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專科跨專業到螞蟻,將來如何走?

你們好,我叫404。404是找不到,是null,是無,是沒有。這個名字蘊含着我對於技術的空杯心態,永遠充滿好奇地去學習,學的東西越多,越覺知識匱乏,越以爲深不見底,就像進入一個知識荒原。我目前就任於螞蟻金服,是一位P6小同窗。興趣愛好嘛,喜歡跑馬拉松,跑遍全球可能比我寫代碼更重要。前端

本文想和你們分享個人程序員經歷,如今的困惑,和對將來的想法。主要內容有5點:git

  • 專科跨專業學習生涯
  • 阿里前端實習
  • 階段總結:如何學習技術
  • 當下的困惑
  • 將來應該怎麼走

1 跨專業之路,選擇你要走的路

我是2016年畢業的,2018年3月纔到螞蟻。08年讀專科的時候,學的的機電一體化,可謂熱門專業,還能夠搞搞挖掘機。不過那個時候已經開始涉及數控編程了,會有一點編程的東西,有VB課程,有單片機編程,不僅是用電烙鐵焊接下電子元件。程序員

雖然高中懵懵懂懂過,但大學真有想過「隨心而欲」啊,要走本身的路。慢慢的就發現了本身的興趣在計算機方面,尤爲是去女生宿舍給女神輔導計算機二級,特別有動力,現在女神的娃已經上幼兒園了,我還沒結婚,這是個憂傷的故事。github

我那個時候流行考公務員、考教師資格證,但我當時不知道哪裏據說了「專升本」這幾個字,而後就去準備了,也多是爲了曲線就業吧。面試

關鍵是能夠跨專業!那個時候其實有點虛,考數學、C語言還有英語,最終拼一拼仍是考上了,第2名錄取。過了一年多,一氣呵成,加入考研大軍,選擇研究生院校的時候其實也很糾結,我一個專升本的和那些四年本科的咋比啊?導師歧視怎麼辦?可是既然要考研了,就衝着985去了,拼了!最終仍是考上了華科的碩士。編程

有的人說我很勵志,其實沒有,運氣成分也挺大,軟件工程專業和計算機專業,我專升本和研究生都選軟件工程,爲啥?由於不少人以爲軟件工程弱,不屑於報,還有人以爲軟件工程學費貴,不想報。我不在意別人的見解,先拿到入場券再說,我就衝這個報,錄取的機率就大了,事實上機率確實大,固然仍是要稍稍努力一把的哈。後端

2 去阿里實習啦

我2013年9月研究生入學,第一年要把全部的學分都修完,仍是比較忙的。時間一晃就到了2014年春,忽然聽到還有「春招」這個詞,原來指的是比較有名的公司來學校筆試、招聘。數據結構

又到了很虛的時候了,本科才上了1年左右的計算機專業課,另外的時間準備考研去了,計算機基礎其實很薄弱,也沒作過啥項目,去面太容易被掛了。app

當時前端面試要準備的技術棧相對比較少,我能夠快速準備,提升經過率。那個時候不少人對前端的理解是腳本,其實已經工程化了。我不在意別人的見解,先拿到入場券再說。因此,我決定,選擇作前端!框架

第一家面試公司就是騰訊。技術薄弱,沒有面試經驗,不過仍是撐到了HR面,但最後面試官們,綜合決定,把我掛了。估計是技術弱,估計是我16年才畢業,怕我實習幾個月又回學校了。

再過10天左右就是阿里的春招面試,我能翻盤嗎?拼一下!我根據騰訊的面試總結,沒日沒夜地在慕課網(不打廣告,但真心感謝這家網站)上學習前端知識,那個時候網站上只有前端的內容。我還用當時比較新的技術angular作了個小的app,放到github,而且跳轉到本身的域名。

阿里實習面試的時候,就是拿着這個app去吹的,把個人代碼設計,想法都說了說。最終如願以償,去了阿里雲實習。

2014年7月7日,我去阿里雲實習報道了。你們可能會有疑問:你研二不用給導師作項目嗎?16年畢業的14年春招能夠進嗎?

先回答第一問題:其實,我找導師的時候有被小小的歧視的,由於來自江西的普通學校,仍是專升本的,我找的導師把我推給了另一個導師,但這是個人幸運之處,我這位導師雖然資歷不夠深,可是很是尊重學生的我的意願,雖然導師想讓我去華爲作C++實習,可是我委婉地拒絕了,最終答辯的時候,導師仍是很負責地給我指導,沒有刁難我。

回答第二個問題:我是專碩,16年3月畢業,因此春招時我在阿里官網填簡歷,有填「虛假信息」,填15年12月畢業,由於當時春招官網明確說要15年畢業的。因此我順利地有了筆試、面試機會,固然在面試的時候,要誠懇地和麪試官說明爲何畢業時間要往前寫,由於我確實沒課了,能夠實習好久,能拿到offer,我就幹。

3 階段小結:如何學習

這個小結存粹是個人我的經驗哈。我想了下本身專升本、考研、而後短期內準備前端知識應付春招,仍是有些學習心得能夠分享下的。

知識體系

當我剛開始接觸這個行業的時候,我幾乎是各個詞彙都須要查一查,可是這樣太零散了,因此我就係統性地學了一門C語言的課程和數據結構的課程,都是本身在網上找的視頻。我基本只看了一遍,因此其實沒有很好的地掌握,但這一遍給我帶來的最大收益是,讓我有了本身的知識體系,知道往那些方向去深刻,那些小的知識點去攻入。兩次升學考試和準備面試,我都會有本身的「我的寶典」,不是收集的,必定要是本身積累的。

總結性學習

不少技術文章,直接拋問題,而後開始講解決方案,同一類型問題,各有各的不一樣,因此解決方案是有差別的,沒有標準的。就拿冪等問題來講,其實不少文章面臨的問題都不同,解決方案也不同。當在這樣的文章看多了,就要開始總結了:這些解決方案雖然不同,可是能不能梳理出一個此類問題的思考框架出來,全部的解決方案按照這個思考框架來走,雖然最終設計出來的解決方案不同,可是有一個好的思考框架,可讓解決方案更加完備。你們能夠參考我本身應對冪等問題時候的思考框架:《分佈式冪等問題解決方案三部曲》,這篇文章還有幸被思否官方公衆號轉載過。

分享式學習

總結性學習,能夠說是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多提煉和概括,讓本身具有更高的抽象能力。分享式學習,則可以提升學習內容的留存率。

clipboard.png

分享式學習須要準備的時間更長,須要閱讀的內容更多,須要和別人交流,思惟碰撞,天然在大腦中留存的時間更久,即使忘記了,回顧下以前的分享,也能很快將知識撿起來用。

常見的分享式學習就是寫做、小組分享啦,固然還有論壇講座,那就是大咖的段位了,我表示沒經驗。

4 當下的困惑

我前端實習了8個月,15年3月辭職回學校和同窗創業了,經濟寒冬,千股跌停的年代裏,創業不易,最後只是賺了個經驗,那個時候也沒去參加15年9月的校招,因此我畢業時沒有去大廠,而是春招的時候臨時找了一家互金公司。

不過我畢業後找工做是作後端了,不作前端了。說句前端不太喜歡聽的話,我我的以爲後端的厚度更大,在螞蟻,P8的前端沒見幾個,P8的後端一大堆,P8以上的幾乎都是後端。

16年7月正式開始工做,18年3月來到螞蟻。面試經歷也挺坎坷,這裏就不說了,這裏有一份個人《面經》,能夠做爲參考。

聊聊本節正題,我當下的困惑。

大廠是個圍城,不少人想進來,也不少人要出去。我目前是在作信貸業務,確實大部分時間都在處理業務相關的內容,因此個人主要矛盾是日益增加的技術增加須要同稀缺的我的時間之間的矛盾。業務部門其實用的是中間件部門的東西,因此不少時候沒辦法直接參與基礎的研發。好就好在大廠的技術氛圍能夠,學習資料也很好,夠你學。

困惑歸困惑,仍是要去本身去解的,畢竟中國的程序員確實是有中年危機的,容易禿、容易胖,沒了工做還容易窮。

解決這種困惑,我以爲無非兩種思路:
(1)提供工做效率,有更多的我的學習時間。
(2)直接去基礎部門,作基礎研發。

其實業務部門和基礎研發部門也是相互羨慕的,業務部門技術弱業務強,技術部門技術強業務弱。不過我我的傾向於技術同窗要在業務部門呆上一短期,成爲某一個業務領域的小專家,這樣你寫出來的文章,舉的例子纔有點實用性。至於技術深度,只要你對技術自己有必定熱愛的話,一生的時間夠你去追逐。

幸運的是,我如今的leader不錯,我不想轉部門。我先在是在工做效率上逐漸提升,慢慢提煉出本身的高效工做方式,與此同時,着眼將來的規劃,來跨過當下的困惑。

5 將來該怎麼走

快30了,這個問題要考慮了,不少同事們同樣都在考慮中年危機。中年危機其實很正常,誰叫咱中國的程序員多,又愛拼呢,人口基數多,市場競爭致使嘛,不要抱怨中國這種環境。用趙本山的話說:怎麼你到哪兒,哪都大環境很差,你是破壞大環境的人啊。

對於將來,我沒有特別遠大的目標,但仍是要作的list仍是比較清晰的,就是想讓本身的技術工做不那麼枯燥,也不至於太窮。
(1)但願能去國外的公司工做一段時間,純粹是想讓職業生涯變得有些意思,有更多的體驗。
(2)繼續以404的筆名在社區輸出本身的思考,不求可以幫助到多少人,只求本身可以經過文章分享的方式,得到技術成長。
(3)可以有一個本身的做品,有必定的人在用就好。

就聊這些啦,其實也是在工做之餘回顧下本身的過去,暢想下本身的將來,分享下本身的感想,歡迎你們一塊兒來交流。

本文參與了 SegmentFault思否徵文「一塊兒分享你的故事」,歡迎正在閱讀的你也加入,分享你的故事。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