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做業——軟件評測

這個做業屬於哪一個課程 2020春|S班(福州大學)
這個做業要求在哪裏 我的做業——軟件評測
這個做業的目標 對騰訊即時通訊IM進行軟件測評
做業正文 我的做業——軟件評測
其餘參考文獻 《構建之法》

第一部分:調研,測評

測評

web端

TIMSDK1
TIMSDK2
TIMSDK3

Android端

Android端1
Android端2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1
微信小程序2
微信小程序3

Bug1

Bug1

描述:在微信小程序登陸IM,建立一個新的羣聊,建立成功後會在系統通知中提示,並出現紅色的消息泡,點進去,再退出,發現系統通知上的紅色消息泡消失,可是在下面的功能欄上仍然能夠看到紅色消息泡。
爲何產品組的人沒發現這個bug?
可能產品組的人在進行建立羣聊測試時,專一於看羣聊是否建立成功,而忽略了消息氣泡爲消失的現象。html

Bug2

Bug2.1
Bug2.2

描述:在Android端登入IM,進行添加好友,能夠發如今Android端上的通訊列表上出現了添加進來的這我的,可是登錄web端,點擊好友欄,會發現仍是顯示暫無好友。
爲何產品組的人沒發現這個bug?
可能產品組的人沒有跨端口查看好友是否添加成功,就只是看了本身負責的這部分是否實現。前端

Bug3

Bug3.1
Bug3.2

描述:在Android端登入IM,進入聊天界面,發送信息給好友,會在信息後面顯示(未讀)。可是咱們登入另外一個帳號,查看完這些信息,在登陸先前的帳號,進入聊天界面,發現我發的信息後面仍是跟着(未讀)。
爲何產品組的人沒發現這個bug?
可能產品組的人只在Android端加入了這個功能,而未在其餘端口加入,進行檢查是忽略了對Android端聊天界面該功能的檢查。android

根據該SDK想要開發的產品

主要功能

主打線上匿名聊天,本產品每週會爲你提供一個新的「身份」,在這裏能夠在遵照本產品的條約的狀況下「無所約束」。你能夠用你的新「身份」進入不同的網上世界。隨機的和網友進行聊天。web

面向的用戶

目標用戶是那些想要體驗新「身份」的人。數據庫

採訪

被採訪的人員

採訪對象

背景:同校的大三好友
需求:能無所顧忌的暢所欲言小程序

用戶體驗

用戶在使用這個SDK時,需求基本上被解決,由於這個SDK沒有過度的獲取用戶信息。而且用戶以爲本產品界面簡潔乾淨,操做不會繁瑣。就是在頭像的更換上不能夠自主決定,只能夠隨機進行,有點不太友好。後端

用戶對於SDK的意見

1.但願增長用戶動態的展現。
2.能夠本身進行頭像的更換。
3.增長界面美觀度。微信小程序

用戶對於你想開發的產品的意見

1.但願能夠自主進行「身份」更換,而不是等系統本身更換。
2.匿名聊天是否會發表不良言論,如何杜絕。安全

對於騰訊即時通訊的評價

推薦服務器

第二部分:分析

時間規劃

6人計算機大學畢業生,使用騰訊即時通訊的全部功能,SDK作到這種程度大概須要5個月,由於考慮到時大學畢業生,項目經驗可能不足。剛開始團隊項目時,之間的溝通會有點問題,須要時間調整適應。而且在最後的測試環節可能會花費大量的時間。

同類產品對比優劣

優勢:界面簡潔,多操做端都可運行,簡單易上手。
缺點:功能上較爲欠缺,交互性差,界面不夠美觀。

團隊軟工方面提升

1.加強界面的美觀度。
2.對功能進行完善,修改已有的BUG。
3.增強團隊內部的交流和溝通。

第三部分:建議和規劃

同類產品分析

隨緣漂流瓶,與誰聊天全靠緣分,誰也不知道您的下一個朋友究竟是誰。而且隱私內容重重保護,盡情聊天,無所顧忌。

NABCD分析

NEED(需求)

針對那些想要爲所欲爲,盡情聊天,無所顧忌的人。藉助本產品,能夠盡情的釋放本身真正的自我。

Approach(作法)

利用現有的騰訊即時通信SDK進行擴展,增長「身份」功能,每週換個「身份」。對我的信息進行多重的加密保護,未經本人容許,沒法進行觀看。添加隨機加好友的模塊。在進行「身份」轉換後,能夠選擇繼承以前的好友(能夠是部分的)或所有放棄。

Benefit(好處)

1.本產品是個輕量級的微信小程序,掃描即用。
2.用戶操做簡便,且交互性良好。

Competitors(競爭)

1.軟件保護用戶隱私。
2.沒有充值的需求。

Delivery(推廣)

由於是微信小程序,因此能夠將程序分享到朋友圈、微信羣等進行宣傳。還能夠在微博上引導推廣。

如何領導團隊

1.增強團隊內部的交流,對於問題早提出早解決。
2.進行嚴密的市場調研和用戶的需求分析。
3.合理的安排時間,規劃好時間進度表。
4.按期召開項目會議,商討項目的進度。

人員安排

5人團隊的安排:

分工 人數
前端 1
後端 2
測試 1
美工 1

16周開發計劃

任務 時間
需求分析 第一週
需求說明書撰寫和原型設計 第二週
系統設計和數據庫設計 第三週
前端界面編寫 第四周~第五週
後端模塊化編寫 第六週~第八週
先後端對接,調試 第九周
問題反饋,數據庫測試 第十週
系統測試,優化,BUG修復 第十一週~第十三週
選擇用戶進行體驗 第十四周
對體驗中提出問題修改 第十五週
最後的測試,推廣,發佈 第十六週

部署

設備 數量
應用服務器4核8G 2
後端服務器8核16G 3
關係型數據庫 3
緩衝數據庫 2
網站安全 ARP、DDOS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