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開發之路--一個小小工程師的回首

關於背景

 

學生時代
 
  • 高中:精力都放在魔獸3冰封王座上了,種族UD,全校第一。各個班級和周邊網吧都挑戰遍了。結果固然是不學無術的我高考失利,上了三流大學。java

  • 大一:由於酷愛電腦遊戲報了計算機系。大一期間一樣不思進取,打了一年的魔獸世界,60年代,全服第三工會中第一DPS。程序員

  • 大二:這一年幡然悔悟,痛定思痛,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從新作人。花了一年時間把英語4級過了(底子太差。。。花了這麼久)。面試

  • 大三:這一年學java,學校跟一個培訓機構合做在學校辦班。我跟一幫同窗報名並組了個項目組,接接活,日子挺愉快。當時對編程入迷,好像當初玩魔獸同樣入迷。如今想一想是入對了行業了,放到其餘行業我都不能這麼上心。docker

  • 大四:經過培訓機構來北京實習,但因爲學校和培訓機構的利益糾葛鬧翻了,學校擋着不讓來。經過別的方式很難找到實習機會,畢竟咱們的學校說出去都沒人聽過。因此咱們幾個同窗大晚上的跑到導員家裏送禮,好歹換來了導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結果。咱們一行5人搭上了北京的火車來到了文思的貧民窟(咱們的戲稱,由於給實習生住的宿舍實在太破,跟貧民窟似的)。大四這一年就是打雜,跟測試沒啥關係,好不容易求爺爺告奶奶的混進了項目組,也是作的微軟的外包,作本地化測試,技術含量爲0。編程

大學期間貌似挺失敗,苦哈哈的大早上起來去圖書館學習,到頭來學業也沒啥轉機,戀愛也沒談一個,實個習都這麼波折。但我都認了,高中沒好好學習,大學就得還債,我本身種下的因,就得吃本身得下的果。c#

 
入行
 

畢業後待在了文思作微軟外包,以後展轉各個歐美外包項目,從手動測試到自動化,從c#到java。後來到了一家小的外包創業公司何易達, 是文思的一位高管出來成立的公司。給美國的一家叫ariba的公司作外包項目。頭幾年就這麼在外包中混混度日了,歐美項目很悠閒,老外沒有加班文化,挺養人的,這幾年幹下來身體也沒落下什麼毛病。也就讓我有時間去研究本身喜歡的東西。那幾年技術上沒什麼進步,外包麼,核心的東西不交給你作的。不過因爲都在作歐美項目,因此見識漲了很多,我見識到了不少優秀的人,見識到了微軟,google等巨頭的工做方式,我如今不少自動化的理念是跟他們學的。一樣藉着出差的機會,公費旅遊了不少地方。我見過了首爾地鐵的四通八達,舊金山金門大橋的如夢如幻,幾乎被印度人包圍了的硅谷,牛在街道上橫行無阻的班加羅爾,藍天白雲的加利福尼亞,洛杉磯球場中三分戰術還在雛形狀態的勇士vs快船。我知道了原來加州牛肉麪真不是加州的。外國女人真的是不作月子的,程序員真的是能夠幹到60多歲的,真有城市別說霧霾就連大街上一層灰都沒有的,在outlet裏一麻袋一麻袋買奢侈品的真的全是中國大媽。再一個就是英語口語終於鍛煉出來了,我這個英語4級水平的小垃圾終於一點點適應了印度人的嘰裏咕嚕式的發音。記得一開始每次開會都是老大幫我翻譯,只要是我跟客戶開會老大都會跑來幫我。那時候挺感激他的,我把會議錄音下來一遍一遍的聽,實在聽不懂了就去問老大。如今能看懂技術文檔,多虧了那時候打的底子。因此雖然那幾年雖然技術上沒啥長進。但我也不後悔。架構

 
波折
 

事情發展的很戲劇化,原本我就這麼在外包公司休閒的呆着,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可是後來我戀愛了,甚至開始談婚論嫁。 那時候忽然壓力倍增。在北京才1W多的工資,我實在是沒什麼底氣。外包這行還沒什麼年終沒什麼福利,公積金和社保都是按北京最低收入繳的。因此那時候有點焦躁,雖然媳婦沒說什麼,她不太在意我掙多少錢。但我也不想就這麼混下去。 後來我聯繫上了同窗,就是以前說的咱們一行5人來北京闖蕩中的一個。 他把我介紹到了一家互聯網公司面試,也就是58到家,一家讓我又愛又恨的公司。我愛它由於它帶我進入了互聯網,讓我有機會實踐本身在外企學到的東西,讓我開發一個又一個的工具和框架。它給我犯錯的機會,給我成長的時間,讓我認識了不少優秀的人--58同城技術委員會的主席沈劍大哥還有他下面的基礎架構團隊,後來我有幸也到他手下幹活,受益不淺。那是一段爆發時期,每天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成長。恨的是我也一樣見到了測試這一行業的黑暗和墮落。政治鬥爭彷佛就是這家公司測試團隊的主旋律。個人直屬上司想吃掉其餘幾位測試老大,爲了她的位子整日勾心鬥角,背後陰人,籠絡人心,搶佔地盤,打壓下屬。整日不事生產,處處刷存在感亂指揮。出事之後推卸責任,讓小弟背鍋。只是她野心雖有,情商實在有點低,格局實在有點小。加之其餘的測試老大也不是省油的燈,互相見招拆招下,她卻是日漸式微,我臨走的時候她手下只有2我的了。那段時間很快樂也很痛苦,快樂的是我正在飛速的成長着,痛苦的是這種工做氛圍簡直是在慢性自殺。每天都在跟本身頂頭上司吵架的人物也就我了,貌似她氣走了那兩個測試架構師之後主要火力就由我承擔。那是一種在跟白癡吵架的無力感。是一種徹底是外行人物卻在瞎指揮內行人的憤怒。手下的人沒人服她,要技術沒技術,要業務沒業務,要管理也沒管理,就連工資都比咱們低。咱們私底下討論的時候一直不明白這麼一我的怎麼作到這樣的位子的。58果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我熱愛這個地方,這裏也有我捨不得的人和事,可是這裏的測試團隊實在不是作事情的地方,我也是寄人籬下,人輕言微。多番努力無果後,我也就萌生了離職的想法。 後來她看我實在是不聽話,慢慢就架空我了。我也就順勢找下家四處面試,在今年2月份拿了年終獎就離開了那裏。框架

 
沉澱
 

離開58前在各個地方面試,拿了微店,美團,和第四範式的offer。其實跟第四範式的緣分也挺戲劇化的。原本再隔兩天就要去入職了,後來在獵頭的推薦下,衝着戴文淵的名字去試試。面試的時候就感受這是一個能專心作事的地方,每一個面試官都透露出技術人的強大功底,對我想在58推行的持續集成十分認同。最後跟戴神聊過以後,當場就決定來這了,戴神一點不拖泥帶水,直接讓我次日來上班。HR速度也很快,下午面試,晚上發offer,一切都充滿了效率的感受。當時公司剛創業1年多點,頭一年沒有QA,都是開發本身測試,因此來這的時候測試幾乎是一片空白,須要從0作到1,測試流程,基礎服務和管理工具,接口自動化,UI自動化,docker環境部署自動化,持續集成等等。樁樁件件都是我本身一行代碼一行代碼,一篇文檔一篇文檔磊起來的。雖然看着工做比較多,但都很是順利。開發團隊十分配合,幫我推流程,幫我寫腳本,耐心的給我講解產品的每一處架構。有些東西不用我說,人家都懂。我深深的以爲跟優秀的人在一塊兒共事是多麼幸福,不用苦口婆心的說服別人持續集成的效果,自動化的便利,流程的規範,單測的重要。在他們內心,這些都是很天然的。這段時間像是打了雞血的戰鬥雞,即使是在家,有時間就打開電腦學習,工做。 由於身邊的人都很優秀,不會的東西又太多。 人工智能這個方向很難,很是難。招人的時候最擔憂的是對方可能在這幹一年都不知道這產品在幹嗎。我花了不少時間在學習機器學習的概念和原理,可到現在也依然是門外漢。前段時間脈脈上有人提問哪有AI的培訓機構。咱們都會心一笑,這玩意要是能培訓速成那我也就不那麼痛苦了。如今團隊中也只有4個QA,不過一切都往好的方向發展,不少東西不在再是0到1的過程。而是1到100的過程。這一年再也不像在58的那段爆發期,一切顯得平穩起來。這一年沉澱了不少,再也不那麼雜亂無章。 這一年也沉穩了不少,再也不像之前那麼毛躁。運維

 

關於分享

 

我之前只是個看客,看着別人的文章,別人的分享,別人的技術來充實我本身。今年5月份的時候忽然就想寫點什麼,我也說不出來爲何,當時就忽然有一種想寫什麼東西的慾望。可能由於那一點虛榮心,可能由於想裝裝逼,可能由於幫助別人後那一點點的成就感。 當時的動機我也說不清楚了,反正《測試開發之路》就這麼誕生了,一直堅持到了如今。今天看着7個月來30多篇帖子,內心仍是有點欣慰的。中間也有過波折,有過撕逼,有過不成熟。有人支持,有人反對,有人詆譭,有人謾罵。不過我也當作事成長了過程當中必然的結果了。機器學習

 

關於測試

 

  • 最近這一年我愈來愈重視業務,迴歸業務,擁抱業務。直到如今我都是手動測試的一員。咱們不區分手動測試和自動化測試,咱們都是業務測試。讓業務逼着咱們優化工具,讓業務逼着咱們把自動化作的更好。

  • 最近這一年我愈來愈務實,再也不追求華而不實的測試平臺,再也不追求貌似高大上的錄製回放和關鍵字驅動框架。迴歸本質,一行一行的寫代碼。跟着我一塊兒作自動化的人,必須是能寫好代碼的人。我不須要不堪一擊,動不動就崩潰的自動化。 我須要的是穩定,高效,應變樣樣不俗的能加入到持續集成的自動化。由於我見過case規模成千上萬的UI和接口自動化。到了這個數量級的時候我知道錄製回放和關鍵字驅動是多麼不堪一擊,我知道這時候運行穩定和性能是多麼重要。

  • 最近這一年我愈來愈從全局看事情。事分主次,低優的給高優讓道,低風險的給高風險讓道。再也不一頭扎進一個技術裏不出來,再也不遇事一頭熱的無論不顧。因此到如今我也沒弄出多少花樣來。UI自動化,接口自動化,環境管理自動化,持續集成自動化。除了這幾樣基本上沒啥了,沒有什麼靜態掃描,自動遍歷,自動生成case,這個平臺那個平臺的。一方面是產品業務和架構緣由,有些東西不必定是適合這個業務的。 還有就是他們都在排隊呢。開玩笑,前面說的那幾位大爺還沒作成熟呢,哪有那我的力管大家。

  • 最近這一年個人技術情懷愈來愈少,再也不是看到這個技術高大上就搞,那個技術逼格滿滿就作。只選擇對當前業務最有用的那個,最適合當前團隊的那個。人總得現實一點,有時候項目須要和技術情懷是對立的。咱們想更有競爭力,因此想學這個技術,那個技術。可這個技術那個技術的可能不適合你的項目。能夠業餘時間本身學習,但在項目裏亂用就是不負責任。

 

關於責任

 

兩年之前我還只是個只管開發測試工具的普通工程師,既沒業務壓力,也不須要對團隊負什麼責任。而如今我成天想的是怎麼減小人力成本,怎麼提升產品質量,怎麼設計團隊發展路線。掙得錢變多了,責任也就越大了。有些時候眼界挺重要的,我也不得不說BAT出來的人確有過人之處。小公司和龍頭企業的員工看到的東西,確實是不同的。 而當你承擔了責任之後就得作好它,每作一件事,每投入一我的力都得思前想後,這個投入是否值得,這個投入是否有產出,這個投入是不是當前階段該作的。由於人就那麼幾個,用一個少一個。沒人告訴你該怎麼作了,而是你決定該怎麼作了。因此我如今作每一件事都想着要有產出,有產出是對本身負責,對項目負責,也是對老大負責。沒有產出是在做死,是在瞎搞。什麼是瞎搞呢,在工程項目中偷偷玩實驗性技術是瞎搞,技術情懷氾濫是瞎搞。想學習,想提高能夠在業餘時間學習,但在項目裏亂搞就是不負責任了。我記得我如今的老大對咱們說過一句話,意思是說你們來創業公司都是有點追求的,創業公司也是最能給你機會給你權利作一些事情的。因此珍惜你手上的權利,作每個決定前要思考清楚,這是你的責任。如今我總能想起這句話來,時刻提醒本身,別再跟之前同樣,生產出一些看似高大上實際上沒什麼卵用的東西。

 

關於自動化

 

這一年我作自動化愈來愈看重節省成本,愈來愈看重提高團隊工程化。我以前就說過作自動化的時候先別老想着發現的bug多少。要先想着自動化能爲你節省多少成本。咱們說的自動化不僅是自動化測試,我要自動化的東西不少。我總能看見有些項目的自動化處於很奇怪的狀態。搞自動化以前須要這些人,這些天。搞了好久自動化之後仍是這些人,這些天,甚至爲了搞自動化還加了人。自動化的實力不濟也致使了根本無法持續集成。這是很危險的狀態,沒盡好責任的狀態。這裏面的緣由不少,有的是由於自動化質量不高,人爲維護成本過高。有的是沒分清楚主次,在低優先級的事情上搞上了,高優的投入不夠,結果項目仍是堆人的狀態。 無論什麼緣由,這都是一個惡性循環--技術投入不夠解決時間和人力成本--項目堆人加班--加班太多沒時間作技術改進--技術投入不夠解決時間和人力成本--項目堆人加班。一如以前所說,惡性循環,你更沒時間去作本身喜歡的技術來改進項目質量。咱們作自動化的主要責任之一是節省人力,這個沒作好,就是沒盡好責任。這個我要深深的檢討,以前搞的那個破關鍵字驅動項目就是典範。我今年總結自動化的良性狀態應該是這樣的:投入技術成本--減小總體成本--空餘出的成本投入其餘技術項目--減小更多的成本--有更多的空餘成本投入其餘能提升產品質量的技術項目上--產品質量愈來愈好,良性循環。

 

關於提高

 

昨日跟我同窗喝酒之時他又跟我講了不少,就是介紹我去58的同窗,點醒個人同窗。他如今是一家公司的測試總監,以前創過業,作過CTO,總之能力比我強的多。一路上他對我幫助不少。昨日酒意正酣時,他跟我說若是你想再往上一步,除了保持技術之外,你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看東西。你要告訴你的老大大家的團隊該作什麼,這個團隊的問題在哪,質量保證體系怎麼搭建,該招多少人,多少人投入自動化多少人作手動等等等等,若是讓你的老大告訴你這些,那你就還差的遠。因此2017年,我但願我能鍛鍊到告訴個人老大這些問題的答案。

 

關於轉型

 

今年關注了不少與測試息息相關但沒那麼直接的事情,除了自動化測試,持續集成等等。我更多的關注了工程自動化,devops。我主動請纓接管了公司內全部產品環境的自動化部署和管理工做,從編譯,出包,部署。根據開發,測試,產品,運維對環境不一樣的需求定製了一套基於docker的環境管理方案。我開始更多的實踐devops,咱們部署在客戶場地內的產品版本和環境是不同的。咱們開始製做基於不一樣操做系統與產品版本的部署鏡像與自動化測試方案,但願讓開發人員在出事的時候一鍵搭建客戶的產品版本和部署的系統環境,解決問題後迅速自動化測試並出包發送給進場人員。 總之這一年,我開始像devops進軍。

 

關於家庭

 

結婚,搬進新房,兒子還有4個月出世。這一年進度頗快~ 元旦前兩天也是忍住學習與幹活的衝動,放下電腦專心陪着待產的女王大人。感受也是很久沒這麼專心的陪她了,我成天忙着工做沒時間陪她不說,家裏父母身體很差,在伺候完我嫂子和大侄子以後就回去養着了。我如今也只能給她作個早飯。她老是挺着肚子本身作午餐和晚飯,我內心真的很過意不去。父母身體的問題也讓我很揪心,看着他們一點點變老,身體一點點的很差起來,我內心也是驚慌失措。但願新的一年,我能抽出更多的時間陪伴個人家人,爲個人家人作更多的事。

 

 

轉: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NjEzMDUyNw==&mid=2650198210&idx=1&sn=2ba72a0e55863a39bd16d4c97ca34d55&chksm=83106ef2b467e7e400122e8bfe7947c52e812c67859e67c1b449df4496426521e8121cfb5ced&mpshare=1&scene=23&srcid=0106Dph3Kr4kCWwC8NRZ9lg1#rd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