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askell學習-函數式編程初探
爲何要學習函數式編程?爲何要學習Haskell?html
.net到前端,C#和JavaScript對我來講若是談不上精通,最起碼也算是到了很是熟悉的程度。這兩門語言就像是個人盾牌和寶劍,給我保駕護航,開山劈石,伴隨着我不斷成長。同時C#和JavaScript它們自己也在不斷地進化,不斷出現愈來愈多方便的語法糖,但追根到底不少都是從函數式語言汲取的精華。好比高階函數,lambada表達式,柯里化等。前端
因而從探險的角度,以好奇的心態開始學習函數式語言,探索這個寶庫,拾取可供臨摹的珍寶。最起碼它能讓你多一個不一樣的角度看待編程語言,影響你的思考方式。 學習的對象固然選擇函數式語言的集大成者-Haskell。
git
Haskell 是一門純粹函數式的語言。github
函數式編程是面向數學的抽象,將計算描述爲一種表達式求值。命令式編程是關於解決問題的步驟,函數式編程是關於數據的映射。在純粹函數式程式語言中,你不是像命令式語言那樣命令計算機「要作什麼」,而是經過用函數來描述出問題「是什麼」,也就是所謂範疇論中的映射關係。函數式語言有如下的特性:算法
函數式的最主要的好處主要是不可變性帶來的。沒有可變的狀態,函數就是引用透明(Referential transparency)的和沒有反作用(No Side Effect)。編程
變量和函數
一塊兒介紹是由於在我看來,haskell中變量和函數是沒有區別的。它們都是表達式,根據表達式的不一樣形式,分別對應到命令式語言中變量和函數的概念。 並且 haskell 中 變量 賦值後就是不可變的,該 變量 就等於被賦予的值,與命令式語言中 變量 是內存地址的引用是徹底不一樣的概念。 硬要對應的話它更像是 C# 中的不可變量 const 或 static readonly 。
你能從下面代碼中區分出哪些是變量,哪些是函數嗎?數據結構
a = 1 -- 變量 arr = map (*2) [1,2,3] -- 變量仍是函數? maxNum = foldr max 0 -- 函數 --執行 a > 1 arr > [2,4,6] maxNum [3,5,1] > 5
定義函數: 函數名 參數 = 代碼
調用函數: 函數名 參數
調用函數不用大括號( ),注意的是函數首字母不能大寫。 還有maxNum看不到形式參數是由於柯里化能夠去掉參數,後面會介紹。閉包
if else
haskell中 if else 表達式中的 else 部分不能省略,也就是你不能只有 if 部分併發
-- 等於小於大於0 分別對應 0,-1,1 sign x = if x == 0 then 0 else if x < 0 then -1 else 1
case of
case of 表達式,與其餘語言的switch case 相似。app
-- 求出列表第一項 head' xs = case xs of [] -> "No head for empty lists!" (x:_) -> show x -- 執行 head' "hello" >'h' head' [3,2,1] > 3
函數模式匹配
函數模式匹配的方式定義 head',以及定義階乘函數 factorial,它本質上就是 case of 的語法糖。函數模式匹配,減小了一大堆相似 if else 的判斷邏輯,是我最喜歡的特性之一。
-- 求出列表第一項 head' [] = "No head for empty lists!" head' (x:_) = show x -- 階乘 factorial 0 = 1 factorial n = n * factorial (n - 1) --執行 head' [3,2,1] > 3 factorial 5 > 120
guards 和 where
guards,相似 if else 表達式,但可讀性更強,where語句定義的是局部變量表達式,它只能放在語句尾部,guards一樣也是很是好的定義方式。
bmiTell weight height | bmi <= 18.5 = "You're underweight,you emo,you!" | bmi <= 25.0 = "You're supposedly normal. Pffft,I bet you're ugly!" | bmi <= 30.0 = "You're fat! Lose some weight,fatty!" | otherwise = "You're a whale,congratulations!" where bmi = weight / height ^ 2
let in
let in 表達式,let 中綁定的名字僅對 in 部分可見。
-- 圓柱體面積 cylinder r h = let sideArea = 2 * pi * r * h topArea = pi * r ^2 in sideArea + 2 * topArea
咱們使用遞歸來實現斐波那契數列和快速排序,haskell寫的快速排序是我見過的最容易理解的版本了,專門爲解決數學問題而生的 haskell 在解決算法和數據結構方面果真是不一樣凡響。
-- 斐波那契數列 fab 1 = 1 fab 2 = 1 fab n = fab (n-1) + fab (n-2) -- 快速排序 quicksort [] = [] quicksort (x:xs) = let smallerSorted = quicksort [a | a <- xs, a <= x] biggerSorted = quicksort [a | a <- xs, a > x] in smallerSorted ++ [x] ++ biggerSorted
尾遞歸實現經常使用的map和filter函數
[] 表示空列表
_ 匹配的是任意值。
(x:xs) 很是有用的列表匹配模式,x表示第一項,xs表示除去第一項以後的部分。使用(x:xs)能夠方便的實現尾遞歸
-- map map' f [] = [] map' f (x:xs) = f x : map' f xs -- filter filter' _ []= [] -- _表明任意值 filter' f (x:xs) | f x = x : filter' f xs | otherwise = filter' f xs
瞭解了haskell基本語法後,咱們再進一步瞭解haskell基本數據類型
:type 獲取任何表達式的類型,能夠用簡寫形式 :t
基本數據類型
:t 1 -- Number 1 :: Num p => p :t 1::Integer 1::Integer :: Integer :t 1::Float 1::Float :: Float :t False -- Bool False :: Bool :t 'c' --字符 'c' :: Char :t "hello" -- 字符串 "hello" :: [Char] :t [1,2,3] -- 列表list [1,2,3] :: Num a => [a] :t [("hi",1),("there",2)] -- Tuple [("hi",1),("there",2)] :: Num b => [([Char], b)]
函數也有類型,定義函數的時候,加上參數的類型和輸出類型是好習慣。
:t head -- 取列表第一項的函數 head :: [a] -> a :t sign -- sign函數 sign :: (Num a, Num p, Ord a) => a -> p :t (==) -- 是否相等 (==) :: Eq a => a -> a -> Bool :t (++) -- 列表鏈接函數 (++) :: [a] -> [a] -> [a] -- 執行 sign 2 > 1 head [3,2,1] > 3 "abc" == "bbc" > False "hello " ++ "world" > "hello world"
列表經常使用的函數
null 列表是否爲空
length 返回列表長度
head 返回列表第一個元素
tail 返回列表除第一個元素之後的全部元素
last 返回列表最後一個元素
init 返回列表除最後一個元素以前的全部元素
take n 返回列表前n個元素
drop n 丟棄列表前n個元素
maximum 返回最大的元素
minimum 返回最小的元素
sum 返回元素的和
elem 元素是否包含於列表
list range
方便的range,尾遞歸加上list range,你真的還須要命令式語言中的循環語句嗎?
[1..10] -- 1到10的列表 > [1,2,3,4,5,6,7,8,9,10] ['a'..'z'] -- a到z的字母字符串 >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take 10 [1,3..] -- 前10個奇數 > [1,3,5,7,9,11,13,15,17,19] take 10 (cycle[1,2,3]) -- 取前10的[1,2,3]序列 > [1,2,3,1,2,3,1,2,3,1] take 5 $ repeat 3 -- 取前5項的3序列 > [3,3,3,3,3] replicate 5 10 -- 相比 take repeat更方便的用法 > [10,10,10,10,10]
list comprehension
list comprehension 至關於map 和 filter的函數的加強版, | 以前等於map, | 以後等於filter, 尤爲在多限制條件和同時實現map,filter功能時更加明顯。是個很是強大和有用的特性,徹底能夠替代列表的 map 和 filter 函數。
list comprehension 實際上是由 monad 或 applicative functor 生成的語法糖。
[x*2 | x <- [1..10], x*2 >= 12] -- 取乘以 2 後大於等於 12 的元素, 等於map結合filter > [12,14,16,18,20] [if x `mod` 2 == 0 then "even" else "odd" | x <- [1..10]] -- 偶數轉換爲even,基數爲odd, 等於map > ["odd","even","odd","even","odd","even","odd","even","odd","even"] [ x | x <- [10..20], x /= 13, x /= 15, x /= 19] -- 取除了1三、1五、19以外的元素,多個限制條件,等於filter > [10,11,12,14,16,17,18,20] [ x*y | x <- [2,5,10], y <- [8,10,11]] -- 求兩個列表全部可能的組合 > [16,20,22,40,50,55,80,100,110] -- 嵌套的列表, 在不拆開它的前提下除去其中的全部奇數 let xxs = [[1,3,5,2,3,1,2,4,5],[1,2,3,4,5,6,7,8,9],[1,2,4,2,1,6,3,1,3,2,3,6]] [ [ x | x <- xs, even x ] | xs <- xxs] > [[2,2,4],[2,4,6,8],[2,4,2,6,2,6]] --取得全部三邊長度皆爲整數且小於等於 10,周長爲 24 的直角三角形 [ (a,b,c) | c <- [1..10], b <- [1..c], a <- [1..b], a^2 + b^2 == c^2, a+b+c == 24] > [(6,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