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者說】 程序員
Created in the name of FOSS.數據庫
自述 | 溫銘api
採訪整理 | OSCHINA 一君安全
爲了作一個開源項目,專門成立一家公司,聽起來像是一場豪賭。架構
2019 年 4 月,昔日同在 360 工做的程序員溫銘和王院生決定開始寫一個 API 網關軟件。因而他們一塊兒創辦了支流科技,以後花了兩個月寫出 APISIX 並在同年 6 月開源。微服務
如今,Apache APISIX 社區維持着高活躍度,主項目代碼貢獻者已接近 160 人。另外一方面,2021 年 3 月 23 日,支流科技宣佈完成由順爲資本領投、真格基金跟投的 A 輪數百萬美圓融資,加速發展。工具
「你能夠認爲咱們是由商業公司贊助的一羣開發者在維護社區,同時這個社區是開放的。」雖然項目和公司同時啓動,但溫銘一直不認爲他們是在以公司爲主體去運營開源社區,而是由開放社區在主導。post
溫銘和王院生都自稱是「理想主義青年」,從一開始就選擇了開源的道路。2019 年 10 月,APISIX 被捐贈給 ASF,九個月以後畢業並晉升頂級項目,成爲 ASF 孵化時間最短的項目。在 ASF 的這段經歷,也讓溫銘看到了 APISIX 將來更多可能性。url
爲什麼要作開源,社區能帶來什麼,商業化還有多遠?爲進一步瞭解這家開源創企,OSCHINA 邀請溫銘講述 APISIX 和支流科技發展的故事。spa
去年,OSCHINA 也曾採訪王院生,請他介紹 APISIX 的技術特性,點擊回顧。
2019 年 Apache 中國路演,Apache APISIX 的 logo 第一次在印刷品上出現
起步
「APISIX 和支流科技公司在同一時間出現」是一個頗有意思的話題。不少 Apache 的項目,通常是先捐給 Apache,孵化成頂級項目,原始團隊以爲有機會再出來創業,創業以前通常已經拿到一筆投資,這是最穩也是大部分項目走的道路,好比 Kafka。
但 APISIX 不同,APISIX 沒有大公司資源,沒有背景,咱們去作 APISIX 的時候,先是以爲,要在雲原生裏作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咱們當時就兩我的,我和院生,選了網關方向,以爲有比較大的機會,就成立了公司,先寫代碼,再把它推到 ASF 孵化畢業。咱們和其餘的路徑不太同樣,成立公司的目的就是爲了作 APISIX 的商業化。
一開始挺艱難的,從 2019 年 4 月份,到 2020 年 4 月份,一年的時間,不論是融資仍是寫代碼,都經歷了不少苦難。由於那時資本也是寒冬期,也沒什麼投資人會去看基礎軟件、開源軟件。從技術角度來講,咱們以爲咱們會比一些國外同類產品有不少優點,但其實咱們落後了很長時間。由於他們通常從 201四、2015 年就開始作了,咱們落後了三四年的時間。
但咱們以爲這多是個好事,起步時就遇到不少困難,讓咱們知道創業原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和院生都是作了十多年的技術,以前沒有從零去打造過一個產品,也沒有經歷融資、開公司這樣的過程。起步難不會讓咱們飄起來。
我和院生兩我的比較理想化一點,當時也沒以爲須要多大的勇氣去作這些事,作本身喜歡的事情比一年掙多少錢更開心一些。
院生的例子可能比我更典型,出來創業以前他在前公司帶一個團隊,老老實實在裏面呆着,後面等公司上市可能比創業賺的多,也沒這麼折騰,可是院生創業一年還欠了外債。我以爲壓力是比較大的,若是沒有一點理想很難堅持下來。
溫銘(右)和王院生(左)合影:天使輪到帳後的第一件事兒,換個有窗戶的辦公室,終於知道外面是下雨仍是晴天。
社區是槓桿
關於外界評價「APISIX 發展很快」這一點,和最開始有沒有想清楚路徑有關係,咱們最開始作的時候就想把它捐給某個基金會,目標是作成一個全球化的開源項目。
2016 年,我在 360 的時候組建了開源委員會,當時有一個圓桌訪談,和 ASF、開源社的人聊,他們提到 Apache Way——社區大於代碼。
我當時對這句話持懷疑態度,由於我是一個開發者,作了十多年開發。我以爲一個軟件,你們認同它,使用普遍,最根本的緣由是代碼寫的好,好比你們用 Redis,Nginx,代碼很是優雅。
做爲開發來講,代碼寫的好很差,你們一眼就能看出來。社區作的好很差,很難有評判標準,因此我當時就有點虛,以爲代碼這種硬核實力確定比社區文化更有生命力。
2019 年,在 APISIX 捐給 ASF 孵化的半年多時間裏,我感覺最深入的就是社區大於代碼,社區是最重要的。
一個開源項目創始人能力再強,也只能接觸到某一兩個行業,場景是有限的。像 Apache APISIX,如今的用戶有金融,有物聯網、有在線教育、有公有云,甚至還有像 NASA 這樣的航天企業用戶。我和院生兩我的代碼寫得再好,技術水平再好,也不可能知道這些代碼是怎麼用的。沒有場景,就沒有辦法把項目作好。
因此對於基礎的開源軟件,尤爲是基礎中間件、數據庫來講,通常是全部行業、全部公司都要使用的,若是沒有足夠的場景很難作好。這個裏邊,代碼反而不那麼重要了,由於你要把軟件作成全球通用項目,須要更多的開發者和工程師加入。但從技術角度來講,一我的的知識盲區太多了。
還有一個角度,是從社區裏面你們能夠更普遍參與到開源項目裏來,提更多的意見。就像 APISIX,有不少社區的貢獻者會自發幫咱們作市場推廣,去研究咱們的代碼,作貢獻……因此我以爲社區是一個很強的槓桿的力量。
能夠舉一個例子,剛進入 ASF 的時候,咱們在線下搞了一個 meetup。介紹時,院生給本身寫的是 Apache APISIX 的主要貢獻者。這句話聽上去是沒有毛病的,確實大部分代碼是他寫。可是在孵化器裏面,咱們導師是澳大利亞人,他看了以後說,主要貢獻者的說法在 ASF 裏面是不能被接受的,由於全部貢獻者都是平等的,主要貢獻者的說法,隱含的意思是其餘貢獻者都是次要的,這個是不對的,咱們歡迎一切的貢獻者,代碼、文檔、佈道師的貢獻……
當時這個事情對院生觸動比較大,對我觸動也比較大,咱們以爲這是真的,在社區裏面,你們都是平等的。
溫銘(左)和 Apache 孵化器主席 Justin(右)的合影
ASF 對 APISIX 另外一個觸動比較大的是,能夠經過開源社區去認識到很是不一樣的、顛覆以前理解的一些事情。
在咱們最原始的理解裏面,認爲 APISIX 就是給高流量互聯網公司使用的,對於其餘行業、其餘場景適用面沒有那麼廣。可是咱們發現,NASA、中國航信、航天智雲等航天行業都在使用 Apache APISIX,歐洲數字工廠 European Connected Factory Platform 使用 APISIX 處理製造業的數據,特斯聯會用 APISIX 處理一些 IoT 設備的流量,甚至還有一些咱們以前沒據說過的行業也在用 APISIX。
做爲一個開源項目,規劃的路線圖是朝一個方向,但社區會告訴你,不止是這個方向,還有很是多可能性。因此,Apache APISIX 的開源項目並無一個很明確的路線圖,明年要作成什麼樣子,而是經過社區的快速演進,你們一塊兒添磚加瓦,把 Apache APISIX 變得更好。
商業化
支流科技已經有了一些付費客戶,其中有幾家世界 500 強企業,還有準備 IPO 的公司。
咱們但願從用戶那裏知道,哪些東西是用戶願意去買單的。一個開源用戶和願意爲此付費的用戶側重點不同,後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夠反哺咱們的開源項目。
像吉利汽車這樣的企業客戶,就反哺了 Apache APISIX 不少功能,讓咱們可以更好的支撐製造行業和大集團的需求。
對開源項目而言,和其餘 ToB 銷售最大的不同是,用戶會主動來找你,並且找你的時候對你的產品其實有比較多的瞭解。這時候的銷售,不只是傳統意義的賣產品,更是深刻了解用戶底層需求、提高產品競爭力的最佳途徑。
支流科技部分員工在珠海辦公室的合照
咱們商業公司的定位就是,但願快速安全地處理對用戶有價值的、關鍵的應用和數據。
關於產品和商業邏輯,最基礎的,站在用戶的角度,最大的痛點是什麼?我以爲一是產品的快速迭代和交付,二是數字化轉型。
從技術角度來看,雲原生裏面的不少組件,包括網關、微服務、k8s、服務網格,這些關鍵的組件本質都是爲了讓產品能夠快速迭代,能夠快速發現異常,並經過彈性伸縮來保障業務的高可用。
從產業的角度來看,好比汽車製造算是比較傳統的行業,可是也面臨不少競爭,像智能化,自動駕駛……這些其實在顛覆傳統行業裏的東西,或者說在改變汽車行業,汽車再也不是一次性交付的產品,而是變成須要迭代和互動的產品。
這些底層的邏輯是,企業都在作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離不開雲原生、微服務這樣一些可以讓產品快速迭代的架構的變遷、APISIX 又可以在雲原生裏去更好的交付應用,這是咱們從開源到數字化的一套邏輯。
從項目到商業產品,再到交付給用戶的解決方案,每一步都有 gap,每一步都有不一樣的側重點。但對開源創業公司來講,社區和開源項目是最重要的,商業化的基石是開源項目和社區。
最好的時代
中國如今沒有一個從創辦到 IPO 的開源創業公司,大部分處在 A 輪融資先後的狀態,因此其實很難評估中國開源創企須要多長時間成爲獨角獸,這不只取決於開源項目自身的發展,還取決於中國的環境、中國企業的採購習慣等等。
咱們能夠看下美國,如 MongoDB,Elasticsearch,Confluent 等,都是在四五年左右纔會有一個比較快速的收入增加。
如今包括美國的不少開源公司已經 IPO,中國創業公司發展的也都還不錯,已經證實了這樣一條路是可以帶給商業回報的,基本上沒有人再質疑一個基礎軟件開源公司能不能發展起來。
如今是程序員創業最好的時代。就算不創業,在大公司呆着,不多有哪一個行業像程序員有這麼高的回報。若是你有能力去作一些事,去加入一家創業公司,也是一個很是好的時間點。
中國如今有 20 家左右的開源創業公司,大多都已處在 A 輪的階段。toB 的公司又很難掛掉,畢竟有企業用戶在,有需求在,都有作大的可能性,因此說如今是技術人員本身創業,或者加入創業公司很是好的時間點。
之前你們以爲程序員創業是有不少瓶頸的,由於程序員創業作 C 端的產品,不多有產品、運營上的思惟把這件事作起來。作 B 端產品又要有很強的銷售能力,但不少程序員不懂市場銷售。我以爲在中國作底層開源軟件,銷售產品的能力也很重要,可是早期技術是最重要的。
因此我以爲對於工程師來講,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固然也是很好的階段。
支流科技的創始團隊來自奇安信、有贊、思必馳、滴滴等互聯網公司,都是 Apache APISIX 的 committer,都對開源有着很高的熱情而彙集在一塊兒。在完成了幾輪融資以後,咱們正在擴大團隊,包括市場、交付、運營、開發等,歡迎你們加入。
咱們是一個遠程團隊,這也是比較有意思的。經過 GitHub, Slack, Gmail,Notion 這些遠程工具把你們鏈接起來。咱們不關心你到底在哪上班,在家、在咖啡廳,或者是旅行途中,咱們只看產出。
對於技術密集的公司來講,咱們要的不是流水線的工人,咱們要的是很好狀態下的高效率產出。更重要的是,由於不少時候咱們已經走在行業最前面了,不是在抄別人的東西,而是須要創造性地想到一些東西,這些創造性的東西在身心疲憊的時候是產出不了的。
雖然咱們是遠程工做,但你們也都是有情感的。咱們如今的同事分佈在六個城市,在珠三角和長三角。每月會有一週的時間,你們聚在一個城市,一塊兒吃飯聊天,增進感情。
Apache APISIX 的第一次北京 committer 聚會
【創造者說】
OSCHINA 推出全新開源創企訪談欄目【創造者說】。
開源社區須要創造者,他能夠是我的,也能夠是由我的組成的公司。開源軟件發展 20 餘年,來自公司的開源貢獻者已經成爲中堅力量,更是有一批公司圍繞開源軟件而創辦。本欄目將聚焦開源創企和他們的創始人,探討當下的開源現狀,分享開源商業故事,爲開源社區添磚加瓦。
【創造者說】專欄面向全部開源創企,歡迎填寫下方問卷,向咱們推薦那些有創造力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