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手工或自動化的手段來運行或測定某個軟件產品系統的過程,目的在於檢測軟件產品是否知足規定的需求,或者弄清楚預期結果與實際結果之間的差異。程序員
測試軟件各個功能模塊處理是否正確,業務邏輯是否正確,數據流轉、呈現、處理和存儲是否正確。數據庫
測試用戶界面是否美觀,界面設計是否人性化、易操做,提示是否友好完善,不一樣屏幕分辨率下各界面顯示是否正確、美觀,軟件支持的不一樣語言版本下,各界面顯示的文字是否正確、美觀等。瀏覽器
主要測試瀏覽器兼容性、操做系統兼容性、硬件兼容性。安全
正常狀況下軟件安裝完成後能夠正常運行,能夠徹底卸載;
用戶無權限、硬件資源不知足等異常狀況下可以給出準確的提示信息。服務器
分應用程序級別、系統級別兩個層次數據結構
包括負載測試、壓力測試、併發測試、可靠性測試、失效恢復測試等。併發
測試軟件產品附帶的各類說明書、幫助文檔等。工具
站在用戶的角度,從需求出發,對軟件進行全面的、深刻的測試,儘早、儘可多地發現Bug,並跟蹤和分析軟件中存在的問題,對不足之處提出質疑和改進意見。性能
經過主觀意識藉助實體或者虛擬表現、構成客觀闡述形態、結構的一種表達目的的物件。在軟件行業來講就是:對系統實現步驟或系統知識的抽象表示。單元測試
1.參與構造軟件的人員之間溝通的基礎
2.指導具體的軟件實現過程
3.管理者制定相關工做計劃的基礎
經常使用的軟件測試模型
軟件測試的階段劃分
單元模塊內的功能測試、邊界測試、容錯測試、界面測試、控制流和數據流測試,以及模塊內的業務流程測試等。
系統集成之後的相關接口測試、功能測試、容錯測試、約束測試,跨模塊的業務流程測試等。
系統性的初始化測試、功能測試、業務處理和數據處理測試、性能測試、壓力測試、安裝卸載測試等。
在用戶現場和用戶一塊兒對系統進行功能確認、用戶需求確認、備份恢復測試、安全性測試等。
系統使用過程當中發現問題修改完成之後,測試對應的問題是否修改好了,測試新修改的功能是否引起新的缺陷,測試與修改代碼相關的其它程序功能是否依然正確。
爲了特定的測試目的而設計的具備測試輸入、測試執行條件、預期結果及結果驗證方法的文檔。
Bug就是程序的缺陷,是指軟件程序運行過程當中因爲程序自己有問題致使的功能不正常、體驗不佳、數據丟失、死機、非正常中斷等現象。
描述簡明扼要,最好附帶錯誤截圖,儘可能抓取錯誤日誌,說清錯誤發生場景,可附帶本身對錯誤的推測分析。
就是對輸入或輸出域的邊界值進行測試的一種黑盒測試方法。一般邊界值分析法是做爲對等價類劃分法的補充,這種狀況下,其測試用例來自等價類的邊界。
若是輸入或輸出條件規定了取值範圍,則應該以該範圍的邊界值及邊界附近的值做爲測試數據。
例1.1 工人的工齡範圍是大於等於0,小於等於50的整數。
邊界值:-1,0,50,51
例1.2 用戶登陸軟件系統時,軟件根據用戶的權限加載相關模塊功能。
邊界值:沒有權限,有一個模塊的權限,有全部模塊的權限。
若是輸入或輸出條件規定了值的個數,則用最大個數、最小個數、比最小個數少一、比最大個數多1的數做爲測試數據。
例2.1 報表定義中限定報表字段至少有兩個字段,至多不能超過10個字段。
邊界值:1,2,10,11
例2.2 查詢結果多於15條記錄時須要提供翻頁功能。
邊界值: 0,1,15,16
若是程序規格說明書中提到的輸入或輸出是一個有序的集合,應該注意選取有序集合的第一個和最後一個元素做爲測試數據。
例3.1 下拉列表選擇控件的測試。
邊界值:下拉列表第一個選項,下拉列表最後一個選項
例3.2 系統在編號從1-100的拓撲圖中定位包含網元A的拓撲圖,將含有網元A的拓撲圖名稱按照編號從小到大的順序顯示出來,在單擊拓撲圖名稱後定位出網元A在拓撲圖中的位置。
邊界值:在包含網元A的編號最小的拓撲圖中定位,在包含網元A的編號最大的拓撲圖中定位。
若是程序中使用了一個內部數據結構,則應當選擇這個內部數據結構的邊界上的值做爲測試數據。
例4 程序根據用戶近三個月的消費情況給用戶評級,月均消費超過3000元的用戶或至少一個月消費超過5000的用戶爲優級用戶,月均消費超過1500元或至少一個月消費超過3000元的爲良級用戶,月均消費超過800元的爲潛力用戶。
邊界值:月均消費爲 {3000,3001,1500,1501,799,800},不知足月均消費數據但某月消費{5000,5001,3500,3501}
就是根據經驗和直覺推測程序中可能存在的各類錯誤,從而有針對性地設計測試用例的方法。
列舉出程序中全部可能有的錯誤和容易發生錯誤的特殊狀況,根據它們選擇測試用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