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內容轉自:http://blog.csdn.net/ysy950803/article/details/52643737html
很是感謝上面的博主,我在網上找了許多教程都是老的教程,都不太對。ubuntu
首先是dell筆記本的:安全
最新提示:雙硬盤(固態+機械,而且原Windows的引導盤在固態)要裝雙系統,此文不適用(不然會出現安裝完Ubuntu後看不到grub菜單或者搞出來grub菜單後看不到Windows Boot Manager選項,由於你把Ubuntu的引導裝在了機械硬盤,和Win的引導不在一個盤),請移步大神們的文章:
http://www.jianshu.com/p/c6750e459a94
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e75aca8551621a142edac6db.html
最後應該把固態硬盤分一部分出來做爲Ubuntu的引導分區(由於下文所講的是efi引導,最好不要掛載efi了,而是/boot)。學習
我我的不太喜歡虛擬機下安裝系統,一來運行效率不行,二來原生體驗不行。spa
本來個人電腦是Windows 10專業版,爲了體驗和學習Linux,我給本本安裝了Ubuntu 16.0.4 LTS(目前官網能下載到的最新版本),因而各類搜安裝教程,感受各類複雜。.net
後來我發現了他們複雜的緣由,我仔細看了下這些教程文章的時間,不少都是好幾年前的教程,就算是時間很近的,也是抄來抄去,長篇大論無奇不有。其實那都是由於之前的電腦都不是UEFI啓動,而是Legacy,你們都知道Win8之後都有快速啓動,必須得依靠UEFI。日誌
然而隨着UEFI的普及,如今你去買筆記本電腦幾乎買不到不是UEFI的,這是一種先進安全的啓動模式,並且Ubuntu自己也是支持UEFI啓動的,因此安裝雙系統是很是簡單的事情。視頻
第一步最重要的就是你要分區,Linux沒有什麼C盤D盤的概念,只有分區掛載目錄的概念,因此你在Windows下只須要分出一塊較大的未分配空間就行,記住不要去格式化,保證其「未分配」屬性(Linux的文件系統和Win是不同的,NTFS和FAT32都不適用)。
用Win自帶的磁盤管理不能合併不相鄰的未分配空間,因此你要想C盤割一點,D盤割一點,再合在一塊兒那是不行的,解決辦法是在WinPE系統環境下使用無損分區軟件,去合併不一樣區域的空閒空間,這裏不贅述。(若是不肯使用PE的,直接分割已有分區便可,好比你最後一個分區是F盤,分出幾十個GB就行,固然前提是你本來空間夠大)htm
第二,你必需要有一個U盤(光盤就算了太麻煩了),而後使用軟碟通或者USBWriter把iso系統鏡像文件燒錄進去,這是比較傳統的方法,但既然咱們UEFI啓動,那就根本不須要刻錄這麼麻煩的工做了,直接將iso裏的全部文件解壓至U盤便可。 blog
你們能夠看到,Ubuntu的鏡像文件裏自己就有EFI文件夾,說明其實支持UEFI引導安裝的。
而後記得關閉Windows的快速啓動,重啓電腦,我是Dell的本,開機按F2進入BIOS設置,F12進入啓動設置,其它電腦相似,你們自行了解。
進入BIOS設置後,關閉Security Boot(我這裏Dell的本是按F12,再選最後那個Change Mode……,而後改成UEFI, Security Boot Off),最後選擇UEFI下的U盤啓動,因此整個過程根本不用改成Legacy裏的HardDisk啓動,那是個既老又慢的啓動方式。
選中USB啓動,回車後即進入Ubuntu安裝流程,
前面幾步我就不說了,按照正常的步驟,若是你選擇了安裝更新和第三方軟件,那麼必定要記得聯網,不然會卡死在最後的進度條上,因此最好不要勾選。另外,不要選擇「與其它系統共存」那一項,而選擇最後那個「其它選項(建立本身的分區)」。
最最最關鍵的就是分區這一步,這一步直接影響你安裝雙系統是否成功!下面依次點擊新建分區表來掛載分區。
swap交換空間,這個也就是虛擬內存的地方,選擇主分區和空間起始位置。若是你給Ubuntu系統分區容量足夠的話,最好是能給到你物理內存的2倍大小,像我8GB內存,就能夠給個16GB的空間給它,這個看我的使用狀況,過小也很差,太大也沒用。(其實我只給了8GB,沒什麼問題)
新建efi系統分區,選中邏輯分區(這裏不是主分區,請勿懷疑,老式的boot掛載纔是主分區)和空間起始位置,大小最好不要小於256MB,系統引導文件都會在裏面,我給的512MB,它的做用和boot引導分區同樣,可是boot引導是默認grub引導的,而efi顯然是UEFI引導的。不要按照那些老教程去選boot引導分區,也就是最後你的掛載點裏沒有「/boot」這一項,不然你就沒辦法UEFI啓動兩個系統了。
掛載「/home」,類型爲EXT4日誌文件系統,選中邏輯分區和空間起始位置,這個至關於你的我的文件夾,相似Windows裏的User,若是你是個娛樂向的用戶,我建議最好能分配稍微大點,由於你的圖片、視頻、下載內容基本都在這裏面,這些東西可不像在Win上面你想移動就能移動的。
總的來講,最好不要低於8GB,我Ubuntu分區的總大小是64GB,這裏我給了12GB給home。
(這裏特別提醒一下,Ubuntu最新發行版不建議強制獲取Root權限,由於我已經玩崩過一次。因此你之後不少文檔、圖片、包括免安裝軟件等資源不得不直接放在home分支下面。你做爲圖形界面用戶,只對home分支有徹底的讀寫執行權限,其他分支例如usr你只能在終端使用sudo命令來操做文件,不利於存放一些直接解壓使用的免安裝軟件。所以,建議home分支多分配一點空間,32GB最好……)
掛載「/usr」,類型爲EXT4日誌文件系統,選中邏輯分區和空間起始位置,這個至關於你的軟件安裝位置,Linux下通常來講安裝第三方軟件你是沒辦法更改安裝目錄的,系統都會統一地安裝到/usr目錄下面,所以你就知道了,這個分區必需要大,我給了32GB。
最後,掛載「/」,類型爲EXT4日誌文件系統,選中邏輯分區和空間起始位置,
由於除了home和usr還有不少別的目錄,但那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就把除了以前你掛載的home和usr外的所有雜項囊括了,大小也不要過小,最好不低於8GB。若是你非要挨個仔細分配空間,那麼你須要知道這些各個分區的含義(Linux(ubuntu)分區掛載點介紹)
不過就算你把全部目錄都自定義分配了空間也必需要給「/」掛載點分配必定的空間。
分配好各個掛載點後,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步驟,那就是選擇「安裝引導啓動器的設備」,默認是錯誤的,既然咱們爲Ubuntu分配了efi系統引導分區,那麼顯然,這裏應該把它改爲剛剛第2步分配efi引導的那個分區(好比我安裝時它是/dev/sda7,那麼我就選這個)。
如此一來,成功一大半,接下來點擊安裝,等待差很少半小時便可。這個就看電腦配置和網速了。
這裏再多說一句,若是你安裝進度條卡在最後的update-notifier-common,請拔掉你的網線也就是斷網,而後再鏈接,多等一下子就會好。你點一下那行字就會看到安裝詳情,只要詳情在刷新就沒問題。
安裝成功後,會提示你拔掉U盤而且重啓,重啓後記得進入BIOS改回UEFI Security Boot On模式,也就是從新開啓Security Boot,而後再重啓你就能夠看到選擇系統的啓動引導界面了,通常來講:
第一個是Ubuntu,選這個進入Ubuntu系統,
第二個是Ubuntu高級選項,
第三個是Windows Boot Manager,也就是啓動你的Win10,
第四個很差意思忘了。
默認10s自動進入第一個,若是你不動的話。
以上教程比網上一些圖文更系統更有用,只要你耐心看完,保證萬無一失。安裝成功後,Win10的快速啓動也能夠從新開啓。
最最最後,若是你們裝好系統後想要恢復U盤到普通狀態的話,請看個人另外一篇博文:解決U盤製做Ubuntu系統安裝盤後沒法格式化且容量沒法恢復。
dell筆記本按照上面的操做是沒問題的,本人親測。
下面是hp筆記本的安裝:
進入BIOS設置後,關閉Security Boot(我是hp的,按F10進入BIOS,而後選擇System Configuration中的Secure Boot選擇Disable)而後在UEFI Boot Order中選擇USB Diskette on Key/USB Hard Disk,按F5或者F6把它移動到第一個位子,最後按F10退出並保存。
在你按照dell那部分都操做完了,應該是已經安裝好了,可是在你重啓的時候卻看不到兩個系統的引導選項,這個是由於你尚未設置BIOS中的選項。
按F10進入BIOS,而後選擇System Configuration中的Secure Boot選擇Ennabled,而後在UEFI Boot Order中選擇OS boot Manager,回車能夠看到兩個選項如第三個圖所示,這個時候要把ubuntu (HGST HTS721011A9E630)放到第一個,要按F5或者F6
進行上下移動,而後按F10進行保存。這會在重啓電腦就能夠出來了兩個系統的引導界面,也就能夠選擇了。(我以前一直不知道按F5或者F6進行移動,和F10進行保存,致使折騰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