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企業如何建設雲管理平臺(CMP)

隨着雲計算的發展,構建在計算、存儲、網絡等基礎資源之上的雲平臺逐步大行其道;而隨着多種雲平臺技術路線的發展,多個雲廠商的雲平臺開始出如今企業IT市場。算法


對於企業而言,爲知足成本、按需、隱私、合規、避免供應商鎖定等目的,經常會採用多個公有云或私有云,這使得一種構建在各類雲平臺之上的統一資源管理平臺開始成爲企業IT剛需。安全


企業爲何須要雲管理平臺(MSP)

隨着雲計算技術的普及,愈來愈多的企業都在上雲。而混合雲架構使企業能夠爲不一樣的業務系統選擇更爲適合的雲平臺。服務器


提高業務連續性:
網絡

利用混合雲架構實現跨雲平臺的容災和業務連續性,避免「把雞蛋所有放到一個籃子裏」,若是一個雲平臺出現停機或其餘故障,企業的業務系統將不會陷入全面停頓。架構


靈活、快速的容量管理:運維

混合雲架構下,企業能夠在須要時能夠快速地從公有云增長或減小計算資源,補充私有云的容量不足,而沒必要爲了應對短時間的業務波峯,走繁瑣的採購流程購置IT設備。ide


成本控制:
優化

經過使用適當的公共和私有云容量組合構建的IT系統,企業能夠更好地管理和控制IT成本。沒必要爲了應對短時間的業務波峯,採購大量的硬件設備,形成設備的閒置。雲計算


可是公有云、私有云、虛擬化及底層基礎架構日趨複雜,也爲企業帶來新的挑戰,如何管理多個不一樣的雲平臺:spa


  • 管理規範難以標準化和統一:不一樣的雲平臺,其管理的粒度、監控指標、運維管理規範均不相同,這給混合雲管理人員帶來較大的挑戰;


  • 不一樣技術的雲平臺,致使IT員工須要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識:在使用雲時,企業必須確保他們擁有合適的IT員工,可以具有配置、部署和管理其多雲基礎設施所需的各項技能;


  • 內部私有云、虛擬化資源和外部雲平臺資源,從企業層面難以實現統一管控;


  • 隨着業務的發展,企業對敏捷的要求會愈來愈高,隨着IT規模不斷擴大,傳統的手工操做工做量變大、資源交付服務效率低將會嚴重阻礙業務的敏捷性;


  • 針對企業上雲過程當中主要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企業有必要建設完善的雲管理平臺。


科普:什麼是雲管理平臺

Gartner定義雲管理平臺時,將雲分爲三層:

雲資源層:硬件資源虛擬化,包含服務器虛擬化、存儲虛擬化、網絡虛擬化;


雲架構層:由單一雲廠商提供的管理虛擬化資源,交付雲資源的資源管理平臺,並對外提供相應的API服務;


雲管理層:集中管理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雲環境的統一資源管理平臺。而CMP的即是定位在該層的產品

image001.png

CMP (Cloud management platforms,雲管理平臺)是一種管理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雲環境的整合性產品,讓企業組織可以統一管理多雲服務及資源。


在Gartner2019發佈的報告「Critical Capabilities for Cloud Management Platforms」中指出,CMP具有如下7個關鍵能力:

  • 資源提供與調度;

  • 雲資源配置與分類;

  • 服務管理;

  • 監控與分析;

  • 雲成本管理與優化;

  • 雲遷移和容災備份,

  • 身份認證和安全合規性。


我的認爲,其最小的範圍應該包括雲資源管理,雲服務調度,雲成本優化這三個最基礎的方面。


雲管理平臺,如何建設?

從技術層面分析,一個最基礎雲管理平臺的架構參考以下圖:

image003.png

經過中間的多雲接入和編排引擎,向下鏈接底層的各類資源,向上提供自服務、雲管理、雲服務的功能。故在雲管理平臺建設的核心應關注在如下幾個方面:


多雲接入:整合和管理多種異構基礎設施和資源;最好是能以插件的方式實現,當企業引入新的雲平臺時,能夠用較小的成本實現快速接入;


多雲編排:跨平臺調度編排,讓用戶高效、靈活地在不一樣雲平臺使用雲資源;


自服務:經過自助服務界面,統一管理資源訪問和流程配置;


雲管理:經過雲管理模塊,實現雲資源基礎運維管理的體驗一致性;


雲分析:經過歷史資源使用分析,提升資源使用率,優化成本;對於企業IT來講,省錢既是賺錢。


整合:打通企業CMDB、監控、自動化運維平臺、ITSM流程管理,實現資源的全生命週期管理;對於CMP,必定不能作成一個煙囪系統,雲資源管理和交付只是企業運維的起點,要具有強大的集成和被集成能力,才能爲企業後續的一體化運維打下基礎,而不是埋下巨坑。


嘉爲藍Blue鯨king雲管理平臺解決方案

該雲管理平臺產品定位是面向企業IT基礎架構及數據中心的資源運維管理,提供異構下的混合雲資源的生命週期管理,包括雲管理、雲服務、雲分析。功能架構設計以下:

image005.png

架構分三層:


驅動集成層:雲平臺驅動器插件,新增雲平臺時,可經過插件開發的方式快速完成對接;資源交付的流程編排引擎,基於PaaS的標準運維編排引擎打造,實現流程編排的可視化拖拽,大大下降運維的門檻;IT工單系統集成適配器,能夠實現企業內部的ITSM/OA等工單系統的快速對接。這一層主要解決多雲快速接入,提供多雲編排的能力。


管理功能層:6大功能模塊。


  • 雲資源自助:用戶可自助完成資源申請、軟件安裝;


  • 雲資源服務:即內置提供資源申請工單服務,又支持管理員自助編排發佈新的雲服務;


  • 雲資源管理:統一各個雲平臺的基礎運維管理,爲管理員提供一致的運維管理體驗;


  • 雲資源分析:利用內置的分析模型和算法,從資源使用、容量、成本三個方面進行分析,並給出最佳資源配置,優化雲成本;


  • 組織管理:從企業的管理維度出發,適配不一樣部門和項目的需求,更好的落地雲管理平臺;


  • 系統管理:從雲平臺自己出發,提供平臺的配置、價格模型的維護和操做審計等功能。這一層主要提供自服務、雲管理、雲分析三大基礎功能模塊。

門戶展現層:分角色的視圖和大屏展現。不一樣角色的用戶有不一樣的用戶界面,從角色自己出發,定製角色的專有界面。


最後,整個雲管理平臺,基於PaaS平臺打造,具有強大的多平臺整合能力,天生和CMDB、監控、自動化運維平臺無縫連通,可爲企業提供一個完整的ITOM運維解決方案。


做者:蘇文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