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開發一千零一問系列之十二:敏捷實施的步驟?

 

問題

原問題:敏捷的具體實施是否按照必定的步驟?ide

方案

越前面的方案月容易實施,可是也越容易流於膚淺而失敗。spa

方案1:按部就班排序

這個能夠說是全部事物推廣的方法,不僅是敏捷,而做爲「敏捷」而言,崇尚迭代交付,天然更符合按部就班的思想。資源

方案2:面向問題開發

經常聽到這樣一個問題:我是過程改進人員,之前CMMI過級的時候很忙碌,也很充實,最近公司今年沒有過級的任務,你們都閒下來了,下一步該怎麼辦呢?博客

既然是過程改進人員,就應該改進過程,和CMMI原本是無關的。CMMI的引入,是幫助咱們解決問題的,而不是讓咱們忙碌和充實的。現實項目的問題和困難,纔是咱們忙碌和充實的緣由。it

對於敏捷地推動者,也是如此。class

若是不知道「按部就班」從哪開始,就看看團隊有哪些最嚴峻的問題亟待解決,做爲一個起點。方法

方案3:營造生態新手

生態是個高級話題,在「敏捷生態系統」系列中有描述。

舉個例子,若是發現「隊員之間缺少溝通」是當前最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會很容易把站立會議做爲起點,看似一下就解決了溝通問題。

但不久應該就會發現,隊員們說是說了,可是各說各的,很快就解體了。緣由就是以前所說的,因爲沒有團隊關係上的共同關心、互相幫助的機制,有效的溝通很難創建起來。

這種狀況下,師徒制度是一個很好的起點,高手早就想當「組長」了,新手則一直想「拜師」,原本就是一拍即合的事情。

方案4:共振

Ken描述過他應邀去一家企業挽救一個問題重重的部門的故事。

那時候敏捷乃至他本人尚未名氣,因此他意識到若是把敏捷以一種全新的方法論引入,必須通過高層領導對「新體制」的審覈才能推廣,週期和過程都很漫長。

因而他就先使用了一些雕蟲小技,好比需求條目化和優先級排序,這些都是些工程實踐,根本無需高層領導過問。剛開始你們還遲疑不信,但當人們感受到了好處,他就再推動一些新的實踐,就沒有人遲疑了;無形之中若干時間以後,「新體制」已經存在了。

方案5:無爲

無爲屬於老子說的「很是道」佛陀說的「不可說」的東西,一提及來就帶着點玄勁。不過看看1~4,不就是無爲嗎?(我在揣摩文字的時候剛發現的)

按部就班,是一句很廢話的事情,即便是一次性周密計劃好的事情,也是按部就班走的,至關於沒說。

面向問題,就是不要製造問題(好比「我們沒有CMMI級別啊」「人家都推了敏捷了啊」),不製造問題,開發問題就夠多的了,無需製造。

營造生態,生態是自然存在的,隨便抓一把土放到花盆裏邊,只澆水施肥,都不用放種子,就會長出植物來。企業中歷來不乏想改進的團隊和個體,爲他們創造環境他們會本身成長。

共振,壞人老是互相利用,好人老是互相幫助,電影裏壞人作非法買賣也是先作幾單小的試試水,因此好人作好事也彆着急。現實世界很像一個懸疑片,在前80分鐘你分不清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的,領導懷疑你是我的興趣,團隊懷疑你想佔據功勞,因此先用實際行動取得信任再說。

因此無爲,不是無所做爲,而是不要刻意爲之,而要充分利用既有的問題、資源、方法、人員……阻斷向不利方向發展的條件,創造向有利方向發展的條件,剩下的讓「無」來管理。

分析

敏捷開發和其餘事情的推廣,不少時候都是「隨緣」的,沒有既定的道路可走。

這時候方向比路徑重要(無住),立意比行爲重要(無我)。

昨天有人問我博客之星是怎麼當上的,是「評選」的仍是「申請」的,說實話我也不知道,仍是別人在首頁看到後在QQ羣告訴個人,因此也沒辦法回答「成爲博客之星的具體步驟」。

我就只管每個月盡心地寫2位數的博客。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