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actory Pattern(工廠模式)
將程序中建立對象的操做,單獨出來處理,大大提升了系統擴展的柔性,接口的抽象化處理給相互依賴的對象建立提供了最好的抽象模式。 html
2. Facade Pattern (門面模式)
將表現層和邏輯層隔離,封裝底層的複雜處理,爲用戶提供簡單的接口,這樣的例子隨處可見。門面模式不少時候更是一種系統架構的設計,在我所作的項目中,就實現了門面模式的接口,爲複雜系統的解耦提供了最好的解決方案。 算法
3. Command Pattern (命令模式)
將請求封裝爲對象,從而將命令的執行和責任分開。一般在隊列中等待命令,這和現實多麼的類似呀。若是你喜歡發號施令,請考慮你的ICommond吧。
編程
4. Strategy Pattern (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將易於變化的部分封裝爲接口,一般Strategy 封裝一些運算法則,使之能互換。Bruce Zhang在他的博客中提到策略模式實際上是一種「面向接口」的編程方法,真是恰如其分。
數組
5. Iterator Pattern (迭代模式)
相信任何的系統中,都會用到數組、集合、鏈表、隊列這樣的類型吧,那麼你就不得不關心迭代模式的前因後果。在遍歷算法中,迭代模式提供了遍歷的順序訪問容器,GOF給出的定義爲:提供一種方法訪問一個容器(container)對象中各個元素,而又不需暴露該對象的內部細節。。NET中就是使用了迭代器來建立用於foreach的集合。
架構
6. Adapter Pattern (適配器模式)
在原類型不作任何改變的狀況下,擴展了新的接口,靈活且多樣的適配一切舊俗。這種打破舊框框,適配新格局的思想,是面向對象的精髓。以繼承方式實現的類的Adapter模式和以聚合方式實現的對象的Adapter模式,各有千秋,各取所長。看來,把它叫作包裝器一點也不爲過,
spa
7. Observer Pattern (觀察者模式)
定義對象間的一種一對多的依賴關係,當一個對象的狀態發生改變時, 全部依賴於它的對象都獲得通知並被自動更新。觀察者和被觀察者的分開,爲模塊劃分提供了清晰的界限。在。NET中使用委託和事件能夠更好的實現觀察者模式,事件的註冊和撤銷不就對應着觀察者對其對象的觀察嗎?
設計
8. Bridge Pattern (橋接模式)
把實現和邏輯分開,對於咱們深入理解面向對象的聚合複用的思想甚有助益。
server
9. Singleton Pattern(單例模式)
改善全局變量和命名空間的衝突,能夠說是一種改良了的全局變量。這種一個類只有一個實例,且提供一個訪問全局點的方式,更加靈活的保證了實例的建立和訪問約束。 htm
例:http://www.cnblogs.com/whgw/archive/2011/10/05/2199535.html 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