中醫養生文化中,拍打兩肋有助於肝經氣血運行,是養肝簡便易行的好方法。對於肝火旺的人,常拍打兩肋或者膽經,有助於清泄肝火。
在衆多的養肝仙草中,枸杞益肝明目第一,靈芝保肝解毒最佳,天麻平肝陽功效最顯。對於肝系統功能失衡的人羣,服用百通膠囊,能夠緩解肝風上炎引發的高血壓,減輕口苦、頭暈目眩等症狀;使用枸杞膠囊在滋補肝腎的基礎上,可以減輕眼乾澀、目赤腫痛等症狀;而對於長期飲酒,有脂肪肝、酒精肝的人羣,則需多服用久寶納豆膠囊。
後天之本:脾胃
中醫所講的脾,並非西醫解剖學中的脾臟,而是歸納了胃、小腸、大腸等器官的綜合功能(其他的心、肝、肺、腎四髒,也都不是西醫解剖學所說的心臟、肝臟、肺臟、腎臟,而是指中醫學中的心火系統、肝木系統、肺金系統、腎水系統)。
脾在五行中屬脾土系統,是人體氣血的「生產工廠」,生理功能爲「主運化」,就是將食物消化成爲養分物質(也就是氣血),並將其運送到全身各處。
歷代醫家均很是重視脾胃的養生做用。《黃帝內經》指出:「脾爲後天之本,主運化,生氣血。」這就是說脾胃是人體健康的「後天之本」,是五臟氣血生化的源頭。脾胃功能好壞與人的情志也有密切關係,過思則傷脾。好比,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之因此只活54歲就死了,就是由於他過於操勞、思慮過分形成不思飲食、脾胃衰弱,最終致使氣血生成不足,撒手人寰。
中醫有一個瞭解人體氣血盛衰情況的小竅門,就是觀察口脣的色澤。由於脾開竅於口,口脣的色澤表明了氣血的盛衰。若是口脣色澤蒼白或者暗淡無色,就代表脾氣不足,製造出的氣血不足,這我的多半是氣血虧虛。
脾胃系統的異常,常表現爲消化不良、食慾不振、食後腹脹、噁心、嘔吐、打嗝、燒心、腹瀉便祕、胃炎、胃腸潰瘍等症狀。咱們能夠經過這些症狀的有無,來判斷脾胃功能是否良好。若是出現了這些症狀,說明脾胃系統出了問題,那麼咱們該怎麼辦呢?
根據天人合一的五行養生文化,中醫認爲黃顏色、甘甜味、呼(hu)這個發音都與脾胃相關,歸屬於脾土系統,可以調養、補益脾胃之氣。因此脾胃很差的人,適宜穿黃顏色的衣服,居室的顏色可多用黃色。飲食上應多吃黃色和有甘甜味的食品,如小米、番薯、玉米、南瓜、黃豆等都是滋養脾胃的佳品。平常生活中多發「呼(hu)」這個音對脾胃功能也有幫助。聲音能治病,是否是太玄了呢?其實一點都不玄,中醫的音韻養生與西醫的音樂療法有類似之處。《史記?樂書》中說: 「音樂者,動盪血脈、流通精神。」可見聲音的確能反映一我的的身體情況,也可以促進疾病康復。
在咱們身體裏面也蘊藏着調養脾胃的力量。如民間就有「天天按摩足三裏,等於吃只老母雞」的說法,也就是說常拍足三裏穴能夠加強脾胃運化功能。除此以外,也可作腹式呼吸、摩腹部或者靜蹲來強健脾胃系。
在中藥養生中,靈芝、人蔘、納豆、白朮、茯苓獐寶都是益氣健脾的良藥。通過高科技提取濃縮而成的中藥保健品則更優於藥材自己。如靈芝膠囊,經過調節五臟平衡而逐漸減輕消化不良、食後腹帳、噁心嘔吐等消化系統症狀,促進胃炎、胃潰瘍的修復;對於胃炎、胃潰瘍症狀明顯者,則可選擇胃康,來促進粘膜修復;小兒的脾胃系統較弱,常出現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現象,而影響到小兒的生長髮育,服用入脾胃系的獐寶可明顯改善上述症狀;對於大多數女性來講,便祕常常是困擾生活的一大難題,由便祕帶來的皮膚晦暗、色斑、失眠使女性更加痛苦,選擇通寧或者長青納豆膠囊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人體的宰相:肺
《黃帝內經》說:「肺系一身之氣,司呼吸、主皮毛,開竅於鼻。」所以,肺被稱爲人體的宰相,掌管生命的氣機運行。
悲傷會阻滯人體氣機的運行,故過悲則傷肺。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整日鬱鬱寡歡、悲悲切切,最終因肺病而死,是大悲傷肺的典型例子。所以,咱們應該保持樂觀的心態,避免沒必要要的悲傷情緒,不然有害於肺。
若是病邪犯肺,致使肺氣宣降出入失調而不得解,常見如下症狀出現:咳嗽、氣短、咳血、易感冒、慢支、哮喘、鼻炎、慢性咽炎等。時間長了,氣鬱化火就會形成皮膚粗糙、痤瘡等。
按五行學說,白色、辛味、呬(xi 聲同"細")這個發音都一與肺相關,歸屬於肺金系統。所以白色的銀耳、百合、梨均是養肺陰之佳品;辛味的薑汁、洋蔥、香菜等可開肺氣,風寒感冒時服用最佳。生活中多發「呬(xi 聲同"細")」這個音對肺功能也有幫助。
在人體經絡穴位中,迎香穴是治療鼻炎的,常按摩這個位置,有效防止鼻炎;膻中穴是調理肺之氣機的要穴,常敲打此處,對於多種肺部疾病均有良效。
調養肺臟的仙草中,養肺陰楓鬥第一;化橘紅久咳必治,補肺氣冬蟲夏草最佳;靈芝功效最全,既能養肺氣又能調理肺氣。對於易感冒、咳嗽者和慢支、哮喘人羣,可長期服用久潤楓鬥晶養肺陰而減輕呼吸系統症狀。慢性咽炎人羣適合服用以蓮子、川貝母爲主要成分的咽爽含片。因爲肺主皮毛,患有家族性色斑的女性,經過調理肺氣而減輕色素沉澱。
先天之本:腎
《黃帝內經》認爲腎爲「藏精之所,主骨生髓」,意即爲生命的發動機,故古代醫家又稱腎爲「先天之本」。
腎藏精主生殖系統,若是生殖系統出現問題,好比說出現前列腺肥大,就說明腎的精氣不足了,要趕快補充精氣。
老百姓常說「耳大有福」,背後的原理就是腎開竅於耳,腎氣充足則耳大飽滿、精力充沛,作事業天然拼勁十足、無往不利。曾國潘說「功名看氣宇,事業看精神」便是此意。常常耳鳴或者聽力降低的人,就是代表是腎氣不夠用了。
什麼是腎主骨呢?中醫認爲,人的骨骼強健與否,由腎精氣盈虧所決定。骨質疏鬆的人要補養腎的精氣,腎的精氣足了,骨骼就強健有力了。
人散步的時候會有不少生理反應,其中一個反應就是滿口生津。這表明你的腎氣、腎精獲得補充了,由於在五行學說裏面唾液歸屬於腎水。因此腎陰虛的人口裏會常常幹,缺乏唾液,這就是腎精不足了。
那麼腎精氣不足會出現哪些症狀呢?常見的有腰膝痠軟、手腳冷、體虛乏力、耳鳴、脫髮、牙齒鬆動、骨質疏鬆、夜尿多、前列腺肥大、性功能減退、不孕不育、腎虧、更年期綜合症。
按照五行養生學說,黑色、鹹味、吹(chui)這個發音均與腎相關,歸屬於腎水系統。鹹味的海產品多補腎,以海蔘、海蝦爲表明;黑色的黑芝麻、黑小豆、烏雞都是補腎佳品;另外豬腰子、核桃、韭菜也是補腎佳品。平常生活中多發「吹(chui)」這個音對腎功能也有幫助。
腰爲腎之府。中醫認爲腰膝痠軟就是腎虛。常常轉動腰,對腎就有好處,傳統養生裏面叫「晃龍」。太極拳或者氣功站樁,都有一個要點叫鬆腰,就是經過鬆腰來調養腎氣。在腰上有個要穴叫腎俞穴,常常拍打腎俞穴,對腎的精氣有很好的調養做用。
補腎仙草中,力量溫和持久而不傷身的枸杞、瑪咖爲第一,對於腎氣不足蟲草最佳。元氣藏於腎之間的命門,而靈芝大補元氣,故久服靈芝可有效調養腎氣。對於男性人羣,可長期服用瑪咖膠囊和枸杞膠囊,來補充腎氣,提升體力、精力等。腎虛不僅在男性常見,女性到了必定年齡也會一樣發生,可服用枸杞膠囊來補充腎氣,減輕腰膝痠軟、手腳冷、耳鳴、眼花等症狀。
五臟六腑的做用
五臟:心、肺、脾、肝、腎;
六腑:大腸、小腸、胃、膽、膀胱、三焦。
臟腑是化生精血津液,促進新陳代謝,維持人體機能活動的主要器官。分別來講,五臟是貯藏精氣的(精氣,指精血津液),六腑是主食物的受納、消化、吸取、傳導和排泄的。於是髒以藏爲主,腑以通爲用。
臟腑之間不管是髒與髒、腑與腑,仍是髒與腑都是互相聯繫的。五臟與「五體」等組織以及「五官」、「七竅」等器官,也都有密切的聯繫。
五臟與五體的關係是:心主脈、肝主筋、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腎主骨。
五臟與五宮七竅的關係:
是心開竅於舌、肝開竅於目、脾開竅於口、肺開竅於鼻、腎開竅於耳和二陰(鼻、目和耳各有兩個與口稱爲七竅,再加「前陰」與「後陰」二竅,又稱九竅)。由於五臟與五體、五官七竅相關聯,因此五臟的變化,經常反映到其所屬的體表組織與孔竅。
下面簡介【髒與髒的關係】,【髒與腑的關係】:
【髒與髒間的關係】
1.心與肺:心主血、肺主氣。人體臟器組織機能活動的維持,是有賴於:氣血的循環輸送養料的,血的正常運行雖然是心所主宰,但必須有賴於肺氣的推進;而積存於肺的宗氣,要貫注到心脈,才能暢通全身。
2.心與腎:心腎兩髒互相做用,互相制約以維持生理功能上的相對平衡,稱爲 「心腎相交」;若是腎陰不足,心火過盛,失去協調,稱爲<心腎不交>而出現健忘、失眠、心悸、遺精等症狀。
心與腎還有另外一種生理病理關係?就是心陽和腎陽的相萬:做用,相互促進。心的陽氣足,表現着血液循環暢旺,若是腎的元陽衰微(命門火衰)叮以致使心m的不足;心陽不足,也能夠影響腎陽的不足。
3.心與肝:心爲一身血液循環的中心,肝是貯藏血液的—…個重要肥器。因此心血旺盛,肝血也就貯藏充盈,就能夠養分筋脈,促進人體及四肢屈仲的五批活功。若是血液不足,損耗過分,以至血.虧肝虛,血不養筋,則出現筋‘繹痙浦,手足痔孿、抽搐等症狀,這說明心血過耗,肝失所養形成的病理變化。
4.心與脾:脾的運化功能,須要心陽的推進,而心血的生成,又必須依賴於脾所吸取相轉輸的水谷精微。另外一方面,心主血而脾統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很好的統攝血液;若脾陽慮衰,就要致使血不循經等疾病。
5.肝與脾:肝藏血,脾主運化營弊,化生血液,如脾虛,彤響血的生成,則肝血不足,在臨牀上表現爲頭暈眼花,視物模糊等。
肝膽幫助脾胃消化運輸,這是一方面,但當肝氣不調,也可致使肝脾不和,出現脅痛、腹脹、滿悶不舒、厭食吞酸等症狀。如肝氣橫逆,肝氣犯脾,可5:U現腹痛、腹泄等症狀,特別是脾虛的時候,更容易發生這種現象,因此有「見肝之病,知肝伶腫,當先實脾」的說法。
6.脾與肺:肺氣的強弱南·賴於水谷之‘天的供給,水谷之氣與脾的遠化是曉切相夫,故脾虛影響到肺時,常出現面色蒼白、懶言、少食、消瘦、咳嗽、便溶等症狀。治療上經常使用「補脾益肺」的方法。又如慢性咳嗽的痰多而稀白,身倦氣促,食慾不振等症狀,病變雖在肺而病本在於脾,必須用健脾化痰的方法,才能奏效。所謂「肺爲貯痰之器,脾爲生痰之源」,由此就能夠體現脾與肺的關係。
7.脾與腎:脾陽依靠腎陽的溫養才能發揮運化做用。腎陽不足可致脾陽虛弱,運化失職,出現腹膿、消化不良、大便搐泄或浮腫、腹水等腎虛症狀,治療必須用健脾補腎的方法。
8.肺與肝:肝火盛時能夠灼肺,出現乾咳或痰血、胸脅痛、易怒等症狀,肝氣上逆又可影響肺氣失降,而見胸脂脹滿不舒等。
9. 腎與肝:腎藏精,肝得腎精的滋養,可維持肝臟的功能正常。如腎陰不足,肝失滋養,就會引發肝陰不足,肝陽上亢,或肝風內動的疾病,如頭昏眼花、耳鳴、肌肉跳動、肢體麻木、下膠無力等。經常是肝腎同治,採用滋腎養肝的方法而得到療效。
10. 腎與肺:(1)從水液代謝方面來講,腎的經脈上連於肺,管理三焦,腕磅上靠肺的通調,下靠腎的開合,中靠脾的運化,故肺、脾、腎三髒對全身水液代謝都有密切關係,一髒功能失職,均會使水液滯留而發生水腫。(2) 從氣的關係來講,肺主呼吸而腎主納氣,二髒有協同維攤人身氣機出入升降的功能。
【髒與腑之間的關係】
髒與腑是表裏互相配合的,一髒配一腑,髒屬陰爲裏,腑屬陽爲表。臟腑的表裏是由經絡來聯繫,即髒的經脈絡於腑,腑的經脈絡於髒,彼此經氣相通,互相做用,所以髒與腑在病變上可以互相影響,互相傳變。
六腑是傳導飲食物的器官,它們既分工又協做,共同完成飲食物的受納、消化、吸取、傳導和排泄過程。如膽的疏泄膽汁,助胃化食;胃的受納腐熟,消化水谷;小腸的承受吸取,分清泌濁;大腸的吸取水分和傳導糟粕;膀腕貯存和排泄尿液;三焦是水液升降排泄的主要通道等等,它們之間的關係是十分密切,其中一腑功能失常,或發生病變,都足以影響飲食物的傳化,因此說六腑是瀉而不藏,以通爲用。
臟腑表裏關係是:心與小腸相表裏;肝與膽相表裏;脾與胃相表裏;
肺與大腸相表裏;腎與膀骯相表裏;心包與三焦相表裏。
1。心與小腸:經絡相通,互爲表裏。心經有熱可出現口舌糜爛。
苦心經移熱於小腸,則可兼見小便短赤,尿道澀痛等症。
2。肝與膽:膽寄於肝,臟腑相聯,經絡相通,構成表裏。
膽汁來源於肝,若肝的疏泄失常,會影響到膽汁的正常排泄。
反之,膽汁的排泄失常,又會影響到肝。故肝膽症候每每
同時並見,如黃疽、脅痛、口苦、眩暈等。
3.脾與胃:在特性上,脾喜燥惡溼,胃喜潤惡燥;脾主升,胃主降。
在生理功能上,胃爲水穀之海,主消化;脾爲胃行其津液,主運化。
兩者燥溼相濟,升降協調,胃納脾化,互相爲用,構成了既對立又
統一的矛盾運動,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取和轉輸的任務。
胃氣如下行爲順,胃氣和降,則水谷得如下行。脾氣以上行爲順,
脾氣上升,精微物質得以上輸。若胃氣不降,反而上逆,易現呢逆、 嘔吐等症。脾氣不升,反而下陷,易現久泄、脫肛、子宮下脫等症。因爲脾胃在生理上密切相關,在病理上互相影響,因此在臨證時常脾胃並論,在治療上多脾胃並治。
4.肺與大腸:經絡相連,互爲表裏。若肺氣肅降,則大腸氣機得以通暢,以發揮其傳導功能。反之,若大腸保持其傳導通暢,則肺氣才能清肅降低。例如:肺氣蠻滯,失其肅降之功,可能引發大腸傳導阻滯,出現大便祕結。反之,大腸傳導阻滯,又可引發肺肅降失常,出現氣短咳喘等。又如:在治療上肺有實熱,可瀉大腸,使熱從大腸下泄。反之,大腸阻滯,又可宣通肺氣,以疏利大腸的氣機。
5.腎與膀骯:經絡相通,互爲表裏。在生理上一爲水髒,一爲水腑,共同維持水液代謝的平衡(以腎爲主)。腎陽蒸化,使水液下滲膀骯,膀骯又借腎陽的做用,經過自身的功能而排泄小便。在病理上,腎陽不足,可影響膀骯功能減弱而出現小便頻數或遺尿;膀骯溼熱,又可影響腎臟而出現腰痛、尿血等。
6.心包與三焦:經絡相通,互爲表裏。例如,臨牀上熱病中的溼熱合邪,稽留三焦,出現胸悶身重,尿少便塘,表示病在氣分。若是未能制止其發展,溫熱病邪,便由氣分入營分,由三焦內陷心包,而出現昏迷、譫語等症。
臟腑相表裏的理論,在針刺治療上也具備實踐意義:例如手太陰肺經的哮喘病,常配用手陽明經的合谷穴,足陽明胃經的胃皖南,常配用足太陰脾經的陰陵泉久等進行治療,都收到滿意的效果。這些都是根據臟腑表裏經氣相通的理論來運用的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