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者 | Frank Chen
來源|硅谷洞察
提及移動支付,你們估計手上抱着的都是支付寶和微信了,反觀硅谷巨頭這邊,自從蘋果宣佈跟高盛合做,本月20日正式發行信用卡 Apple Card,卻是掀起很多風聲(有申請到卡的小夥伴了嗎?歡迎吱一聲~)。算法
除了能夠在 iPhone、iPad 和 iWatch 等蘋果設備上與 Apple Pay 結合使用以外,蘋果這張信用卡還有哪些特色呢?數據庫
第一,無實體卡號,無安全碼,無過時日期,當用戶懷疑信息被盜時,Wallet App上可從新生成並取代老的16位卡號,進一步提高安全性;api
第二,返現金額當日結算,次日就能使用。除此以外,蘋果給用戶提供具體的消費信息和理財建議等,讓用戶更加系統地管理本身的帳戶(莫非是幫你省錢?)。安全
業界分析認爲,強大的技術優點和忠誠的用戶羣體使得蘋果很容易擴大這項業務,從而在金融科技領域搶佔一席之地。據研究預測,到 2023 年,Apple Card 可能給蘋果帶來約 14 億美圓的營收,推進總體利潤提升 1.8%。微信
其實,除了蘋果以外,很多硅谷巨頭都在佈局科技金融方向,全球金融科技領域的投資也持續增長,今天硅谷洞察就來帶你們看看。網絡
數字支付領域在金融科技裏增加最快併發
根據創投數據庫 CB Insights 對金融科技的劃分,金融科技被劃分爲借貸(Lending)、區塊鏈與加密貨幣(Blockchain/Crypto)、合規技術(Regtech)、個體金融(Personal Finance)、支付(Payments/Billing)保險(Insurance)、資本市場(Capital Markets)、資產管理(Wealth Management)、轉帳與匯款(Money Transfer/Remittances)、按揭與地產(Mortgage/Real Estate)等十大領域。框架
▲科技金融領域分類,圖片來自CB Insightsdom
據 Statista 發佈的報告顯示,金融科技市場將保持 20% 的增加率,到 2021年,將達到 7 萬億美圓市場規模,其中,數字支付是最大的部分,價值2.7萬億美圓。ide
從下圖能夠看出,數字支付的市場規模遠高於我的金融和公司金融,所以,也難怪 Facebook 要搞 Libra,進軍數字支付市場了。
▲金融領域交易總量
全球投資近400億美圓,亞洲增加最快,北美潛力大
據 CB Insights 最新發布的全球科技金融投資狀況代表,2018 年由風險投資支持的金融科技交易和融資創下年度紀錄:風險投資支持的金融科技公司在全球 1707 筆交易中籌集了 395.7 億美圓,交易額同比增加 15%,而在 52 筆大額融資(1億美圓以上)的支持下,增加120%,總價值 248.8 億美圓。
過去五年裏,全球金融科技領域的投資在逐年增長,其中 2017 年到 2018 年最爲顯著,從 180 億美圓增長到了 395.7 億美圓。因而可知全球對金融科技領域的投資熱情在持續走高。
▲全球金融科技投資總量, 圖片來自CB Insights
從這張金融科技市場增加分佈地圖來看,北美的增加率最低,亞太地區的增加率最快。
其中,亞洲的快速增加源於消費者基數的大幅增長,金融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與交易市場的不斷擴大,快速發展的亞太金融科技領域充滿了機遇,也海外投資正急於進入。
在北美市場,金融科技的發展增速卻不一樣尋常的低於亞洲、歐洲甚至東南亞、南美洲等地區,硅谷洞察認爲,這與北美根深蒂固的信用卡文化有關,但與此同時也顯現出北美地區還有巨大的市場潛力有待挖掘。
▲全球金融科技市場增加率分佈, 圖片來自Mordor Intelligence
瞄準北美科技金融市場這塊蛋糕,此前硅谷已經誕生出幾家成長較快的科技金融公司。好比 2009 年成立於舊金山的Square,是一家集金融服務、商業服務和移動支付爲一體的初創公司,已於 2015 年上市。其表明產品有:消費者App Square Cash,以及可用來預約食物和飲料的 Square Order 等。
另外一家成立於 2010 年的Stripe,是硅谷一家致力於爲互聯網建設金融基礎設施的科技公司,其軟件容許我的和企業經過互聯網撥付款,而且還適用於衆籌、反欺詐、大數據分析等新商業應用。目前爲止,Stripe 已得到 Peter Thiel、紅杉資本、A16z 等機構共 7.85 億美圓融資,公司估值已達 225 億美圓。
硅谷科技巨頭進軍金融領域動做頻頻
硅谷洞察發現,除了蘋果以外,Google、Amazon、Facebook 等大科技公司已進軍金融科技領域,但側重點有所不一樣,有些重點開發相關產品,如Facebook 的 Libra;有些側重與金融機構合做,如 Amazon 開展借貸服務;有些則偏向於戰略投資與全球拓展,如 Google 旗下的 Google Venture等。
Facebook:經過佈局加密貨幣切入支付
能夠說,Facebook 在金融科技領域的一項大舉措即是此前熱熱鬧鬧的 Facebook Libra 了。Libra 做爲一個全球貨幣與金融基礎設施,是由 Facebook開發的數字資產,並由 Facebook 的區塊鏈技術做爲支持。
Facebook表示Libra旨在爲地球上沒有銀行帳戶的17億人提供資產。該貨幣將由組成「Libra Association」的一系列公司提供服務。它起着被稱爲「穩定幣」的做用,與美圓或歐元等現有資產掛鉤,目的是使其不受許多加密貨幣經歷的波動影響。
目前Facebook已與PayPal,Ebay,Spotify,Ube、Lyft、Andreessen Horowitz、Visa等衆多科技、金融公司達成合做意向,但因爲監管、隱私問題等,Libra 還面臨接受着多輪審查。
Google: 支付業務技術強大,金融投資領域多元
Google 在金融科技領域的佈局主要集中在 Google Pay 的服務產品和Google Venture 對金融科技領域的投資上。
在Google Pay方面,Google將以前全部的旗下的分業務(Google Wallet,Android Pay)合併爲Google Pay,但願人們能輕鬆完成支付,而且儘量減小摩擦。好比,美國銀行的客戶能夠直接在其銀行的應用中設置Google Pay,設置完成後,只需在線使用Google Pay便可完成支付。
一樣,若是在線應用或網站想要支持此功能,開發人員能夠調用Google API查看某個用戶是否啓用了Google Pay,在啓用的狀況下能夠經過Google Pay接受付款。
而 Google Venture 投資則成爲 Google 科技金融領域佈局中的亮眼部分。根據金融科技領域的市場研究網站 MEDICI 的圖表顯示,GV在其產品組合中擁有一系列有趣的 FinTech 初創公司,專一於身份驗證、安全、銀行API、加密貨幣、貸款支付等多個領域。
▲谷歌創投(GV)金融科技投資組合分佈
其中,身份驗證、區塊鏈、比特幣等領域的公司佔比最大,約25%。而提供分析的 FinTech 初創公司佔據了最大的份額,約佔FinTech產品組合的19%。GV投資的一些表明性的公司包括:Ripple Labs、Plaid、Robinhood、Gusto和Upstart等。
▲谷歌創投(GV)金融科技投資組合
Uber: 擴大金融科技團隊,擁抱共享出行
相較於前面兩家老牌巨頭,新的硅谷巨頭 Uber 也極力擴大其金融科技團隊。Uber 正在利用紐約人才庫以擴展其金融科技部門,據估計新的 FinTech團隊最終可能擁有 100 多名員工。
現在,Uber在全球擁有約 9300 萬活躍用戶,大多數人使用 Uber Cash 或此前跟巴克萊銀行共同發行的Visa信用卡 Uber Card 支付乘車或食品費用,Uber Cash 在用戶使用電子錢包時提供折扣。
Uber 正在開發的主要產品包括「支付體驗」,旨在幫助司機和 Uber Eats 用戶省錢或幫助司機管理本身的錢。這將與Uber的現有產品如Uber Cash、Uber Rewards 或Uber Card 一致。Uber還讓司機天天而不是每週得到報酬。
說完硅谷科技巨頭,再來看看另外兩家美國科技巨頭:微軟和亞馬遜。
Amazon:深刻金融借貸領域佈局,投資印度
目前,亞馬遜的金融科技業務主要集中支付、現金和借貸、投資等三個方面,其中在借貸方面的佈局尤其全面:
早在 2007 年,亞馬遜就推出了Amazon Pay(支付)的業務,可讓客戶使用亞馬遜帳戶在其餘網站上結算,併爲在線和實體商家提供支付網絡;
2017年4月,亞馬遜又推出Amazon Cash,客戶不須要銀行帳戶或電話開戶,可經過在合做夥伴實體零售商(如CVS,7-11)上顯示條形碼,將現金(無需付費)存入數字賬戶。
與此同時,亞馬遜已經進行了多項金融科技投資,但主要集中在國際市場(印度和墨西哥等)。在全球範圍內,亞馬遜參與了8項價值 1.38 億美圓的金融科技股權投資,並進行了2次收購,而其中7筆交易都發生在印度。
▲Amazon 金融科技領域投資與併購 圖片來自CB Insights
做爲零售商品銷售公司,借貸部分一直是亞馬遜關注的重點。
好比於2011年推出的Amazon Lending,旨在幫助小型企業上融資和銷售更多商品。從2011年推出到2017年6月,Amazon報告稱,它在美國,日本和英國的 20000 個業務中發行了30億美圓。
在消費者方面,亞馬遜一直在爲Prime和非Prime客戶提供合做夥伴卡,Amazon也常常被用於消費如Chase Freedom,Discover Cash Match和Blue Cash for Amex等平臺的信用卡積分。
Microsoft:使用雲生態構建客戶訂製解決方案
微軟的雲服務是其當前營收的重點,所以微軟在金融服務領域的轉型趨勢一大明顯體現是圍繞雲服務展開。
隨着小型商家逐漸進入市場,數據泄露的威脅日益增長,以及消費者對個性化服務的指望愈來愈高。微軟官方認爲,若是企業可以應用正確的技術框架,這些挑戰將成爲機遇。所以,經過自動化智能算法構建強大的雲平臺,並實施數據分析,金融行業公司能夠識別新的競爭方式,並在黑客攻擊以前簡化合規並發現安全威脅。
爲了實現這些目標,該公司宣佈了幾個新的行業合做夥伴關係,將 Azure 雲服務投入使用。好比金融消息服務 SWIFT 目前正在測試基於Azure的支付轉帳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有望加快過程並提升安全性。西非創業公司Interswitch也在使用 Azure爲尼日利亞的大型銀行和企業創建銀行擔保服務。
微軟也爲 Azure 的使用專門添加了新功能確保安全性,例如 Customer Lockbox for Azure,旨在經過容許用戶查看 Microsoft Azure 訪問客戶數據的詳細記錄來增長對該公司雲產品的信任。另外一項名爲Azure Confidential Computing的數據安全服務在處理過程當中隔離敏感信息。微軟表示,它正在擴大虛擬機和可信執行環境的使用,以確保機密的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