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刷屏:不上不下的年紀,還有幾次轉行的機會?

最近的辦公室的姐妹都在看熱播電視劇《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真羨慕無論是哪個年齡段的姐妹,都能在銀幕裏過關斬將活出精彩。

難怪會有網友調侃說:二十不惑,三十而已,而我卡在中間困惑不已。

確實,20到30之間,在職場是一個尷尬又焦慮的年齡階段。

沒有20歲的衝勁和期待,沒有20歲的可加班體力和可犯錯資本;

也沒有30歲的成熟和自信,更沒有30歲該有的經濟收入和避風港。

尤其是今年,突然的疫情讓很多行業和公司都遭到了很大影響,就業競爭壓力變大,很多卡在20-30之間的同學都尤其迷茫和焦慮:

「連畢業典禮都沒有突然就離開學校了,之前完全沒有產品經驗,想找一家公司的產品崗實習入行,2000塊人家都不收……」

「做了快一年開發,天天加班趕進度,越做越沒幹勁。自己想爭取內部轉崗產品,又不知道從何下手學習,更擔心失敗之後連現在飯碗都難保……」

「在傳統行業做銷售已經幾年了,可是收入一直看行情,存款始終沒有突破5位數,想要轉互聯網,投了好幾個產品助理崗,一個迴音都沒有…」

類似的困惑,我們的學習顧問老師每天都會收到很多。

相信很多打算轉崗入行產品的同學都深有體會,面對未知的前程、全新的領域,完全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走得比現在更好。

尤其對於已經出來工作的職場人來說,我們已經沒有了隨時洗牌重來的勇氣,很多時候都需要考慮很多現實因素。

那麼,有什麼有效方法能幫助我們跨越這些轉崗入行這個焦慮的坎兒?

一般來說,我們會給到想轉行(崗)的同學這幾個建議:

- 01 -

認清自己的優劣勢

1)互聯網轉崗:

無論是運營、技術、UI設計,本身就在互聯網氛圍中,也是產品經理日常工作接觸的一環,有天然的轉崗優勢。

比如說做技術開發的同學,在技術理解溝通的工作上能夠更高效,做設計的同學在產品設計、原型繪製工作上有審美優勢。

如果能夠走內部轉崗,成功率就更高些,因爲了解公司業務對於求職面試、上手工作都是有幫助的。

但對於這些崗位的同學來說,本來工作崗位上慣用的思維模式、工作方式等可能都不適用產品崗,在入行過程中需要自己多加練習,最好能夠實戰經歷幾次產品從0到1的流程。

2)傳統行業轉崗:

對於傳統行業的同學來說,轉崗做互聯網產品經理,最好還是選擇自己熟悉的領域,這樣自帶行業背景就是最大的優勢。

比如本來在醫藥行業做BD,想要轉行做互聯網產品,最好的辦法就是去互聯網+醫療的公司做產品經理。這樣對於醫藥行業的業務理解、人脈資源都是轉崗做產品經理的優勢。

但同樣,因爲傳統行業和互聯網行業之間差距還是很大的,除了需要系統學習專業知識,更需要一個互聯網化的學習氛圍讓自己快速融入,去了解整體業務流程是怎樣運作的。

3)應屆、在校大學生:

作爲大學生,突出的優勢是學習能力強、精力充沛、時間多。

而弱勢就是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很多中小企業沒有成熟的產品培養體系,不願意投入過多培養成本,所以會出現「2000塊實習人家都不要」的尷尬狀況。

- 02 -

理清轉行轉崗的思路

無論怎麼說,轉崗轉行其實在某個程度來說,都是從零開始,都是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的,這需要每個同學做好心理建設。

想要高效順利地轉崗,必然需要大家在開始之前就理清思路,弄明白自己要做的事情有多少,再一步步地往前走。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產品經理崗需要具備的能力基礎——需求分析與提煉、功能設計與節奏規劃、交互原型設計、項目管理、產品運營等等。

對於這些能力的理解,絕對不能簡單地停留在名詞解釋上。

就說其中的文檔輸出技能,總是有很多同學自己照着網上模板抄了幾十頁競品分析報告,結果面試官一問到競品分析目的是什麼、結論是什麼、爲什麼不選其他競品,就啞口無言。

真正掌握一項能力,是需要落實到具體實戰中的,只有把每個知識點形成知識面,建立一個系統的完整的產品知識體系,才能夠不斷複用。

- 03 -

選擇合理的提升方式

雖然,產品經理需要掌握的能力點看起來很散,其實都是能夠系統串聯成面的,但想要系統習得並能運用自如,是需要長時間學習和積累的。

「速成」的路徑是沒有的,特別是零產品基礎的同學,千萬不能指望兩三天、一週速成產品經理。一週的時間,只夠去你瞭解產品經理大概是怎樣的一個崗位。

所以,建議大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提升方式。

1、可以嘗試尋找一個平臺和載體,成爲督促自己堅持完成下去的動力,比如說堅持打卡、平臺分享等等。

2、可以加入一個好的學習圈子,一個人學習容易半途而廢,一羣人學習既有學習氛圍,也可以進行話題討論觀點碰撞,學習效果會更顯著。

3、找到行業裏資深的前輩幫忙指導,系統化地去學習產品知識、鍛鍊產品工作技能,吸收他們工作多年沉澱下來的經驗教訓和工作方法論,那這條轉崗入行之路就更容易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