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數據庫的安裝以及常見優化設置

 

本文根據優才網課程整理,面向web開發者,內容以實用爲主,專業DBA能夠繞行。php

若是你在大公司,可能有專門的DBA來作這些事情,若是你在一個小公司當架構師或者技術總監,或者你本身創業,那DBA的活你也得幹了。我們來說一下基本的mysql安裝和優化。mysql

 

一: MYSQL安裝和基本配置linux


在linux上安裝,能夠用包管理工具來安裝,比較簡單:
RedHat 系列:yum -y install mysql mysql-server
Debian系列:sudo apt-get install mysql mysql-serverweb

安裝以後不知道mysql裝到哪了怎麼辦,用whereis mysql 命令來找一下。 先找到mysql的默認配置文件。通常來講,安裝後有這麼幾個備選的配置:算法

my-huge.cnf my-innodb-heavy-4G.cnf my-large.cnf my-medium.cnf my-small.cnf 

就2014年的機器配置來講,我們直接用my-huge.cnf。把my-huge.cnf 複製到/etc/下,更名my.cnf。配置文件就有了, 而後啓動mysql: /etc/init.d/mysqld start 。sql

安裝以後默認的賬號是root, 密碼爲空。我們要作的第一件事是改root密碼。
進入mysql:mysql -uroot -p
選擇數據庫: use mysql
改密碼: UPDATE user SET Password = PASSWORD('xxxx') WHERE user = 'root';
刷新權限: FLUSH PRIVILEGES;數據庫

如今數據庫裝好了, 賬號和權限也設置了,是否是就可使用了呢,還要檢查幾個配置。打開配置文件 vim /etc/my.cnfvim

skip-networking 要關閉。
bind-address = 127.0.0.1 這一行要關閉或者修改爲容許的IP
skip-name-resolve 禁止dns解析,只能用IP連,這個能夠打開。緩存


若是你的mysql通過一段時間運行,挺過了訪問高峯,我們再來檢查一下配置是否合適。下面說的配置,都必須是在運行一段時間後檢查纔有意義。若是剛啓動沒多久,mysql的運行狀態沒有表明性,不能做爲參考。檢查配置參數也沒意義。服務器

 

二:鏈接數(connection)配置

max_connections 能夠設置最大併發鏈接數。當MySql的併發鏈接達到這個設定值時,新的鏈接將會被拒絕(「Can not connect to MySQL server. Too many connections」-mysql 1040錯誤,)。當發現MySql有能力處理更多的併發的時候, 建議調大這個值,相應給服務器帶來更高的負載(CPU/IO/內存)。

查看設置的最大鏈接是多少:

mysql> show variables like 'max_connections';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max_connections | 151 | 容許的最大鏈接數
+-----------------+-------+

看當前鏈接數:show status like 'threads_connected';
最大鏈接數: show status like "max_used_connections";

  

若是max_used_connections已經接近 max_connections了,就說明max_connections過小。不合適了。

還有一些跟鏈接數相關的配置:
back_log=50
MySQL能暫存的鏈接數量。當主要MySQL線程在一個很短期內獲得很是多的鏈接請求,這就起做用。若是MySQL的鏈接數據達到max_connections時,新來的請求將會被存在堆棧中,以等待某一鏈接釋放資源,該堆棧的數量即back_log,若是等待鏈接的數量超過back_log,將不被授予鏈接資源。

back_log值指出在MySQL暫時中止回答新請求以前的短期內有多少個請求能夠被存在堆棧中。只有若是指望在一個短期內有不少鏈接,你須要增長它,換句話說,這值對到來的TCP/IP鏈接的偵聽隊列的大小。

不一樣的操做系統在這個隊列大小上有它本身的限制。試圖設定back_log高於你的操做系統的限制將是無效的。默認值爲50。對於Linux系統推薦設置爲小於512的整數。

若是連接數超過max_connections+back_log ,纔會出錯。

max_connect_errors=10
當客戶端鏈接服務端超時(超過connect_timeout), 服務端就會給這個客戶端記錄一次error,當出錯的次數達到max_connect_errors的時候,這個客戶端就會被鎖定。除非執行FLUSH HOSTS命令。

connect_timeout=5
鏈接超時的秒數

 

三:查詢緩存(query_cache)配置

查詢緩存就是內存中的一塊存儲區域,其存儲了用戶的SQL文本以及相關的查詢結果。一般狀況下,用戶下次查詢時,若是所使用的SQL文本是相同的,而且自從上次查詢後,相關的紀錄沒有被更新過,此時數據庫就直接採用緩存中的內容。從內存中讀取要比從硬盤上速度要快好幾百倍。

MYSQL的查詢緩存用於緩存select查詢結果,並在下次接收到一樣的查詢請求時,再也不執行實際查詢處理而直接 返回結果,有這樣的查詢緩存能提升查詢的速度,使查詢性能獲得優化.

要使用緩存,有幾個條件。
一是所採用的SQL語句是相同的。每次查詢的語句不同,確定不能用到緩存。好比語句裏帶當前秒數 where ctime > xxx
二是表數據沒有改過。沒有改過結構,沒有update,insert
三:客戶端與服務器的默認字符集得同樣

因此能夠看出,要利用好緩存,有大量的相同的查詢,而不多改變表裏的數據,不然沒有必要使用此功能.

查看查詢緩存的設置:

SHOW VARIABLES LIKE '%query_cache%';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have_query_cache | YES |
| query_cache_limit | 1048576 | 若是單個查詢結果大於這個值,則不Cache
| query_cache_min_res_unit | 4096 | 每次給QC結果分配內存的大小
| query_cache_size | 33554432 |
| query_cache_type | ON |
| query_cache_wlock_invalidate | OFF |
+------------------------------+----------+

query_cache_type=1

  

若是設置爲1,將會緩存全部的結果,除非你的select語句使用SQL_NO_CACHE禁用了查詢緩存。
若是設置爲2,則只緩存在select語句中經過SQL_CACHE指定須要緩存的查詢。

query_cache_size 默認是32M,過小了,可調到128M或者256M。 能夠經過Qcache_lowmem_prunes變量的值來檢查是否當前的值知足你目前系統的負載。

query_cache_size的工做原理:一個SELECT查詢在DB中工做後,DB會把該語句緩存下來,當一樣的一個SQL再次來到DB裏調用時,DB在該表沒發生變化的狀況下把結果從緩存中返回給Client。這裏有一個關建點,就是DB在利用Query_cache工做時,要求該語句涉及的表在這段時間內沒有發生變動。那若是該表在發生變動時,Query_cache裏的數據又怎麼處理呢?首先要把Query_cache和該表相關的語句所有置爲失效,而後在寫入更新。那麼若是Query_cache很是大,該表的查詢結構又比較多,查詢語句失效也慢,一個更新或是Insert就會很慢,這樣看到的就是Update或是Insert怎麼這麼慢了。因此在數據庫寫入量或是更新量也比較大的系統,該參數不適合分配過大。並且在高併發,寫入量大的系統,建系把該功能禁掉。

Qcache_lowmem_prunes能夠檢查是否設置的過小。


query_cache_limit 默認是1M,根據你的經常使用查詢的數據結果大小來定。若是返回的數據小,能夠設置小一點。
設置值大對大數據查詢有好處,但若是你的查詢都是小數據查詢,就容易形成內存碎片和浪費

查看緩存使用效果如何:

show status like '%Qcache%';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Qcache_free_blocks | 160 | 目前還處於空閒狀態的 Query Cache中內存 Block 數目,數目大說明可能有碎片。FLUSH QUERY CACHE會對緩存中的碎片進行整理,從而獲得一個空閒塊。
| Qcache_free_memory | 23147296 | 緩存中的空閒內存總量。
| Qcache_hits | 52349 | 緩存命中次數。
| Qcache_inserts | 8827 | 緩存失效次數。
| Qcache_lowmem_prunes | 0 | 緩存出現內存不足而且必需要進行清理以便爲更多查詢提供空間的次數。這個數字最好長時間來看;若是這個數字在不斷增加,就表示可能碎片很是嚴重,或者內存不多。
| Qcache_not_cached | 2446 | 沒有被cache和不適合進行緩存的查詢的數量,一般是因爲這些查詢不是SELECT語句以及因爲query_cache_type設置的不會被Cache的查詢。show,use,desc
| Qcache_queries_in_cache | 5234 | 當前被cache的SQL數量。
| Qcache_total_blocks | 10796 | 緩存中塊的數量。
+-------------------------+----------+

show global status like 'Com_select';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Com_select | 12592 | com_select 變量記錄的是無緩存的查詢次數+錯誤查詢+權限檢查查詢。
+---------------+-------+

  

Mysql的查詢緩存命中率沒有官方算法,只有前人的經驗總結
命中率 ≈ qcache_hits / (qcache_hits + com_select)

緩存碎片率 = Qcache_free_blocks / Qcache_total_blocks * 100% ,若是碎片率過高,20% ,能夠FLUSH QUERY CACHE整理緩存碎片,或者試試減少query_cache_min_res_unit,若是你的查詢都是小數據量的話。

查詢緩存利用率 = (query_cache_size – Qcache_free_memory) / query_cache_size * 100%
#查詢緩存利用率在25%如下的話說明query_cache_size設置的過大,可適當減少;查詢緩存利用率在80%以上並且Qcache_lowmem_prunes > 50的話說明query_cache_size可能有點小,要不就是碎片太多。

如何提升命中率:
1:字符集相同,2:SQL語句儘可能固定(SQL語句避免隨機數,秒數等) 3 加大緩存空間 4:適當分表,動靜分離,


四:臨時表緩存(tmp_table_size)配置

mysql進行復雜查詢或者 作高級GROUP BY操做的時候,系統爲了優化查詢,生成一些臨時表。經過設置tmp_table_size選項來設置臨時表佔用空間的大小。

咱們使用explain分析SQL,若是在Extra列看到Using temporary就意味着使用了臨時表。

MySQL臨時表分爲「內存臨時表」和「磁盤臨時表」,其中內存臨時表使用MySQL的MEMORY存儲引擎,磁盤臨時表使用MySQL的MyISAM存儲引擎;

通常狀況下,MySQL會先建立內存臨時表,但內存臨時表超過配置指定的值後,MySQL會將內存臨時表導出到磁盤臨時表


臨時表將在你鏈接MySQL期間存在。當你斷開時,MySQL將自動刪除表並釋放所用的空間。

mysql> SHOW VARIABLES LIKE '%tmp_table_size%';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tmp_table_size | 33554432 | 
+----------------+----------+
1 row in set (0.00 sec)

mysql> show global status like 'created_tmp%';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Created_tmp_disk_tables | 690421 | 服務器執行語句時在硬盤上自動建立的臨時表的數量
| Created_tmp_files | 755473 | mysqld已經建立的臨時文件的數量
| Created_tmp_tables | 14372959 | 服務器執行語句時自動建立的內存中的臨時表的數量。若是Created_tmp_disk_tables較大,你可能要增長tmp_table_size值使臨時 表基於內存而不基於硬盤
+-------------------------+----------+

  

每次建立臨時表,Created_tmp_tables增長,若是臨時表大小超過tmp_table_size,則是在磁盤上建立臨時表,Created_tmp_disk_tables也增長,Created_tmp_files表示MySQL服務建立的臨時文件文件數,比較理想的配置是:

Created_tmp_disk_tables / Created_tmp_tables * 100% <= 25%
好比上面的服務器Created_tmp_disk_tables / Created_tmp_tables * 100% =1.20%,應該至關好了

默認大小是 32M,可調到64-256最佳,線程獨佔,太大可能內存不夠I/O堵塞

跟臨時表相關的另外一配置是max_heap_table_size ,
用戶能夠建立的獨立的內存表所容許的最大容量.這個變量不適用與用戶建立的內存表(memory table).
SHOW VARIABLES LIKE '%max_heap_table_size%'; 我們但願臨時表是放到內存的。因此這個值設置的臨時表緩存的空間同樣就行。

(實際起限制做用的是tmp_table_size和max_heap_table_size的最小值。)若是臨時表大於這兩個的任何一個,都會存硬盤緩存:自動地把它轉化爲基於磁盤的MyISAM表,存儲在指定的tmpdir目錄下

 

五:索引緩衝區(key_buffer_size)配置

key_buffer_size是對MyISAM表性能影響最大的一個參數.key_buffer_size指定索引緩衝區的大小,它決定索引處理的速度,尤爲是索引讀的速度。經過檢查狀態值Key_read_requests和Key_reads,能夠知道key_buffer_size設置是否合理。比例key_reads /key_read_requests應該儘量的低,至少是1:100,1:1000更好

key_buffer_size只對MyISAM表起做用。即便你不使用MyISAM表,可是內部的臨時磁盤表是MyISAM表,也要使用該值。可使用檢查狀態值created_tmp_disk_tables得知詳情。

 

mysql> show variables like 'key_buffer_size';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key_buffer_size | 67108864 | 索引緩衝區的大小
+-----------------+----------+

show variables like 'key_cache_block_size';


mysql> show global status like 'key%';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Key_blocks_not_flushed | 0 |索引緩存內已經更改,但尚未清空到硬盤上的索引的數據塊數量。
| Key_blocks_unused | 0 | 索引緩存內未使用的塊數量。你可使用該值來肯定使用了多少鍵緩存
| Key_blocks_used | 53585 | 索引緩存內使用的塊數量。該值爲高水平線標記,說明已經同時最多使用了多少塊。
| Key_read_requests | 4952122733 | 一共有XXX個索引讀取請求,
| Key_reads | 11879 | 索引讀取請求在內存中沒有找到,直接從硬盤讀取索引
| Key_write_requests | 10508455 | 將索引的數據塊寫入緩存的請求數。
| Key_writes | 6042774 | 將索引向硬盤寫入數據塊的物理寫操做的次數。
+------------------------+------------+

  

比例key_reads /key_read_requests應該儘量的低,至少是1:100,1:1000更好
若是Key_reads太大,則應該把my.cnf中key_buffer_size變大.能夠用Key_reads/Key_read_requests計算出cache失敗率
Key_writes/Key_write_requests:比例接近1較好

別人的經驗是內存在4GB左右的服務器該參數可設置爲384M或512M。能夠本身算一下本身數據庫的索引文件大小。注意:該參數值設置的過大反而會是服務器總體效率下降!

Cache命中比率:

1 - Key_reads / Key_read_requests  

Key buffer的使用率

100 – ( (Key_blocks_unused * key_cache_block_size) * 100 / key_buffer_size )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