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仍是象牙塔中數學系的一名普通的大三學生。面試
九年前,我是富士康流水線工廠的一名工人。安全
六年前,我包裏揣着3000元RMB來北漂。對象
三年前,我在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作到了技術負責人。blog
兩年前,我在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擔任研發副總,最多管理超過100人。事件
如今,我是一名自由職業者,探索更多可能性。get
我將用系列文章,回顧十年程序生涯,一方面是對職場生涯的階段性總結,另外一方面但願這些經歷,對你們日後職場生涯有所啓發。數學
我很慶幸一路走來皆是本身的選擇,雖然也走了很多彎路,但那是我主宰的生活。工作流
十年系列文章:產品
2009 年,深圳還遠沒有今天這麼繁華,那一年深圳的房價也纔剛剛一萬出頭,就連深圳最核心的南山區房價也才 1.3-1.6 w,那年也是 H1N1流感席捲全國的時刻,但流感擋不住南下拼搏的青年。
當時深圳還很是強調關內和關外,關內包括羅湖區、福田區、南山區、鹽田區。關外屬於深圳市管轄,但不屬於深圳經濟特區,包括寶安區、龍崗區、龍華等。
但關內、關外的區別,並非稱謂和地理地段,而是制度。
深圳市人大經過的全部涉及深圳經濟特區的地方性立法都只適用於關內,關外無權享受。衆多的法律法規,在關內、關外執行的是不一樣標準。
爲了便於管理,還建了一道牆。但這道牆,割裂的只是地理單元。而制度的差別,纔是那道看不見的隔離牆,直接將世界劈爲兩半。
那時候來深圳,去關外和關內徹底是兩個不一樣的世界,關內是這座城市最繁華的區域,高樓大廈繁華城市;關外就像小三線的山城,處處坑坑窪窪,充滿了各類各樣的血汗工廠。
買了 6 桶康師傅方便麪,坐上從西安到深圳的K448火車,通過了一天兩夜近30個小時的時間,有點忐忑又很期待的在04:37分到達了深圳火車站。
下火車以後,外面一片漆黑,硬座車箱通過30個小時,幾百人體味的糅合,味道很濃烈。下車以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深深的吸一口新鮮空氣,空氣中充滿了海風的味道。記得是冬天的時候過去的,下車以後馬上感覺到了南方的溫暖。
由於到達得太早,尚未公交車,就順着人流來到了公交車停車場,找到了本身要坐的那輛公交車,就在旁邊等着。大概到了6點多的時候,終於等到了公交車,問了司機師傅三遍,司機也很不耐煩的回答了三次,我才知道我沒有上錯車,南方人的普通話太難懂了!
大概上午10點多的時候,纔來到了此次的目的地龍崗比亞迪,老大出來接了我,就算是在深圳安頓下來了。爲了住得舒服一些,老大在廠子外面租了一個民房,房費 350 元一個月,廚房衛生間都有,大概 25 平方左右。
我之因此來深圳,很大一部分緣由是由於老大在深圳,到如今咱們有近 20 年的友誼交情,關於老大的故事,後面我找時間能夠給你們單獨聊聊。
來到深圳後,很天然就面臨找工做的問題,剛來的幾天都泡在附近的一個網把,天天就是在網上投遞簡歷,不出所料和西安的狀況同樣,好的公司不會回覆,卻是培訓機構給打了很多電話。
因而好好準備了一下簡歷,準備去深圳人才大市場看看。
深圳人才大市場位於深圳市羅湖區寶安北路人才大市場大廈,在深圳算是一個比較有名的地方,當時個人不少朋友都是在這裏找到工做的。
因而我也想去這裏試試水。
果不其然來到這裏後,處處是熙熙攘攘的人羣,前來招聘的企業和求職者都不少,因而我找了不少公司名中帶着科技、技術、軟件類的公司進行了簡歷投遞。
我如今還清晰的記得有一個企業的招聘人員和個人一段對話:
企業:你想應聘咱們公司的研發崗位仍是技工崗位?
我:研發崗位。
企業:我以爲你不合適,咱們公司的研發崗位都是碩士以上的學歷。
我:那我應聘技工崗位。
企業:技工崗位須要有必定的技術背景。
我:。。。
企業:我以爲你仍是沒有定位好,回去好好想一想吧。
就這樣來到深圳一週,沒有任何收穫。
老大就在龍崗比亞迪上班,已經來深圳快五、6年了,展轉了不少地方不少工廠,以爲比亞迪還算是一個比較正規,福利待遇不錯的廠子。
而我總不能來深圳沒有任何結果就直接回家吧,其實來深圳以前我就預料到了這樣的結果, 我也想體驗一下老大在深圳的真實生活。
恰好,小馬也在這個時間來到了深圳,咱們就一塊兒相約直接進廠。
在你們的印象中,比亞迪多是一家制造汽車的公司,但其實比亞迪也有代工業務,最直接的競爭對手就是富士康。
我那時候去比亞迪的時候,就有不少從富士康挖過來的人,甚至有時候比亞迪爲了要某個技術,直接把富士康一個產品線的人給挖了過來。
因此那些年比亞迪和富士康關於產業競爭的官司不斷。
如今比亞迪的代工業務已經作得很不錯了,好比如今 小米9 就是由比亞迪工廠來代工的。
當時咱們去的這個廠叫作:比亞迪寶龍廠。
比亞迪進廠是須要面試的,那天一早我和小馬就拿着高中畢業證(那時候大學還沒畢業,正在讀大四),就排在長長的隊伍後面。
當時比亞迪天天進廠幾百人,若是是趕上春節後的招聘時期,天天進上千人也不稀奇。
男生排一隊,女生排一隊,在入廠以前是須要先體檢,身體健康不能有傳染病,同時皮膚上不能有紋身什麼的,否則不讓進。
有個小細節,體檢的時候須要脫衣服體檢,體檢的醫生是個男的,就有不少女生不肯意,最後廠里人說醫生天天要見幾百人,後來女生都妥協了。
進廠前安保人員就像社會老大哥同樣給咱們交代安全事件,特別強調不要偷盜工廠的零部件,以及儘量不要外出和外部社會人員打交道。
安保大哥交代完以後,入廠流程就算辦理完了,給入廠的人分配宿舍、發兩套工服(藍色那種),以及每一個人發一個飯卡,飯卡里面給衝了一千多元錢,讓你們進廠就有飯吃,感受這點還挺好的,至關於支付了一部分工資。
藍領工服就相似下圖:
在廠裏面通常工服有三種顏色:藍領,就是普工或者技工身份進廠的;紅領,就是質檢,專門檢查質量的,大部分從藍領升上去;白領,通常就是大學生,作文職或者管理。
剛進廠非常興奮,一切都是新奇的。廠子很大,有籃球場、食堂、操場什麼的,大學時候喜歡打籃球,因而進廠的前兩天還去操場打籃球,但也只堅持了兩天。
小馬比較幸運進的是一個手機電池的車間,就是手機電池製造的流水線上,專門裝配+扭螺絲的工做,零件上一個環節處理完成後,傳遞到他這裏組裝一個零件,而後再把螺絲搞上便可。
我進的是一個紙箱廠,就是專門製做各類大型紙箱的車間,你們平時看到的是成品,在車間的時候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紙材料,這些作好的紙很鋒利,動不動就會把手上胳膊上的皮膚劃破。
在個人車間樓下有一個車間是製造塑化產品的,每次從樓下通過的時候都會聞到巨大的塑料味,我在想在這個車間工做的人,對身體的傷害得多大。
進廠能分配到哪一個車間是須要運氣的,廠子會根據相關狀況進行隨機分配。
紙箱車間的工做是製造各類大小的紙箱,須要把大的紙材料,進行分割、打印、裝訂成一個成品的箱子,而後再等待別的車間來取。
作好的紙箱子堆滿了車間,堆起來的成品能夠比人高好幾倍。
在生產這些紙箱子的過程當中,須要使用切割機把箱子裁剪成大小不一的形狀,而後須要在特定的機器上壓制箱子的棱角,最後用釘子製做成型。
車間的周邊貼滿了事故的照片,以防止車間由於操做不當出事故,照片中有人由於切割紙張不注意把手指頭整個切掉了,有的是由於打釘子的時候把釘子訂釘到了手指上。
各類慘烈的照片提醒着你們,必定要注意工做流程、工做方式,可是確定還會有相似的事情發生,由於每天和這些機器打交道,不免會出現疏漏。
雖然本身是農村出來的,但我仍是低估了廠裏面的勞動量,剛開始我和小馬下班還打籃球,結果工做了不到兩天就感受身體被掏空。
天天須要在車間搬運大量的紙板去切割、壓制、裝訂,半夜裏慢的時候,主管就會過來講兩句,搬運姿式不對等等,可能他說的是對的,但確實也挺不爽的。
還有搬運過來的時候須要注意紙張的正反面,若是紙面弄反了可能須要返工,我剛去工廠的時候確實常常搞錯,免不了讓主管過來批評幾句。
剛開始你們都還算比較友好,他說了以後我就按照規定的要求改正。也有多是我幹活的效率確實不是很高,因而我就成了主管重點關注的對象。
終於在進行了幾回小的矛盾後,我怒了。
如今也不記得是由於什麼緣由,反正我倆就相互在車間喊了起來,緊接着主管的身後就站了兩我的。看這個意思,若是咱們要幹架的話,他們就要上來幫忙了。
因而我就以爲不能在這繼續幹下去了,上了五天班,手上、胳膊上全是傷口,工做量太大身體吃不消,最重要的是每天還要和主管幹仗。
很差意思的給老大說了以後,老大說這簡直太正常了,不行就換廠子就好,他的朋友也由於進了很差的車間離職過。
和主管大吵之後,我仍是正常的上完了班,晚上考慮了良久仍是決定不幹了。可是入職不到一週就離職也感受挺很差意思的,從宿舍搬東西的時候,須要有一我的幫忙簽字,沒有簽字宿舍門衛不讓走。
我在宿舍只待了不到四晚上,和你們都不熟悉,因此讓你們幫忙簽字的時候,你們都躲躲閃閃的不肯意管閒事。
最後老大給一個宿舍哥們說,你們出來都不容易,能幫個忙就幫個忙,給遞了一根菸,這個哥們檢查了一下沒有多拿東西,最後幫忙把字簽了。
就這樣,我在深圳的第一份工做只幹了不到一週就結束了。
我固然很不甘心,也不會這樣就直接回老家,因而在老大的安排下,我準備去深圳的另一個地方, 龍華富士康。
沒想到從一個坑跳到了另一個坑,下篇文章繼續介紹。
在比亞迪工做的時候是早上8:00 到晚上 8:00 ,下班從工廠到老大住的地方有一個很小型的超市,超市前面有一小片廣場,每次下班的時候,超市老闆喜歡在廣場上作活動。
超市老闆把音響的聲音放得很大,鼓勵廠裏下班的年輕人一塊兒在小廣場跳舞,每次下班的時候我都會在這裏站一站。
聽着流行的音樂,看着年輕的男男女女們在廣場上跳着、笑着,讓人感受到這纔是年輕人應該有的樣子,會短暫的讓人忘掉了一天的勞累,以爲挺好。
其實來廠子裏面打工的青年都很年輕,不少都是初中、高中畢業就被朋友介紹來到這裏,一個個在正值青春年華的美好年紀裏,來到這裏,機械的工做生活着。
他們在這裏工做,養活本身只是其次,最重要的是還有背後的一個家庭。什麼 996 ,對廠子裏面工做的人來說,歷來都不是一個討論的話題,由於作得多點就能夠掙得多一點。
真的是一眼徹底看不到的將來,生活的重擔過早的壓在了他們的身上,這是坐在校園讀書的咱們很難去真正理解他們,理解他們所面臨的困境和壓力。
因此這些年我一直在想,窮人孩子改變命運最大的途徑是什麼?
是教育!是掌握知識來改變命運!
無論時代如何發展,這是窮人改變命運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徑!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