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目錄html
鉗位器(clamper)能夠將輸入波形總體上移或下移,「clamper」在 英語中的原意是「夾具」的意思,很形象地說明了它能夠把波形任意鉗夾在某個電平處。以下圖所示:ui
圖 2-5.01 3d
鉗位電路的核心器件是二極管和電容,下面咱們具體分析實現各類鉗位的電路圖。一樣的,爲方便分析,咱們假設下面的二極管爲理想二極管,即導通時理想二極管上的壓降爲0。htm
如下分析的輸入電壓vi皆設爲正弦電壓,表達式爲:blog
咱們先介紹下鉗位電路的標準型,其電路和輸出波形以下圖所示:ci
圖 2-5.02 get
這個電路的關鍵點在於,電容C和負載電阻R的值要取的比較大,這樣當電容經過R進行放電時,時間常數 τ=RC會比較大,放電過程會很是緩慢。下面咱們一步步分析其工做原理:it
(1) 當輸入電壓vi從0開始增大時,會給電容C充電,此時二極管正向導通。在C的右邊,二極管和電容並聯,但因爲電阻R值比較大,因此充電電流回路主要從二極管上走。又因爲二極管的電阻很是小(理想導通狀況下近似短路),因此充電速度極快,咱們能夠近似認爲,電容上的電壓幾乎就是等於輸入電壓。充電電流回路以下圖所示:原理
圖 2-5.03 im
(2) 當輸入電壓vi到達峯值Vm時,電容上的電壓也幾乎等於這個峯值Vm。以後,當輸入電壓通過峯值開始降低時,電容上的電壓此時超過了輸入電壓vi,理論上講,電容此時應該對輸入電源進行放電。可是,若是要放電,則在電容右側的必須也要造成放電迴路,但因爲二極管只能單向導通,此路不通,因此放電電流只能從R走,此時二極管截止,至關於斷路狀態。放電迴路以下圖所示:
圖 2-5.04
(3) 前面說過,因爲電阻R和電容C的值都取得很大,因此放電速度很是緩慢。當輸入電壓通過正峯值Vm,再走到負半周,再變正,再回到正峯值Vm前,電容雖然一直在向輸入電源放電,但放電速度極其緩慢。因此當輸入電壓再次達到正峯值Vm時,電容上存儲的電壓只降低了很小一點點,甚至能夠近似認爲電容上存儲的電壓幾乎沒怎麼變化,仍爲Vm。而輸入電壓vi最大也就到Vm,已經沒什麼資格給電容充電了。因此能夠近似認爲,電容上存儲的電壓,今後一直保持爲Vm不變。
(4) 接着結論就是瓜熟蒂落的事情啦,從電路圖上能夠得出,輸出電壓vo的表達式爲:vo=vi-vC,根據上面的分析,電容電壓vC一直保持爲Vm不變,則輸出電壓最終可表達爲:vo=vi-Vm,至關於將輸入電壓向下平移了Vm。以下圖所示:
圖 2-5.05
(5) 最後再考慮一下非理想二極管的狀況。對於非理想二極管,當正向導通時,其上有0.7V的壓降。根據上面「圖2-5.03」的充電迴路能夠看出,電容上可充到的電壓爲:Vm-0.7V,則最終輸出電壓的表達式爲:vo=vi-(Vm-0.7V)= vi-Vm+0.7V
從上面的分析可看到,標準下鉗位電路只能將輸入波形向下平移Vm,那若是咱們要向下平移任意電平怎麼辦?很簡單,在二極管上再加個偏置電壓,以下圖所示:
圖 2-5.06
只要理解了前面的標準下鉗位電路,這個偏置分析就很簡單啦,在「下鉗位偏置上移電路」中,電容C充電後的維持的電壓爲:vc=Vm-V1,則最終輸出電壓爲:vo=vi-vc=vi-Vm+V1。
在「下鉗位偏置下移電路」中,電容C充電後的維持的電壓爲:vc=Vm+V1,則最終輸出電壓爲:vo=vi-vc=vi-Vm-V1。
上鉗位電路的標準型,以下圖所示:
圖 2-5.07
分析也是相似的,這裏就簡略描述了:一開始當輸入電壓vi處於正半周時,二極管截止,vi經過電阻R造成迴路給電容充電,可是因爲R很是大,因此充電速度很是緩慢。
當輸入電壓進入負半周時,電容上被充的電壓幾乎爲0。此時vi小於0時,二極管導通,充電電流經過二極管迴路開始對電容C快速充電,電容電壓最大可充到Vm(注意圖中電容電壓的正負方向),今後電容電壓Vm保持不變。輸出電壓爲:vo=vi+vc=vi+Vm,至關於將輸入電壓上移了Vm。
上鉗位電路也能夠加偏置電壓,達到上移任意電平的效果,以下圖所示:
圖 2-5.08
在「上鉗位偏置上移電路」中,電容C充電後的維持的電壓爲: vc=Vm+V1,則最終輸出電壓爲:vo=vi+vc=vi+Vm+V1。
在「上鉗位偏置下移電路」中,電容C充電後的維持的電壓爲: vc=Vm-V1,則最終輸出電壓爲:vo=vi+vc=vi+ Vm -V1。
( end of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