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總結

前言

有兩個月沒寫總結了,無論緣由如何,總要把欠了的補上。這個週末抽出時間,好好整理一下前兩個月的工做內容以及感想,內容涉及:html

  1. Github
  2. Flutter
  3. 產品思惟與用戶意識
  4. 新的技術觀
  5. 新的團隊觀
  6. 自我承認

Github

具體技術點,已寫在文章中:🤖自動化的Github Workflow前端

自作開源組件以來,文檔、預覽、構建、發佈這幾個環節,一直都是很繁瑣,手工操做多,易出錯,十分不得要領。vue

因而參考vue/nuxt/element, 一點一點地摸索,反覆地嘗試,終於找到了適合咱們的github wokflow。git

因而咱們就對全部組件進行升級改造,相關腦圖以下:
image.pnggithub

Flutter

滴雀APP(意爲滴普語雀)下載地址小程序

這個星期,咱們由Flutter開發的APP終於登陸App Store了。這是咱們第一款由Flutter開發的應用,我也經歷了第一次從0到1完整的上架的過程。後端

我在語雀官方論壇上發佈相關信息,也得到了官方人員的承認。
image.png學習

我感觸比較深的是兩點:優化

  1. 增加了信心
  2. 實踐纔是王道

信心

年初的時候,與某團隊進行技術交流,據說他們不但作了小程序,還作了APP,甚至他們已經完成了從RN到Flutter的轉型。咱們當時只涉及H5,並無過APP方面的積累,所以雖然表面不動聲色,其實內心大吃一驚,難免有些沒底氣。動畫

時至今日,咱們開發的APP已被當初那個團隊的人使用着,我內心已不虛。

實踐

現在不少社區、論壇、公衆號,都在報道Flutter的相關信息,各類比較Flutter與其餘技術的優缺點; 身邊不少人也早就躍躍欲試,卻一直說沒時間而停滯不前,或由於作不出最佳選擇而猶豫不決。

而咱們已經在實踐,而且上生產了。要想真正瞭解一件事,惟有經過親身實踐。因此,若是真的想嘗試,趕忙行動起來吧,不用再猶豫了,也不須要把沒時間當藉口。

產品思惟與用戶意識

經過實踐,我認爲作產品有兩點很重要:

  1. 搞清楚用戶最想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
  2. 本身用起來

MVP

第1點也就是mvp,但這點理論上提及來簡單,作起來卻難。

首先,用戶的聲音不必定能聽到,就算聽到了,也可能由於溝通表達的問題,理解有誤差。

其次,不少時候產品規劃都是很宏大的,功能都是很齊全的,從0到1的過程當中,很容易在這種規劃中迷失。

同時,優先解決核心問題,先實現最小功能閉環,思路是沒錯,但這樣的產物可能過於簡陋,所以有人可能會以爲這不像是產品,而持否認意見。

吃本身的狗糧

因此,第2點就很重要。本身作的產品,本身用起來,也即「吃本身的狗糧」。

本身去動手前,想想,這個東西作出來本身會不會用?若是答案是否認的,那就先別動手,從新再想想。

本身做爲用戶,才能真正地培養用戶意識。

最後還要注意的是,產品越早投入使用越好,這樣能夠根據用戶反饋,快速調整與完善。

新的技術觀

對於技術,我新增瞭如下方面來觀察與思考:

  1. 全局
  2. 金錢
  3. 用戶
  4. 開源

全局

全局意味着要有總體思惟,從團隊、從整條生產鏈路來思考。

如今市面上不少媒體,過度強調我的或單個環節,致使人們廣泛過度關注局部,而忽略了總體。

好比有不少開發技術方面的「練級攻略」,給人一種錯覺,彷佛掌握了這些技術,就能橫掃江湖,走向巔峯。但其實開發只是軟件工程的一個環節罷了,若是不能掌握總體,在局部再登峯造極,也會有捉襟見肘的時候。

再好比某些教程,說是「教你從0到1開發一個APP」,但其實也只是聚焦在開發領域,也只是能在本身的機器上構建一個APP,安裝在本身手機裏而已。真正要上線到生產,讓別人也能安裝使用,同時保持後續的更新迭代,前先後後還有不少內容要涉及,並非學了教程,開發好了,就完事了。

使用全局的思惟來看待這些事情,這樣才能看得更清楚、更透徹。

金錢

其實不少技術是能夠用金錢來買的。這個交易的本質是:用金錢來買時間。

下面舉些例子:

  1. 咱們沒有相關新技術的知識,咱們能夠本身去預研、去實踐,而後本身再寫一份教程,也能夠直接買付費的教程,讓你們快速進入系統的學習
  2. 咱們要想一個功能,目前沒有,能夠本身去實現,也能夠買第三方服務
  3. 咱們缺乏具有某些經驗的人員,能夠內部花時間培養,也能夠直接從外部招聘有相關經驗的人員

上面的例子都是常見的待決策的狀況,前者都是本身親力親爲,花費的是時間; 後者則是作資源整合,付出的是金錢。值得一提的是,時間也是金錢,也是成本,由於員工是要發工資的,這一點千萬不要忽略了。

遇到上述狀況如何決策,須要具體狀況具體分析。

只不過,在篩選簡歷時,往往遇到一些人描述本身「全棧工程師」,但其實只是泛泛而談時,我都在想,我爲什麼不直接招一個專職的前端、一個專職的後端?這對於企業而言,一個月增長的成本,微不足道。這種相似的思想,池建強在《Flutter 要全平臺制霸?我看懸》一文也提到了。

用戶

沒有愚蠢的用戶

產品上線後,就會收到用戶的反饋。有可能產品的第一個界面,就讓用戶困惑了。此時技術人員常見的反應是:這都不懂,真笨!

請儘早把用戶愚蠢的想法拋棄掉。用戶遇到了任何問題,首先應該想一想,是否是產品有須要優化的地方。技術是用來解決問題,提高效率的,不是用來彰顯本身高端、不同凡響的,作技術的千萬不能曲高和寡。

用戶第一

不少時候技術人員評估的事情的優先級,是按照技術難易程度、有趣程度而排列的,但其實上線後,最重要的,是傾向用戶的聲音,根據反饋進行開發調整。

也許你以爲作個炫酷的動畫是頗有挑戰性、頗有趣的事情,但用戶也許更關心產品首頁的錯別字。這種狀況下,請優先改正錯別字。

開源

總有一些技術團隊在講本身是設計這個系統的,怎麼實現的,講了一大堆,即沒有附上代碼地址,說什麼與內部業務聯繫太緊密,不方便開源。

我也寫過一些文章,因此我清楚,不少時候文字並不能完整地表達意圖,更別說一個大型系統的設計。也許文章做者以爲本身寫出關鍵點了,但讀者的知識背景良莠不齊,難保文章沒寫出來的,纔是讀者更須要的。所以,軟件設計沒有附上相關的可執行產物,我認爲作的就是不到位。

不少時候,你們重複造輪子,就是由於資源不共享,前人的成果無法複用。

vue、k8s都開源了,把咱們的實踐成果開個源,其實也什麼大不了的。若是涉及商業機密,把相關內容替換成demo就行了。說到底,分享的意願不夠罷了。

若是咱們實踐了想分享,必定會開源,不搞虛的。

新的團隊觀

去年,個人團隊理念是,基於團隊現有成員,把每一個人打造出我想象中的樣子。

當時,我看人主要仍是看技術能力; 對於一些技術能力並不符合預期,但態度好的人,我也願意招聘進來,由於能夠培養。

今年,我更強調的是適者生存,也即,團隊是有淘汰的,跟不上步伐的人,只能離開。

我如今招聘更願意招已經技術能力過關,不太須要進行技術培養的人,也即寧缺勿濫,縱然這樣極可能一個月也招不到一我的。

另外,我還會注重對軟實力的考察,好比熱情、目標規劃、自我定位、思惟方式等,我但願團隊成員是自我驅動的,最終能成爲本身想要的樣子。

一句話總結:去年我想讓團隊的全部人變得合適; 如今我只想要合適的人留在團隊裏。

自我承認

在去年北京的項目實戰以後,我隱約以爲,我已經得到了足夠的外界承認。

回來廣州的大半年,我愈發肯定,接下來我尋求的,是自我承認。

這是一套本身給本身的評判標準以及打分機制:

  • 也許外界以爲這樣差很少了,但我以爲不夠
  • 也許外界以爲這樣作不對,但我相信本身

最後,來點雞湯:願你不受外界環境擺佈,堅決本身的意志,堅持作你最初想作的事。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