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立刻也結束了,大四想出去轉轉。在學校3年,很快。家是農村的,用中國合夥人中的話說就是土鱉,對計算機這一行也就是大一纔開始瞭解的。想一想這3年,過的還行。web
對於計算機,大一接觸的第一門程序設計語言--C++,不知道爲何,可是就很喜歡,一直在用。從Java到如今web課上的C#,還有perl,但是一直沒找到當初C++的感受,因此一直在用C++。在大一時,什麼問題都是C++代碼一行一行敲出來的。後來大二開始知道了庫的概念,知道了開源,知道了除了windows,還有一個Linux世界,那裏更加的精彩。windows
總的算了,大學到如今寫了五六萬行代碼應該不會少,鍵盤手也出來了。其實要謝謝個人班主任,他帶我進入了一個世界,若是不是這樣,我如今也一天到晚的在LOL,CS什麼的。從大二開始,老師也帶了作了一些項目。那時候很拼,一兩點睡覺很正常。架構
人都是在作一些事的過程當中,成長起來的。大三開始開軟件工程,UML面向對象建模與設計這類的課程(我在大三第一學期修完了13門課程,除了上述提到 的還有編譯原理,單片機等等),那學期代碼不多寫(只有用C++開發的一個TCP視頻傳輸和幫女朋友用C#開發了一個簡單的IMS)。其實在學習了一些理論的知識後,你感受你前面的作的好像很陌生,其實這是很正常的,你的思想改變了,你成熟了。開始的時候我只知道寫代碼實現,如今我知道每一步大致該作什麼,需求,領域知識,分析,整體的架構,技術選擇等等,不再會沖沖的寫代碼,但是有時那樣可能會創造一些奇蹟。框架
在個人這幾年中,我感受(我的觀點)需求和領域知識是重中之重,需求讓你作正確的事,而領域知識教你在高層次怎麼作事。固然技術上面也很重要,但是你要知道技術是人人都能學得,就算再笨,花時間老是行的。但是前面兩項說的,涉及到的理解需求和領域知識的能力不是技術面可以替代的,它靠的是一我的的敏銳的感受和強勁的邏輯,其實一個新的項目,當你深刻理解了這兩個方面,整個方案的大致框架和整體架構基本已經成型了。學習
我本身總結的三個境界spa
1.開始就寫代碼,這個階段重技術,沒有工程的什麼概念,很容易作錯事設計
2.開始接觸一個工程的概念,可能技術上關心少了,不過至少少作點錯事視頻
3.最高境界,技術和工程貫通,又開始重技術但也不是不重工程,和1不同。對象
上面總結的三點,不喜的勿噴,就當我放屁。
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