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最近兩週,整個區塊鏈世界「最火」的事件是什麼,想必你會脫口而出「固然是BCH分叉加撕逼」這事件啦!算法
其實,此次的分叉事件,多是檢驗你對區塊鏈理解程度的最好試卷:從技術、資本、哲學等多個角度,檢查你對這件事的理解到了哪個層次。框架
01區塊鏈
第一層:一臉懵逼,關我啥事設計
此次的BCH分叉,關我什麼事情,是否是又要多一個新幣來收割小白投資者?事件
若是你這樣想,其實也不錯了,至少你知道了分叉的概念。在這個圈子呆得稍久一些的讀者,或許還知道軟分叉和硬分叉的區別,以及去年BCH從BTC中分叉出來的歷史。get
若是就這麼理解,此次的BCH分叉可能真的跟你關係不大。靜靜地當個吃瓜羣衆,圍觀看戲,也沒什麼很差,固然你也不會有什麼虧損。it
02微博
第二層:提早囤點BCH,等着分新幣社區
喲?BCH要分叉了?那要不要提早屯點BCH,等着分免費的新幣啊?比特幣
若是你這樣想,估計你對去年BCH分叉的歷史有所瞭解,並且清楚地知道,BTC分叉以後,BTC的支持者免費得到了一樣數量的新幣BCH,並且「BCH+BTC」的價格要大於沒分叉以前的BTC價格。
因此,你想着此次會不會歷史重演。
無論怎麼說,你可能好幾周前就買入了一些BCH。並且,你驚喜地發現,BCH在你買入以後,「蹭蹭蹭」地從400多美圓漲到了600多美圓。也就是說,不光有免費的新幣能夠拿,價格也在短短几天飆升了40%多。
因而,你不由開始佩服本身的「英明神武」了。
然而,好景不長,BCH又從600多美圓跌回到400多美圓左右,國內某合約平臺更是隻有400美圓左右(注:如今合約已經暫停了)。合約價格和現貨價格差了近100美圓,這是這麼回事兒?
因而,你開始迷茫了……
03
第三層:清楚來龍去脈和新幣真相
雖然你不肯定本身該作什麼,但大致清楚此次BCH分叉的來龍去脈,以及新幣的真相。
若是是這樣,恭喜你進入了第三層。或許你大致清楚BCH爲何要分叉,知道此次的分叉和從BTC中分叉出BCH不太同樣,頗有可能沒有新的幣種產生。
此次分叉最大的「看點」是BCH社區的分裂,背後是算力之戰。針對這次分叉,BCH社區有兩個陣營,分別是:
Bitcoin Cash SV(BCHSV) Bitcoin Cash ABC(BCHABC) 那他們的分歧在哪兒呢?
BCHSV,主要由「澳本聰」Craig Wright主導。這一方但願BCH限制使用任何操做性質的代碼,只專一轉賬交易自己的發展。因此,這一方最核心的主張,是在區塊大小上作變動,他們認爲區塊大小不該該有上限,能夠暫時先將區塊大小設置爲128MB。
BCHABC以比特大陸的吳忌寒爲首。這一方主張在區塊大小維持在32MB的狀況下,BCH應該往公鏈方向發展。如此一來,BCH就能像ETH、EOS那樣,有更多的應用場景。因此,他們但願經過有可操做性的代碼,實現跨鏈原子交換、預言機等功能。
04
第四層:知道先漲後跌、合約差價的緣由
若是你有「資本的嗅覺」,能大概猜到爲啥BCH以前會漲,後面會跌,以及合約的價格和現貨價格差100多美圓,那麼,恭喜你進入了第四層。
關於BCH爲何忽然暴漲,有這麼幾種解釋:
比特大陸即將上市,手裏有100多萬BCH,拉盤有利於財報數據; 有前三層認知的小白投資者爭先恐後購買BCH,想要獲得免費新幣; 操控者認爲「前三層認知的小白投資者會爭相恐後購買BCH,想獲得免費新幣,或者操縱者想要形成這個假象,故而拉盤; 不管真相如何,600多美圓的BCH,已經讓一部分投資者由於追高而套牢,被迫站在山頂上吹着涼涼的冷風。
至於後面爲何會跌,或許你內心大致有數:
如今依舊是熊市,在沒有新資金入場、只有場內資金博弈的前提下, BCH一口氣漲了40%多,確定會面臨嚴重的拋壓以及空頭的強力狙擊,甚至「從哪裏漲上來,跌回哪兒去」。
至於某合約平臺上的合約價格和現貨價格,爲何差了近100美圓?很簡單,該平臺出了公告,說BCH合約默認是BCHABC,也就是說,BCHSV的價格必須從現有的BCH現貨中剔除出去。
P網則率先推出了BCHABC與BCHSV兩個潛在的分叉幣種,並提供BCH拆分服務。以前,不管支持哪邊,都只能在羣裏和別人打口水仗;而如今,手裏的BCH能夠去P網兌換成其中的一種潛在分叉幣。等算力戰爭結束以後,贏的那個分叉幣將成爲真正的BCH,輸的分叉幣歸零。
支持吳忌寒,或是力挺CSW?沒問題,但你真的敢拿真金白銀去支持麼?正若有句說的:不少人寧肯花1個小時跟別人吵得面紅耳赤,也不肯意花10塊錢去賭他的觀點是否正確。
從BCHABC、BCHSV的價格上(以P價格爲準),能夠看出多數人仍是看好BCHABC的。
然而,P網BCHSV從最開始的1:8.5的博弈(即CSW贏了,一個BCHSV變8.5個BCH,輸了BCHSV歸零)到如今的1:3的博弈,投資者的觀點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05
第五層:理解基本的技術層面
若是你知道BTC和BCH礦工是如何出塊的,同時對此次CSW要發動的哈希戰爭有大致的認知,恭喜你進入了第五層。
進入這一層的你,或許還知道51%攻擊的基本方式,好比雙花,壟斷挖礦(孤立對手挖出的塊),知道BTC和BCH採用了相同的SHA256算法,知道全網的算力達到5萬多P,也知道BTC和BCH的算力配比,以及他們的價格比例基本一致。
咱們先看下這兩天的算力數據。若是就BCH的算力來看,CSW陣營(Coingeek+SVpool+BMG Pool)要遙遙領先以吳忌寒爲首的陣營(Antpool+ViaBTC+Bitcoin.com)。
可是,比特大陸背後有BTC礦機,理論上能夠調用到BCH這邊。若是這麼算的話,比特大陸的算力要遙遙領先CSW陣營的算力。
鑑於分叉期間狀況不明朗,從BCH開始分叉到穩定這一段時間,最好不要進行轉帳等操做,把BCH放在錢包或是支持分叉的大交易平臺,是比較穩妥的辦法。
06
第六層:對「算力戰」有不錯的認知與理解
若是你看過比特幣白皮書,知道比特幣的最長鏈原則,也知道如何經過算力殺死一條鏈;若是你知道「51%空塊攻擊」是如何實現的,也知道如何防護「51%空塊攻擊」,腦子裏可以大致勾畫出一場算力攻防戰的場景(攻防雙方不斷延長本身的鏈,而且有可能來回互相覆蓋),那麼,恭喜你進入第六層。
在這一層的你,或許也知道此次CSW攻擊以及比特大陸防護的大概成本是多少,知道CSW可能會打正面戰,也可能打游擊戰,並腦補出集中算力戰的可能結局。
(圖:來源於微博)
甚至,你可能還知道此次爭論,在技術上最核心的分歧,是BCHABC團隊對「OP_CHECKDATASIG」和「OP_CHECKDATASIGVERIFY」操做碼的添加,以及這兩個操做碼的功能,還有CSW要將BCH區塊擴容到128M,恢復以前四個早期禁用的操做碼。
07
第七層:從哲學層面理解此次分叉
若是你知道此次分歧並不是CSW與吳忌寒兩人的分歧,而是兩個陣營和團隊,以及他們背後所映射出的根本邏輯與理念的分歧,那麼,恭喜你,進入了第七層。
CSW與吳忌寒,只是兩大陣營最顯眼的明星。兩我的都早已財富自由,用利益和金錢看待此次分叉之爭,未免格局過小了些。
從最爲根本的理念來看,BCHBSV與BCHABC所表明的是不一樣的前進方向。
BSV,或者說CSW陣營認爲,中本聰在白皮書中所規範的框架,已足夠BCH實現世界貨幣的目標。因此,他們認爲能夠在應用層作各類創新,底層則應該儘量地簡單、穩定。CSW常常用互聯網的TCP/IP底層協議棧作比喻。
CSW陣營的野心不止於統一BCH,還有將來發動對BTC的戰爭,由於在他們眼裏,BCH纔是真正的BTC,而當前的BTC,已然在Core的主導下走上「歧路」。
BCHABC,或者說吳忌寒陣營認爲,事物都是不斷演變的,這個世界惟一不變的,即是變化自己,哈耶克的思想是他們理念的基石。他們並不認爲中本聰的白皮書已然設計好了一切,只需照搬就作,而是應該順應時代的進步、市場的發展和其餘幣種的競爭,順應潮流作出相應的調整,哪怕是底層的調整。
引用吳忌寒曾經說過的話,「就好像美國從英國的統治之下得到獨立,可是美國人把本身的國家叫作美國,不會有哪一個美國人說,美國纔是真正的英國」 。他認爲,BTC就是BTC,BCH就是BCH,他們共同享有一段歷史,卻各自獨立。
甚至,咱們能夠再深挖下CSW此次發動戰爭,其思想的根源所在:
CSW認爲,比特幣的去中心化,不意味着不須要監管,不意味要給人們提供不法用途的庇護。相反,要讓比特幣成爲全球貨幣,實現白皮書裏「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就必須擁抱監管,應該在全球範圍內都是合法的。一言以蔽之,無政府主義不是比特幣自己。 CSW認爲,比特幣要想成爲世界貨幣,須要頂層設計,尤爲是要先打通To B(企業)這一端,而不是To C(用戶)這一端。現金的最核心價值在於輔助萬物流通,併成爲萬物的價格尺度,而不是成爲財富自己。CSW認爲,本身推行的大區塊甚至無限制區塊,以及企業級的記帳轉帳應用路線,比BCHABC線下支付推廣路線,更符合現金的本質。 CSW認爲,當今世界,一件事物在誕生初期,仍然須要大量的「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美國這樣一個不少事物經過「自下而上」涌現出來的國度,其核心的東西,卻依舊是一個自上而下的「費城會議」憲法所規定的底層邏輯和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