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ipost的一些經常使用設置

apipost的一些基本設置介紹:json


一.默認請求超時時間
apipost默認設置的是25000毫秒,就是在25秒鐘以內響應沒有成功的話就默認失敗,咱們也能夠自定義設置8秒或者10秒.api


二.默認請求Method(方法)
請求方法主要有八大方法:get、post、put、head、delete、options、trace、connect。瀏覽器


通常使用最多的是get和post兩種方法:
get:方法用來請求訪問已被URI識別的資源。指定的資源通過服務器解析後返回響應內容。也就是說,若是請求的資源是文本,那就保持原樣返回。緩存


post: 方法用來傳輸實體的主體。雖然用GET方法也能夠傳輸實體的主體,但通常不用GET方法進行傳輸,而是用POST方法。雖然說POST的功能與GET很類似,可是POST的主要目的並非獲取響應的主題內容。服務器


這裏默認的是post方法,也能夠改成get、put、connect等方法app


三.默認請求方式post


1.multipart/form-data:一個常見的 POST 數據提交的方式。咱們使用表單上傳文件時,必須讓 表單的 enctype 等於 multipart/form-data。編碼


2…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最多見的 POST 提交數據的方式了。瀏覽器的原生 表單,若是不設置 enctype 屬性,那麼最終就會以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方式提交數據。url


3.application/json:做爲請求頭告訴服務端消息主體是序列化的JSON字符串。除低版本的IE,基本都支持。3d


4.text/xml:它是一種使用 HTTP 做爲傳輸協議,XML 做爲編碼方式的遠程調用規範。

 


四.自動識別請求參數的Mock變量


通常保持開啓狀態就能夠了。


五.獲取接口鎖定狀態


這裏自動獲取接口狀態,就是是否獲取接口的狀態,接口狀態通常三種:開發中、已完成和需修改。


 

六.發送後切換至「響應」標籤


發送後切換至「響應」標籤是:在請求頭、成功響應示例及文檔頁面,發送請求以後,直接返回響應頁面。


 

七.關閉標籤時,刪除本地緩存

由於接口數據緩存在本地,接口數據量比較大的時候使用apipost的時候就會變得卡頓,而後能夠清理緩存就能夠清楚使用apipost卡頓感。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