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資治通鑑》等歷史札記有感2000字:
做者:王子鵬;歲末年初,正是總結過往、謀劃將來的時候。一個月前,我給本身制定了一個包含「五大任務」的龐大計劃,其中一項任務是讀書和經典註釋的整理。計劃用一年左右的時間,讀完《資治通鑑》(中華書局版+柏楊版)、《綱鑑易知錄》,開始《論語》的註釋整理,有可能的話,把《老子》也作一些。
開始以後,才發現這個任務壓力之大。我讀書的速度並非很快,還要作一些筆記,時間就顯得很是緊張。不巧,這兩天又給本身找了一個消耗大量時間的「麻煩」。
由於要註釋《論語》,就牽扯到對孔子本人以及儒家思想對後世的影響。對孔子自己而言,「少正卯」一案是沒法繞過的「坎兒」,這是其一;其次,孔子之儒,與後世的儒家思想也有很大的不一樣。隨着一個思想系統的定型,原本就取向保守的儒家思想的缺點就更加明顯。其中,我最不喜歡的就是「崇古畏戰」。由於過於崇古,言必稱三代,行必效文武,所以而顯得大言炎炎不切實際;由於畏戰,經常致使武備廢弛,多少英雄血汗換來的成績在史書中輕輕一筆帶過,千古功業消弭於刀筆之間。
西漢,是中國歷史上生命力最強盛的時代,也是儒家思想從帝王之術的「工具箱」走向神壇的大變革時期。隨着儒家思想逐漸成爲主流意識形態,一個偉大民族的強盛生命力逐漸被扼殺於平庸和平淡。在這個風雲激盪的大變革時期,英雄與「大儒」之間的衝突很是明顯。html
我選擇了陳湯萬里誅殺郅支單于事件做爲一個例證,來「備註」儒家思想消極的一面。這是一個精彩的例證,陳湯於絕域外建不世奇功,卻被「大儒」丞相匡衡死纏懶打,從元帝時代追殺到成帝繼位,必欲殺之然後快。英雄與所謂「大儒」,水火不相容。
在對這一事件先後進行梳理的過程當中,我發現要把這件事情說清楚,須要經歷一個超級大的時間跨度。這個事件的直接原由,是9年前的「谷吉事件」,谷吉護送郅支單于王子(人質)回到位於葉尼塞河上游的王庭,被郅支單于所殺。郅支單于害怕漢軍報復,遷居康居,攻擊烏孫,建單于城。大衛科波菲爾讀書筆記(http://www.simayi.net/dushubiji/6644.html)大背景則是鄭吉西擊莎車,降日逐王,威震西域,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正式把西域歸入版圖。匈奴與西漢爭奪西域失敗,內部紛爭,五單于並立,一番廝殺以後,分裂爲郅支、呼韓邪南北兩大單于。
郅支單于之因此如此仇恨烏孫,則是因爲公元前72年,匈奴向烏孫索要解憂公主,招致漢朝五路大軍出塞北伐,常惠帥烏孫軍斬殺右谷蠡往近4萬人。再往前,匈奴之因此與漢朝展開西域地區的爭奪,則是由於張騫鑿空西域,霍去病奪取河西走廊,「漠北之戰」匈奴被趕往西北,無力對抗漢軍……
日後看的話,「萬里誅殺」事件的後續影響,也極爲深遠。陳湯威震西域諸國,呼韓邪單于「且喜且懼」,乃自請願爲天子婿,子孫時代爲漢朝藩臣,致使了著名的「昭君出塞」,上演了精彩的「罷邊之議」(此議充分儒家知識分子的短視與「不切實際」),南匈奴今後歸附漢朝,逐漸融入漢民族的血脈之中。而北匈奴則在西北絕域苟延殘喘,等待一百年後,一個叫「竇憲」的人給他們致命的一擊。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就出自陳湯給漢成帝的奏摺,千載之下,仍然讓人熱血沸騰,升起無限敬仰。
爲整理一個例證,卻不當心勾起了一連串的事件。從公元前36年,往前追溯到公元前200年的白登之圍,乃至秦時的蒙恬、趙國的李牧、周厲王時的犬戎等等。漢匈300多年的戰爭加上匈奴的源流考證,耗費了很多的時間。
不過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匈奴是一個強大的使人尊敬的對手,沒有一個對手能和中原王朝對抗這麼長時間,尤爲是「大漢」這樣一個強悍的王朝。鼎盛時期的匈奴曾經控制了長城以北、裏海以東的廣袤地區,西域諸國、先零、烏桓、鮮卑諸部落各民族都是它的羈屬。我在高中的時候,曾經「遊手好閒」,在學習最緊張的時候讀了一本很專業的《匈奴史》,對這個消失的民族充滿好奇。
西漢是我最喜歡的朝代。從始至終,不論是宮廷鬥爭仍是外戚專權,都沒有影響他的強大和擴張,甚至它的結束,也是帶來一個傳奇性的革新和實驗。
一個不想圖強和擴張的君主是不合格的,這就是我對宋朝統治者萬分鄙視的緣由。那是一箇中毒太深,失去戰略眼光和血性激情的朝代。固然,上天曾經給過宋朝統治者一個最後的機會,惋惜十二道金牌自毀長城,戰略起色轉瞬即逝。一個苟安的國家沒有前途,只能在紙醉金迷中慢慢糜爛,等待來自北方強力政權的鐵錘。
我喜歡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衛青、霍去病、陳湯、張騫、李廣、李陵、谷吉、常惠、鄭吉、馮奉世、趙充國、傅介子、趙破奴……包括劉徹、劉病已、霍光、桑弘羊、細君公主、解憂公主、馮嫽、王昭君……這些名字,都是那個強悍王朝中最傑出的表明,他們的雄才偉略、奉獻犧牲,直接影響了歷史的走向。他們的時代,成了一個偉大民族永遠的名字。史蹟斑斑,篇篇是英雄血!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