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研發的四個習慣

文章首發於公衆號 松花皮蛋的黑板報
做者就任於京東,在穩定性保障、敏捷開發、高級JAVA、微服務架構有深刻的理解


不知道讀者有沒有下面的這些體驗。前端

案例一: 產品需求預評審、正式評審時,一些看似簡單的需求,咱們習慣簡單思考後就答覆,實現是沒問題的,保證能按時按質完成任務,然而在開發過程或者測試過程還會拉上產品溝通困惑點,甚至驗收時沒法達到一致。編程

案件二: 和服務使用方聯調時,別人以爲你的參數不合理,或者對他來講過於麻煩,最後不得再也不去修改代碼、發佈、自測。後端

案例三: 測試同事和你對功能影響存在信息誤差,測試經過可是上線後其餘功能受到牽連。架構

案例四: 你新接手一個項目, 可是時間很快被新需求給佔用了,對舊功能實現和演進過程瞭解甚微,最後本身一邊製造雷區一邊掉進前人的坑。編程語言

上面說起的四個案例,都是咱們平常工做中容易遇到的問題,這些問題會形成沒必要要的時間消耗。那咱們在平常開發中須要注意哪些點,才能避免相似問題,成爲一個高效能的研發呢?今天我將分享一些知識和經驗,但願能幫助到你。微服務

第一點,接到需求任務時,須要注意什麼呢?測試

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技術方案調研或者肯定技術方案,不過直覺多數是錯的。當接到需求任務時,咱們應該先定好驗收標準,包括正常的和異常的流程,避免對」需求完成」的定義產生分歧。若是對描述有異議,儘早和各方充分溝通,達成一致,而後讓產品更新PRD,而且將信息及時同步給全部需求任務參與者。也就是說,無論產品修改的只是關於前端的仍是隻關於後端的,都應該全量同步,而不是隻通知一方,避免修改了邏輯以後只有一方知道。cdn

第二點,編寫一個對外服務前,須要注意什麼呢?blog

編寫對外服務時是先寫文檔仍是先開發再寫文檔呢?我以前提了一個需求給別人,要求觸發某個邏輯時,發送一個消息MQ給我,消息體須要包括業務信息。聯調時,我沒法對消息體進行正常的反序列化,由於包括了編程語言中的關鍵字,可是他們編寫使用的是其餘編程語言,對他們來講,那根本不算關鍵字。說到這,前面的問題答案已經很明顯了。開發對外服務時,咱們要先定義好接口(服務)文檔,而且要求使用方對接口(服務)文檔進行確認,達成一致再進行開發,避免聯調時形成字段缺失或者字段名不合適問題。接口

剛說到的接口文檔也是有規範可言的,一般包括功能說明、使用場景說明、協議規範、請求規範、響應規範、服務字段描述、響應字段描述、示例,一般還會包括文檔的編寫維護人、產品人員信息、測試人員信息,方便其餘人反饋或者提需,甚至還會包括脫敏後的業務背景、業務規則說明、調用方信息。消息MQ規範其實和接口規範類似,不過須要注意提醒使用方作好兼容性測試,同時確保後續新增字段不受影響。

第三點,功能迭代或者缺陷修復時,須要注意什麼呢?

大部分狀況下,你爲何要修改這個功能、修改的邏輯是什麼、須要注意什麼地方,只有你清楚而已。換一我的來修改其周邊邏輯,他得花時間肯定修改影響範圍,同時你碰到的坑,他可能還會陷進去一次。前者有多是註釋沒寫好,後者有多是沒有將過程數據化。

針對前者,咱們寫好註釋就行。可是,總有人在註釋中長篇大論,描述這個功能是怎麼實現的,而不是描述作什麼的。最後,功能確確實實在迭代,文字註釋卻原地不動,註釋成了撒謊機,成了誤導性的文字。業內有個經典名言,最好的註釋是沒有註釋,用代碼表達意圖。要達到這點,必須保證每一次修改,代碼都比以前更乾淨。換言之,好讀、好懂、好改的高質量代碼才能促進生產力。

針對後者,咱們可使用代碼倉庫GIT中的ISSUE管理功能迭代和缺陷管理,而後及時更新狀態,同時描述解決過程的思路、嘗試過的解決方案等等。這種方式能促進團隊透明,方便過後回顧總結。還能讓咱們經過數據來衡量效率,跟蹤進度,也能方便其餘人瞭解功能實現和演進過程。

第四點,需求提測時,須要注意什麼呢?

測試同事和你對需求的理解確定是有誤差的,這也是爲何人們慢慢開始接受測試驅動開發理念,不過距離落地還有必定距離。我比較推薦的作法是,開發前編寫好涉及到的場景步驟、直觀結果、影響範圍,而且將其同步給測試人員,做爲提測模板,當功能完成後補充信息提測便可。這樣作的好處,一來是能提早校驗你們對需求的理解是不是一致的,二來是避免修改非本次需求而是其餘人想順便修改的邏輯,咱們內部稱之爲接私活,這是絕對禁止的。

總結一下今天的重點,想清楚、對齊清楚再作,作的過程多記錄,每每不會有壞處,畢竟磨刀不誤砍柴功。好,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裏,若是有幫助到你,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們或者點擊在看。

文章來源:www.liangsonghua.me

做者介紹:京東資深工程師-梁鬆華,在穩定性保障、敏捷開發、JAVA高級、微服務架構方面有深刻的理解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