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cat 中是怎麼處理文件上傳的?

先點贊再看,養成好習慣

前言

這兩天在另外一個社區看到了一個關於 Tomcat 的提問,還挺有意思。正好本身以前也沒思考過這個問題,今天就結合 Tomcat 機制來聊聊這個「爲何」。
image.png
本文對 HTTP 協議中的文件上傳標準和 Tomcat 機制的分析內容較多,比較基礎,不須要的大佬門能夠直接跳到文末。html

HTTP 協議中的文件上傳

衆所周知,HTTP 是一個文本協議,那文本協議如何傳輸文件呢?java

直接傳……是的就這麼簡單。文本協議只是在應用層的角度,到了傳輸層都是數據都是字節,沒什麼區別,並不用進行額外的編解碼。apache

multipart/form-data 方式

HTTP 協議中仍是規定了一種基於表單的文件上傳方式(Form-based File Upload)。在 form 中定義一個 ENCTYPE 屬性,值爲 multipart/form-data,而後增長一個 type 爲 file 的 <input> 標籤。後端

<FORM ENCTYPE="multipart/form-data" ACTION="_URL_" METHOD=POST>

   File to process: <INPUT NAME="userfile1" TYPE="file">

   <INPUT TYPE="submit" VALUE="Send File">

 </FORM>

這個 multipart/form-data 類型的表單和默認的 x-www-form-urlencoded 有些不一樣。雖然都做爲表單,能夠上傳多個字段,但前者能夠上傳文件,後者卻只能傳輸文本tomcat

如今來看看這個表單文件上傳方式的協議,下圖是一個簡單的 multipart/form-data 類型的請求報文:
multiformdata_http.png
從上圖能夠看到,HTTP header 部分變化很小,只是在 Content-Type 中增長了一段 boundary 標籤;但 payload 部分變化卻比較大網絡

boundary 在 multipart/form-data 中做用是分隔表單的多個字段,在 payload 部分中,首尾兩行各有一個 boundary,每一個字段(part/item)之間也會有一個 boundary架構

Server 端在讀取時,只須要先從 Content-Type 中拿到 boundary ,而後經過這個 boundary 去拆分 payload 部分就能夠獲取全部的字段。框架

每一個字段的報文中,有一個 Content-Disposition字段,做爲這個字段的 Header 部分。其中記錄了當前字段名(name),若是是文件的話還會有一個 filename 屬性,同時再下一行會附帶一個 Content-Type 來標識文件的類型異步

雖然 x-www-form-urlencoded 和 multipart 兩種類型的表單均可以完成字段的傳輸,但 multipart 不只能夠傳輸文本字段,還能夠傳輸文件。並且這個 multipart 傳輸文件的方式也是「標準」的,各類 Server 均可以支持,直接讀取文件。ui

而 x-www-form-urlencoded 只能夠傳輸基礎的文本數據,不過你要是強行把文件當作文本,用這個類型傳也沒人能攔你,但做爲文本傳輸時後端必然用字符串方式解析,byte -> str 時的編碼開銷徹底不必,並且可能會致使編碼錯誤……

在 x-www-form-urlencoded 類型的報文中,並無 boundary,多個字段會經過 & 符號拼接,而且對key/value 都進行 urlencode 編碼
form_urlencoded_http (1).png
雖然 x-www-form-urlencoded 增長了異步編碼的過程,但不會給每一個字段增長header,也沒有 boundary,報文體積相對 multipart 方式來講小了不少。

除了這個 multipart,還有一種直接上傳文件的形式,不過不太經常使用

binary payload 方式

除了 multipart/form-data以外,還有一種 binary payload 的上傳方式。這個 binary payload 是我本身起的名字……由於在 HTTP 協議中並無找到這種方式的說明(若是有找到的大佬評論區貼個鏈接),不過不少 HTTP 客戶端都支持。

好比 Postman:
image.png
好比 OkHttp:

OkHttpClient client = new OkHttpClient().newBuilder()
  .build();
MediaType mediaType = MediaType.parse("image/png");
RequestBody body = RequestBody.create(mediaType, "<file contents here>");
Request request = new Request.Builder()
  .url("localhost:8098/upload")
  .method("POST", body)
  .addHeader("Content-Type", "image/png")
  .build();
Response response = client.newCall(request).execute();

這種方式很是簡單,就是將整個 payload 部分,都用來存放文件數據。以下圖所示,整個 payload 部分都是文件內容:
binary_file_http (1).png
這種方式雖然簡單,客戶端實現也簡單,但……服務端沒有很好的支持。好比 Tomcat 中,並不會將這種 binary file 的形式做爲文件處理,而是當作普通的報文處理。

Tomcat 處理機制分析

Tomcat 在處理文本形式的報文時,會先讀取前面的 Header 部分,解析 Content-Length 來劃分報文邊界,剩下的 Payload 部分並不會一次性讀取,而是包裝了一個 InputStream ,在內部調用 Socket read 進行讀取 RCV_BUF 的數據(完整報文大小大於 readBuf Size時
Untitled.gif

對 HttpServletRequest 調用 getParameter/getInputStream 等涉及 Payload 部分讀取操做時,就會進行InputStream 內部的 Socket RCV_BUF 的讀取,讀取 Payload 的數據。

這種不一次性讀取全部數據暫存至內存中的方式,而包裝一個 InputStream 內部讀取 RCV_BUF 的方式,特色是不存儲數據,只是作一個包裝,應用層對 ServletRequest#inputStream 的 read 操做會轉發到對 Socket RCV_BUF 的read。

不過若是應用層完整的讀取了 ServletRequest#inputStream ,而後轉字符串,存儲至內存中的話,那這就和 Tomcat 沒什麼關係了。

對於 multipart 類型的請求,Tomcat 處理機制上比較特殊。因爲 multipart 是爲了傳輸文件而設計的,因此在處理這種類型請求時,Tomcat 增長了一個暫存文件的概念,在解析報文時,將 multipart 中的數據寫入到了磁盤中

以下圖所示,Tomcat 對每個字段都包裝爲一個 DiskFileItem - org.apache.tomcat.util.http.fileupload.disk.DiskFileItem(這個 DiskFileItem 不區分是文件仍是文本數據)。DiskFileItem 內又分爲 Header 部分和 Content 部分。Content 中一部分存儲在內存,剩下的存儲至磁盤,經過一個 sizeThreshold 進行分割;不過這個值默認爲0,也就是說默認會把內容部分所有存儲至磁盤。
tomcat_form_data_threshold (5).png
那既然存儲至磁盤,讀取時也確定也是從磁盤讀取了……效率天然是比較低的。因此若是隻是文本型的報文,仍是不要用 multipart 類型來傳輸了,這個類型會被轉存磁盤的。

還有一個冷知識,Tomcat 在處理 multipart 類型的報文時,若是某個字段不是文件,會將這個字段的key/value 添加到 parameterMap 中,也就是說經過 request.getParameter/getParameterMap 能夠獲取到這些非文件的字段。

//org.apache.catalina.connector.Request#parseParts

if (part.getSubmittedFileName() == null) {
    String name = part.getName();
    String value = null;
    try {
        value = part.getString(charset.name());
    } catch (UnsupportedEncodingException uee) {
        // Not possible
    }
    ......
        parameters.addParameter(name, value);
}

要知道這個 getParameter 是隻能獲取表單參數(FormParam)和查詢參數(QueryString)的,不過 multipart 也是 form,能獲取參數好像也沒啥毛病……

一個簡單的小結

Tomcat 對不一樣類型的請求處理方式:

  1. 若是參數是 GET queryString方式(url上拼參數),那麼全部參數都在報文頭中,會一次性所有讀取至內存
  2. 若是是 POST 類型的報文,Tomcat 只會對讀取 Header 部分,Payload 部分不會主動讀取,而是將 Socket 包裝成一個 InputStream 供應用層 read

    1. x-www-form-urlencoded 這種類型的報文,雖然不會主動讀取,但不少 Web 框架(好比 SpringMVC)會調用 getParameter,仍是會出發 InputStream 的read,對 RCV_BUF 進行讀取
    2. 上面提到的 binary payload也是同樣,Tomcat 並不會主動發起 read 操做,須要應用層調用 ServletRequest#InputStream 進行 read操做讀取 RCV_BUF 的數據
    3. multipart 類型的報文,同樣不會主動讀取,調用HttpServletRequest#getParts 纔會觸發解析/讀取;一樣的,不少 Web 框架會調用 getParts,因此會觸發解析

爲何要先寫入臨時文件,直接包裝 InputStream 交給應用層讀取不行嗎?

若是應用層不(及時)讀取 RCV_BUF,那麼當收到的數據寫滿 RCV_BUF 時,就不會再返回 ACK 了,客戶端的的數據也會存儲在 SND_BUF 中,沒法繼續發送數據,當 SND_BUF 被應用層寫滿時,這條鏈接就被阻塞了。

Untitled1.gif
如下緣由是我的見解,沒有官方文獻的支持,若有不一樣意見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因爲 multipart 通常是用於傳輸文件,但文件大小一般會遠大於 Socket Buffer 的容量。因此,爲了避免阻塞 TCP 鏈接,Tomcat 會一次性讀取完整的 Payload 部分,而後將其中全部的 Part 存儲至磁盤(Header在內存中,內容在磁盤)。

應用層只須要再從 Tomcat 提供的 DiskFileItem 讀取 Part 數據便可,這樣看起來雖然中轉了一層,但 RCV_BUF 中的數據卻能夠被及時消費了。

從效率上說,中轉+存磁盤這種操做,必定比不中轉要慢的多,不過能夠及時消費 RCV_BUF,保證 TCP 鏈接不被阻塞。

若是是在 HTTP2 的多路複用下,多個請求都使用同一個 TCP 鏈接,若是 RCV_BUF 沒有及時消費,那麼還會致使全部的「邏輯 HTTP 鏈接」都阻塞

那爲何其餘類型的報文不用暫存磁盤呢?

由於報文小啊,普通的請求報文不會太大的,常見的也就幾K 到幾十K ,並且對於純文本報文來講,讀取操做必定也是及時的且一次性所有讀取的,而 multipart 這種形式的報文不一樣,它是文本+文件混合的方式,並且還多是多文件。

好比服務端在接收到文件後,還須要對文件進行轉存,轉存到某些雲廠商的對象存儲服務中,那麼此時有兩種轉存方式:

  1. 接收到完整文件數據,存儲至內存中,而後調用對象存儲的SDK
  2. 用流的方式,一邊 read ServletRequest#InputStream,一邊 write 到 SDK 的 OutputStream 中

方式 1,雖然及時讀取了 RCV_BUF,可是內存佔用過大,很容易把內存撐爆,很是不合理
方式 2,雖然內存佔用很小(最多隻有一個 Read Buffer 的大小),但因爲是邊讀邊寫,兩邊都是網絡,會致使 RCV_BUF 不能及時消費完成。

並且不光是 Tomcat ,連 Jetty 也是這麼處理 multipart,其餘 Web Server 雖然沒看,但我想應該都會這麼處理。

參考

原創不易,禁止未受權的轉載。若是個人文章對您有幫助,就請點贊/收藏/關注鼓勵支持一下吧❤❤❤❤❤❤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