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爲聯合國總部)網絡
1950年代以來,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對歐洲各國地區差距問題,寄予愈來愈多的關注,並發現了兩個重要現象:一是窮國的地區差距,比富國大得多;二是富國的地區差距,正在不斷縮小,而窮國的地區鴻溝,卻在不斷擴大。如何解釋?繆爾達爾1957年出版的《經濟理論與不發達地區》認爲,這是由於存在兩個剛好相反的「循環和積累」效應:回波效應和擴散效應。併發
(圖爲法蘭克福)spa
一個地區發展起來後,會逐漸造成一個經濟中心。其發達的工業,繁榮的商業,能夠提供許多就業機會,吸納成千上萬周圍地區的勞動力。並且,人一多,消費也多,周邊地區的商品伺機涌入。因而,一榮俱榮,周邊地區也跟着發展起來,造成新的經濟中心。繆爾達爾將這種發達地區對落後地區的積極影響,稱做「擴散效應」。3d
(圖爲愛沙尼亞)blog
然而,發達地區對落後地區的負面做用也很大。一方面,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發達地區高水平的工資,溫馨的生活環境,引得年輕有爲的人紛至沓來。另外一方面,資本趨利而動,經濟發達地區遍地黃金,也會吸引投資者攜金帶銀而來。結果發達地區便宜佔盡,落後地區原本就人才奇缺、資本匱乏,這下人財兩失,更是雪上加霜,結果又進一步加重人才、資本外流。這種效應,繆爾達爾叫作「回波效應」。圖片
(圖爲倫敦)產品
經濟發展起來後,交通網絡四通八達,通信設施無處不至,教育水平不斷提高,信息交流快捷方便,全部這些,都將加強擴散效應,抵消回波效應。因此,一國經濟發展水平越高,擴散效應越強,而回波效應會變得微乎其微。如此一來,地區間收入差距就愈來愈小。class
(圖爲立陶宛)循環
而窮國卻正好與之相反。它的擴散效應很弱,回波效應卻不小,使得地區差距不但不能縮小,反而持續擴大。在落後地區,人們日子過得緊巴巴,沒有多少購買力;發達地區空有產品,卻沒有銷路,結果一損俱損,經濟停滯不前。這樣,對窮國而言,「貧窮就成了貧窮的緣由」。im
(圖爲拉脫維亞)
如何解決地區間的發展不平衡呢?繆爾達爾認爲,徹底寄但願於市場,對經濟運行聽任自流,只能是等待累積因果過程天然結束,這會使經濟發展停滯。所以,必須藉助政府的力量。他建議政府扶弱抑強,來個抽肥補瘦,燙平回波效應,使各地區齊頭並進,共同繁榮。
(圖爲WTO總部)
繆爾達爾指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開展自由貿易,根本不是互惠互利。一旦發展中國家國門洞開,發達國家的產品就會長驅直入。結果,發展中國家會造成降低的「循環和積累」,發達國家會造成向上的「循環和積累」。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自由貿易,會使它們的差距有增無減,發展更不平衡。
(圖爲伊斯坦布爾)
國際經濟發展不平衡,可否經過資本轉移和移民來解決呢?繆爾達爾對此斷然否認。他認爲,資本不但嫌貧愛富,並且求安穩。至於移民發展中國家難以吸引高素質移民,相反,這些國家通常是向外移民,致使人才流失,最終又影響到經濟發展。
資料來源:《領讀經濟學名著》,王東京、趙建軍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13年出版。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