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壁壘(專業與業餘)的知乎搜索結果摘要

市場本來沒有進入壁壘,已進入者提升了某方面的門檻,便有了進入壁壘。前端

這個行業太多人拿着業餘愛好在虛假繁榮中挑戰別人吃飯的傢伙,終於在這個節目裏扒開了最後一層皮。謙虛謹慎,戒驕戒躁,不卑不亢,這麼難呢?web

龐麥郎《個人滑板鞋》用說唱加方言的形式,反通常流行歌甜的發膩的旋律,反流行樂精緻的空洞,用扁平的音樂形式(說話般的唱法,口語的位置,半普通話半方言的語調、單調的音高、和聲、節奏,庸俗易懂的伴奏)剝除了流行音樂的技術性因素,在當前國內流行樂中仍是很有新意的,這種東西叫「取消藝術的專業性」,在藝術史上早早就有,像杜尚的《泉》,是拿一個小便盆放到藝術展上。這種東西會有存在空間,但也不會成爲主流,能夠經過商業技術使之傳播,做品自我降格,給受衆一種審醜的體驗,使過去受衆擡頭看的藝術得以用低頭的狀態觀賞、玩弄,用較隱蔽的方式諂媚了普通受衆,拉近了受衆與做品的距離。就像我去年說得同樣!現在已經應驗,《滑板鞋》成爲過眼煙雲。bootstrap

知乎如今陷入了一個經驗主義的泥潭後端

在知乎,業餘和專業的區別是:當我回答我業餘領域的問題的時候,總能收穫不少比我更業餘的人給個人贊同票;而當我回答我專業領域的問題的時候,只有少許的贊同票和至關數量業餘人員的反對票。結論:知乎是一個適合討論業餘問題的好地方。性能優化

兩個觀點:
一、業餘和專業之間的鴻溝遠遠超出通常人想象
二、業餘和專業間的最大區別不是時間和汗水,而是有沒有科學、系統的學習前端工程師

中國不少行業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尊重『專業』,體現出來就是職業化程度不夠。不少以此爲生的人,卻不夠專業。架構

我理解的『專業』,就是 你在某個特定事物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超過80%以上的人,你就能夠被稱爲專業了。函數

《刻意學習》這本書告訴咱們,專業選手和業餘選手之間的本質區別,並不在於掌握技能的熟練程度,而在因而否掌握了套路。性能

好比婚姻專家。頂級的婚姻專家只須要15分鐘,就能看出一對夫妻將來是否幸福。他們靠的不是經驗,而是套路:他們會集中判斷夫妻間是否存在一方鄙視對方的現象。婚姻中最大的殺手是成長不一樣步,一旦夫妻間存在了鄙視關係,就很難有長久的幸福了。學習

專業有着業餘所沒有的責任,因此須要做出不一樣的行爲,最終獲得不一樣的成果與積累。

如今社會上騙子那麼多,人家騙子是專業的,咱們被騙的是業餘的,因此避免被騙的最好方式是不理他。

專業掌握思想,業餘掌握方法。

專業的不裝逼,由於不須要;
業餘的愛裝逼,由於這樣才顯得更專業。
專業是能夠隨時拿來換錢的,業餘只能換來談資

前端開發的壁壘在哪兒?

張雲龍

通常意義上的前端項目:

  • 從0到1,智力稍微健全點的都能搗鼓出來;
  • 從1到60,後端或者設計崗位勉強能兼任;
  • 從60到80,須要比較專業的前端;
  • 從80到100,這麼好的前端可遇不可求。

從0到1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不少人用WordPress,建站之星就差很少就能搞個demo了,能夠拿去騙投資人的錢。

從1到60,就是作到勉強可用,基本上讓後端工程師或者UI設計師找一套bootstrap的模板東拼西湊的也能勉強應付到初版上線。

從60到80,就是真正要作一款功能完備、性能優良、架構合理的中小規模產品,沒有專業的設計、前端、後端、產品、運營是走不到這步的,差很少到A輪了。

從80到100,那就是要追求各方面的極致,與競爭對手一較高下,各個方向沒有頂尖的人才都會影響總體的戰鬥力,木桶問題。

市面上看得見的web產品,屬於0-1的通常就是一些快速成型的頁面吧,都是現成東西搭建的,無所謂前端技術,最可能是加個統計腳本;屬於1-60的能夠圍觀各類地方政府網站,一些垃圾流量站;60-80的屬於標準的中小創業項目,80-100屬於BAT和準上市公司產品。

你能夠隨便打開一些web端應用,而後體會一下這個產品處於什麼階段,再體會一下團隊前端的level。

前端門檻低,因此不少初級場景中的可替代性確實很強,但在專業團隊專業領域是很難被替代的,由於從一個基礎學科紮實的科班畢業生到成長爲專業前端工程師須要時間的積累。

回到問題自己,前端的壁壘是什麼,或者前端工程師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個人回答是:

『能cover項目從0到80+整個發展過程所需的工程經驗』。

解釋一下:

  1. 核心競爭力的主體是工程經驗。
    其實這個結論能夠推廣到其餘研發崗位,就是每一個研發崗位的知識體系都是由基礎學科知識+領域工程經驗構成,彼此不可替代的就是工程經驗部分。一個後端工程師一時間不能替代同等級前端工程師到不是基礎或者智商的問題,主要是工程經驗不足,你讓一個前端一個後端分別實現對方領域中一個有明確輸入輸出的功能函數,兩者經過簡單學習新語言新語法,加上開發手冊查詢,通常都能比較正常的實現業務邏輯,但你讓他們hold住對方領域的完整項目就很困難了,技術選型,系統設計,模塊拆分,平臺特性,宿主環境,性能優化,構建部署,系統測試等等都是領域工程經驗問題。

  2. 工程經驗的等級是能cover項目從0發展到80+。
    這個很好解釋,由於從0-60的非專業前端也能作到,60+的纔是專業前端。

因此不用擔憂核心競爭力問題,60+的前端如今都很搶手啊。工程經驗只有60-的話確實壓力比較大。

檢查本身的稀缺性,本身所掌握的技能究竟有多少人會?

爲保持對技術動向的敏感度,按期閱讀別人的架構很是關鍵。

知識變現?一個字:難!

之前有個故事:用粉筆畫個圈,值1美圓,知道在哪裏畫,值999美圓。
一樣,
有知識,值1美圓,知道誰須要這個知識,值99美圓;
而能讓他相信你的知識能解決他的問題,值99美圓;
最後你的知識確實解決他了的問題,值799美圓。

內部分享的三個壁壘 一、難以彙集的人氣 二、知識過於碎片化 三、分享者意願度低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