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真實世界數據鏈——將現實世界和區塊鏈世界相互打通——讓主流幣爆漲十倍的項目

第0章 引言網絡

區塊鏈世界如今都是在空轉,區塊鏈裏的數據都是區塊鏈本身產生的,很難和現實世界沒有關聯。好比,咱們如今尚未一個有效的辦法把比特幣的價格數據上鍊,哪怕是比特幣區塊鏈本身都沒法知道比特幣的價格。併發

本文介紹一個項目想法,可讓現實世界的數據,好比幣價格,股票價格,體育賽事結果,航班延誤信息,國家GDP……等等,通通接入區塊鏈。區塊鏈

這個想法要是實現了,那如今的主流幣必漲十倍。網站

44459.png

 

第1章 Oracle是什麼翻譯

Oracle是一個發佈數據信息的主體。設計

幣圈將Oracle翻譯成預言機,這真是一個奇怪的翻譯,給誰看也不知道這玩意是幹什麼的啊,不知道怎麼來的。直接翻譯成數據發佈主體更好。hash

Oracle自己有一個數字身份,好比BCH上的Oracle就必定有一對公私鑰對,向外界公佈其公鑰。若是Oracle要發佈什麼數據信息,那就拿這個公鑰和信息,用他的私鑰進行簽名。外界就能夠用這個公鑰和簽名,來驗證這條信息確實是Oracle發佈。比特幣

Oracle發佈任何信息,通常會包含這些內容:具體的信息數據,數據的hash值,以及對該信息的簽名信息。用洋文表示,洋氣一點,Oracle發佈的內容包括:data,hash(data),sig(data)。以太坊

一個鏈上的對賭合約,就可使用Oracle發佈的價格hash值和簽名信息,作條件判斷來計算對賭結果。打包

Oracle在技術上並不難,任何一我的均可以成爲一個Oracle。關鍵是如何構建信用,別人如何相信你發佈的數據是有效的。

兩我的(A和B)在以太坊上籤一個對賭合約,賭下一場巴西對阿根廷足球賽的結果。合約裏就要包含一個Oracle的數字身份,和條件判斷。只要這個Oracle發佈了比賽結果(data,hash(data),sig(data)),那A和B就能夠利用這個結果來結束對賭。但Oracle若是發佈一個假信息呢?好比Oracle和A勾結來騙B,B可能一點辦法都沒有。

咱們須要想一個辦法來提供一個普遍有信用的Oracle。

 

第2章 真實世界數據鏈

咱們如今創建一個去中心化的組織,組織裏的每個節點就是一個Oracle。任何人均可以加入成爲一個Oracel,但要遵照組織的協議。咱們先假定這個組織一個有100個Oracle節點,其中21選定爲主節點,79個爲備用節點。

這21個主節點構成一個區塊鏈,咱們稱之爲「真實世界數據鏈」。

全部Oracle節點各自在真實外部世界採集數據,並按特定的協議規則打包成數據區塊。這個協議規則至少包含了,數據區塊裏的每一條數據是採集相同的外部數據。但不強求數據來源,最好是來自不一樣的數據源。好比數據區塊裏的第1條數據是BTC的價格,全部的Oracle節點打包的數據區塊的第1條數據必須是BTC的價格。第2條也得是約定好特定的數據。這個數據的順序和類型是不能改的。

咱們設定1分鐘採集一個區塊。即在1分鐘內,全部的Oracle節點,都會採集並廣播相同的數據區塊。21個主節點,一共採集、打包並廣播了21個區塊。理論上,這21個區塊應該是相同的。

咱們約定好,全部的節點在1分鐘的前50秒採集並打包數據,最後10秒用來廣播並驗證數據。

全部的Oracle節點會收到其餘節點廣播過來的數據區塊,而後啓動驗證區塊機制。驗證區塊的規則是:若是21個區塊中至少90%,即 19個區塊的內容是徹底相同的,則認定「真實世界數據鏈」成功挖到一個區塊。而後21個主節點再挖下一個塊。

而且給那些打包的區塊和90%不相同的節點記一次錯,若是記錯超過5次,則踢出主節點,從備用節點選拔一個上來做爲主節點。

考慮到不少數據是有精度的,好比BTC的價格,你們採集的是1分鐘內的平均值,但確定不會100%相同,驗證機制要容許這種有精度的數據有一點的波動誤差,好比只要誤差在0.1%,就算相同,最後被成功驗證的區塊裏的數據值取19個節點的平均值。

全部的21個節點是共享一個數字身份,都要共享使用一個公鑰。這樣能夠對全部外界保持同一身份。這個數字身份要兼容如今絕大多數區塊鏈,好比這個公鑰便可以被BTC鏈驗證,也能夠被BCH鏈驗證,也能夠被ETH鏈驗證……

真實世界數據鏈」發佈的區塊纔是真正爲外界使用的數據,即「真實世界數據鏈」自己纔是真正的惟一有效的Oracle。

爲了讓21個Oracle節點共同採集相的數據,咱們必須有一個機制來協議到底什麼數據可以上鍊。

 

第3章 數據上鍊BIP

「真實世界數據鏈」的一開始是不包含任何有效的外部數據的。咱們須要制訂一個增長特定數據上鍊的投票協議,用來選擇哪一個數據被採集,而且肯定數據的存儲格式。

外界經過向「真空世界數據鏈」提交BIP(改進協議)的方式來申請採集和發佈數據。21個節點經過投票的方式決定是否採納BIP。

好比以太坊用戶能夠申請在「真實世界數據鏈」發佈以太坊世界前10大交易所的平均價格,一分鐘一次。21個節點對這議題進行投票,決定是否採集並打包以太坊的價格。若是採納,那還要決定數據格式是什麼,還要決定數據源怎麼來,採集的結果的誤差值……等等細節。

任何人都向「真實世界數據鏈」提交BIP,具體的方式能夠是向21個節點中的某個節點提交,也能夠經過社交網絡,網站等公佈申請。

一旦21個節點經過了某項數據上鍊的BIP,就能夠採集併發布這項數據了。其餘區塊鏈也就可使用這項數據了。

 

第4章 激勵措施

運營節點是要成本的,維持信用也是要花錢的,如何讓節點樂意去採集數據挖礦,而且要作到你們搶着去挖,造成競爭,優勝劣汰。這是要認真設計。

第一種方式是發一個幣,不搞I*O,就是這個區塊鏈的本位幣。爲了方便描述,咱們取名叫DataCoin。「真實世界數據鏈」每挖出一個塊,21個節點各發1個DataCoin,備用節點各發0.1DataCoin。21個主節點中採集數據不符合90%共識的節點沒幣發,而且還要倒扣1個DataCoin。幣數量,無上限。

DataCoin的權益1是,任何申請數據上鍊的BIP,須要申請者購買價值100萬美圓的DataCoin,成功申請後,這些幣會被送入黑洞地址銷燬。

權益2是POS挖礦,想成爲21個主節點,必須存100萬美圓以上的DataCoin進去作爲保證金。

權益3是提供收費API,100個節點能夠對外提供收費API服務。這些數據,牛逼的要死,有的是人買。

權益4是,一旦網絡效應起來了,直接向使用數據的用戶收費。任何用戶想要使用Oracle的數據,須要至少在錢包中保存0.1DataCoin。前提推廣階段不須要。若是收入問題能解決,這一權益也應該主動放棄。用戶是上帝,哪有向上帝收費的,還反了天了你。

第二種方式是捐贈。公益事業嘛,接受捐贈。

 

第5章 容錯

有可能會出現通過了21個節點投票達成共識的數據,卻仍是和真實世界數據是錯的。怎麼辦?這個只能認,認21個節點達成的共識爲真實數據。

但有些狀況是能夠改善。

好比體育賽事,一結束出來的結果,數據通過Oracle發佈了,都是對的,但通過了24小時一看,有人吃興奮劑了,成績做廢。爲了解決這一類問題。能夠對須要發佈的數據設定一個可糾正時間。好比有專門的字段表達這個數據是有48小時的核實時間的,到了48小時後,若是沒有變就真再也不變了。

 

第6章 結束語

此物一出天下反,這是一個對全部區塊鏈都好的大好事,這個項目要是成了氣候,那真是半個互聯網要和區塊鏈有關係了。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