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裝Ubuntu而引發的對一些定義的整理

前幾天裝了Ubuntu18,接觸了一批的定義,以此記錄。(有我的的理解,可能有誤)html

掛載:Windows中一般指給磁盤分區分配一個盤符。Linux系統中它指將一個設備(一般是存儲設備)掛接到一個已存在的目錄上。(這個目錄能夠不爲空,但掛載後這個目錄下之前的內容將不可用。)感受像是在windows中的建立一個文件夾,然而這個文件夾卻表明着一個磁盤或者一個分區。經過掛載動做將文件夾與磁盤或分區相連。其中你沒有動手掛載的部分,系統會自動掛載。所以你才能夠訪問到文件夾中的數據。個人理解爲:本來的目錄爲一棵樹,每個節點都是一個放地址的地方,可是一開始都是空的,掛載即將實際的地址放入以便可以訪問。能在linux系統中訪問到的目錄,確定是已經被掛載了的,否則讀不到東西。linux

掛載點:掛載點實際上就是linux中的磁盤文件系統的入口目錄,相似於windows中的用來訪問不一樣分區的C:、D:、E:等盤符。其實winxp也支持將一個磁盤分區掛在一個文件夾下面,只是咱們C:、D:這樣的盤符操做用慣了,通常沒有將分區掛到文件夾。ubuntu

文件系統:文件系統是操做系統用於明確存儲設備(常見的是磁盤,也有基於NAND Flash的固態硬盤)或分區上的文件的方法和數據結構;即在存儲設備上組織文件的方法。常見的linux文件系統有ext四、fat16/32。不一樣分區系統的最大分區可能不一樣。(固然,區別不止這一點)segmentfault

OEM分區:OEM分區裏有廠商預裝的一鍵還原程序,恢復分區(image,也是OEM分區)裝有廠商系統還原的鏡像文件。(等會進入pe中看下)windows

window系統的啓動機制是,尋找第一個fat16/32格式的分區,並判斷其中是否有efi文件。也就是說兩個efi分區是沒有意義的。若是想要在開機的時候選擇啓動項,必須是在一個efi分區中放入兩個啓動項。緩存

msr分區:微軟保留分區,算是mbr到gpt格式的緩衝區吧,爲了使得gpt可以兼容mbr的系統。數據結構

deepin的系統:會在ESP分區的EFI文件夾中產生ubuntu文件夾的引導和deepin的文件夾的引導。因此在刪除系統的時候須要刪除着兩項。操作系統

主要想記錄的內容orm

  • Ubuntu已經取消了hd和sd的區分,統一爲sd,其中第一塊磁盤爲sda,第二塊爲sdb。第一塊的第一個分區爲sda1。以此類推一塊磁盤分區的編號最大爲16接sda16。固然完整的是/dev/sda1。/dev :dev是Device(設備)的縮寫, 該目錄下存放的是Linux的外部設備,在Linux中訪問設備的方式和訪問文件的方式是相同的。文件實際上是儲存在硬盤的某個分區裏,並非C盤或者D盤裏。最上面就是/這個分區。你的其餘分區只能被繼續掛載到/(根分區)下的某個目錄裏,好比「/mnt」或者「/media」或者「/什麼什麼」目錄。掛載好以後,當你向這個目錄讀寫數據的時候,實際上是在向被掛載到該目錄的另外一個分區讀寫數據。
  • /boot:這裏存放的是啓動Linux時使用的一些核心文件,包括操做系統的內核還有一些鏈接文件以及鏡像文件。在uefi+gpt的格式中不分這個分區,grub會引導到這個文件夾。(首先grub是bootloader,安裝時在裝系統分區界面下的安裝啓動引導器的位置的選項,即爲選擇該程序的安裝位置。這個程序很小好像20-30M的樣子。用於運行格式爲.efi的文件。本身嘗試後發現即使再分一個efi分區,grub的也會安裝到windows中的esp分區中。)在此次的系統中個人分區爲/,/home,swap,efi(後面兩個分區efi徹底沒有用,swap可用文件替代)在這個系統中的/目錄下能看到的文件夾以下圖,沒有在裝系統時掛載的文件夾都在這了。單獨掛載一些分區的好處,主要體現爲將數據分離,格式化的時候也不用所有格式化同時訪問的時候更快。只有/分區和/home分區是頗有必要的,區分開了系統分區和用戶分區至關於系統盤和數據盤。

  • 關於swap分區,至關於虛擬內存,是交換分區,當內存不夠用的時候,咱們使用 swap 分區存放內存中暫時不用的數據。也就是說,當內存不夠用時,咱們使用 swap 分區來臨時頂替。多年前,全新安裝 GNU/Linux 時建立 Swap 分區是強制要求的,但隨着科技進步而發生了變化。如今即便最廉價的電腦也至少 4G 內存,對於辦公和基本計算來講已經足夠。

    現在若是您我的電腦有 2GB 到 4GB 物理內存,就不須要 Swap 分區。 即便你建立了一個,也可能根本用不上,這也是 Canonical 決定 Ubuntu 新安裝時放棄 Swap 分區的緣由。htm

    Canonical 目前在開發 Ubuntu 17.04 ,也稱爲 Zesty Zapus, 預計 2017 年 4 月 13 日發佈。「從 17.04 Zesty Zapus 版本以後,非 LVM 的安裝將默認使用交換文件而不是建立 Swap 分區」 Dimitri John Ledkov 說到。(在Ubuntu的安裝過程當中有一步時選擇安裝類型,其中最後的一個選項爲其餘選項,即進入本身分配盤符,爲非LVM安裝。)「另外,交換文件的大小能夠有很大差別。」 Canonical 確保用戶能夠徹底控制他們的安裝,若是他們不想使用 Swap,能夠將參數值設爲 0。不過,這些改變不適用於使用 LVM 選項安裝 Ubuntu。Windows 下有兩個超大文件,分別是虛擬內存和休眠緩存文件。而linux下只用一個swap分區(文件)兼備這兩個功能,若是你內存夠大、不想要休眠,能夠考慮不要這個分區(文件)。(若是須要休眠就必需要有swap分區,能夠爲磁盤分區,能夠是文件的形式)用不着那麼糾結何時會用到swap,在Ubuntu下有個明確的比例60%,即實際內存使用60%的時候開始使用swap。而且這個比例能夠本身調節。方法也很簡單。(這一部分的詳細解釋能夠參照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08125116)

  • 關於uefi模式下ubuntu的啓動:(如下爲我的總結別人的文章得來,可能有誤。)由於「啓動磁盤」和「裝系統的磁盤」能夠是同一個磁盤,也能夠不是同一個,可是在BIOS中的啓動項設置的爲啓動磁盤。這樣就可也存在啓動項位置和系統安裝位置不一樣的狀況。

該boot文件夾中的bootx64.efi爲默認bootloader,能夠將不一樣系統的啓動文件修更名稱爲bootx64.efi,替換該文件,該文件在選擇磁盤啓動時會加載。在個人電腦中彷佛沒有磁盤啓動選項,只有直接的選擇加載器的選項。因此沒有試過。(下面的fbx64.efi有什麼用不是很懂,總之能夠沒有下面的這個fbx64.efi。其中fb是Fallback的意思。)選擇ubuntu爲首選項後,進入ubuntu文件夾加載XXXx64.efi,此爲ubuntu的bootloalder。(這個文件夾中的.efi文件不少,是爲了適配不一樣的環境。)

一旦加載了這部分efi文件,那麼接下來的引導將交由該efi文件控制。該程序是分階段加載的這裏這個不徹底的引導成簇。該文件會結合grub.cfg,進行接下來的引導。最後會加載/boot/grub/下的驅動到內存中。而後加載須要的文件如內核。別的文章由提到須要配置ubuntu的uefi啓動項,可是我沒有配置過,電腦直接就能識別。維基百科上以下圖。

 

  • System Volume Information文件夾的解釋在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362389207885627572.html
  • boot下面的Recovery打開後能夠看到其實裏面是BCD文件,該是boot文件夾中BCD文件的副本。
  • 本身分的EFI分區,在裝機時發現本身分了EFI分區,但引導文件仍然會與windows的引導文件在一塊兒,感受多是將本身分的分區併到了本來的eif分區的後面。因此本身的efi分區裏面纔會沒有文件。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