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 Android 開發人員來講,Google I/O 2017 最大的新聞莫過於 Kotlin 編程語言獲得 Google 官方承認正式轉正、名正言順成爲 Android 屆的 Swift 這一消息啦。今早開始,各大水友羣、媒體號和朋友圈簡直刷到根本停不下來。然而,本文並非要說 Kotlin 扶正這件事。程序員
Google I/O 舉辦之際,Android Studio 3.0 迎來 Canary 版本的發佈。AS 發燒友們能夠前往官方下載更新啦,提早感覺新功能的使用。在此以前,不妨簡單看看都有哪些實用的更新吧。編程
Kotlin 編程語言:AS 3.0 內部支持 Kotlin 語言,開發人員不用再借助 Gradle 插件手動配置。可見 Google 扶正 Kotlin 的舉動不僅是說說而已,將來 Kotlin 必定能夠像 iOS 的 Swift 語言替代 OC 同樣,慢慢削弱 Java 的使用。值得一提的是,Kotlin 與 Java 無縫銜接,可供混合開發,而且 AS 提供一鍵轉換功能,幫助咱們很輕鬆地就能夠將 Java 代碼轉換爲 Kotlin 代碼。瀏覽器
佈局編輯器:新版 AS 在佈局編輯器方面有所增強。設計佈局時,新的控件庫面板和錯誤提示面板讓咱們拖放控件更加自如。尤爲是 ConstraintLayout 約束佈局的使用,分組、連接更加方便。性能優化
Icon 預覽適配:隨着 Android O 系統引入多種形狀的桌面圖標、開始支持應用在不一樣設備上顯示不一樣形狀的圖標,新版 AS 也在 Image Asset 工具上有所改進。咱們能夠建立和預覽不一樣形狀的 Icon 顯示樣式。微信
XML 字體支持:這也是一個輔助 Android O 系統的功能。當工程中 targetSdkVersion 爲 Android O 的版本號時,XML 中的文本控件使用的自定義字體能夠在 3.0 版本的 AS 中實時預覽。補充一點,咱們還可使用內置的下載字體資源,避免打包字體資源到 APK 文件中。然而前提是,保證目標設備遠行有 Google Play Services v11.2.63 或更高版本。(國內環境,你懂的,後半句當我沒說。)網絡
APK 調試支持:此前咱們調試代碼,都是在編譯項目源碼的前提下開啓 Debug 模式,如今,試想一下,直接 Debug 手機上安裝的 APK 是一種什麼感受。AS 3.0 版本開始支持這個功能,固然前提是這個 APK 是可調式的,即 debuggable 版本。當咱們在其餘開發環境開發 Android 項目中的 C++ 代碼時,是否是特別有用呢?有此實戰經驗的同窗不妨一試。編程語言
佈局檢查器:說實話,自從 UI 檢視利器 Hierarchy Viewer 工具被 Layout Inspector 替代以後,不多再檢查頁面視圖層次。自我感受 Layout Inspector 相比前者,功能「雞肋」不少。這一次,AS 在這方便有所強化,具體強化了什麼,我也說不上來,你們仍是本身看圖操做吧。編輯器
設備文件瀏覽器:你們知道,DDMS 裏面有個 File Explorer 工具,仍是蠻實用的,尤爲在開發數據持久化方面的功能時特別方便。可是使人爲難的是,DDMS 打開時會關閉 AS 的 ADB 調試功能,logcat 什麼的都無法使用,這不是讓咱們解決魚與熊掌的問題嘛。如今,你只須要更新一下 AS 便可解決這個問題。3.0 AS 提供的設備文件瀏覽器可以幫助咱們快速預覽和修改應用的數據文件。工具
性能監聽器:新版 AS 工具在 CPU、內存和網絡活動方面增長有監聽工具,友好的可視化實時預覽圖,可以幫助咱們更好地開展應用性能優化相關的工做。放上幾個圖,你們感覺一下:佈局
APK 文件分析:AS 內置的 APK 文件解析工具,此次也再次獲得強化。在此前分析 APK 內各個文件大小的基礎上,咱們還可以察看分析 zip 文件、AARs 和 classex 字節碼內容,同時還能直接在 dex 瀏覽工具上配置 Proguard 規則。
AS 3.0 的變化,與咱們影響較大的應該就是上面這些功能啦。其餘的就不展開介紹啦,好比:
支持部分 Java 8 預覽特性;
增長 Android Things Module 模版;
增長 Instant App 模版;
支持 Google Maven Repository;(這個值得備註一下:有了這個倉庫,能夠不用 SDK Manager Tool 下載 Support 包,直接在 build.gradle 遠程依賴便可。)
模擬器相關硬件支持、OpenGL ES 3.0 支持、Bug 反饋、代理設置等;
再有就是一些有的沒的優化,什麼加快 Build 速度之類的,自從 Instant Run 面世以來,每次 AS 升級都這麼說,不知道大家使用時有沒有切身體會出來,反正我是丁點沒有感覺到。
關於我:亦楓,博客地址:yifeng.studio/,新浪微博:IT亦楓
微信掃描二維碼,歡迎關注個人我的公衆號:安卓筆記俠
不只分享個人原創技術文章,還有程序員的職場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