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把hacker翻譯成黑客的人是一個天才,這個詞彙的翻譯融合音譯和意譯的意境,「黑」顯示了黑客們的隱祕性及其手法,而「客」暗示了黑客們的不請自來,同時又在宣揚一種文化的誕生。 html
在網上扔石頭 網絡
黑客是中國網絡第一個被定義爲「客」的羣體,今後,凡屬於與中國某種網絡新事物相關的羣體都被以「客」爲後綴命名,好比「閃客」、「博客」。「客」現象的出現帶動了中國人對網絡的熱情。 學習
黑客們都認爲,他們從不主動惡意地攻擊別人,除非在遭到攻擊時。這一特色在6次中外黑客大戰中展示無疑。歷次中國黑客發動大規模攻擊都是事出有因,遵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則,在攻擊時僅以修改頁面表達抗議爲主。 網站
「在根本意義上,網絡黑客所採起的手段和大學生對美國大使館扔石頭和墨水瓶沒有什麼兩樣,那只是一種宣泄的手段,追求的不是攻擊性。」中國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教授閔大洪說。 spa
閔大洪的主要研究對象是互聯網,不多有人像他那樣,完整地保存整個網頁信息。2005年1月,許多網民根本沒有注意到,他卻看到了lion關於關閉「紅盟」的通告,並在他的網絡專欄上發佈了名爲《告別中國黑客的激情時代》的長文,在他的一本新的著做裏,這將成爲書的一章,做爲中國互聯網的一段歷史而被記載。 翻譯
「在1998年之前,中國發生的歷次大事件中,國外所能聽到的只有中國官方的聲音,而在印尼排華潮後,中國網民用本身的行動,將本身的聲音直接傳達到他們想傳達的對象面前。」閔大洪說。 htm
「腳本小孩」的成長 對象
1998年的牛刀小試爲1999年的第一次中美黑客大戰埋下伏筆。1999年美軍「誤炸」中國駐南使館後,一大批網民開始思考「要行動起來」,大量只懂簡單電腦知識的網民自學了一點黑客常識後便參與到了黑客大戰中來(他們被蔑稱爲「腳本小孩」),中國的人海戰術正式造成。 blog
黑客是隻有極少數人可以進入的行業,每一名黑客都有一段殘酷的青春,絕大部分人對計算機彙編語言產生興趣的年代都在中學或者大學一二年級,隨後,他們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基礎學習,從而邁進黑客進階之路,絕大部分的人難以逾越這個挑戰而選擇放棄。黑客也是一個只有年輕人才能從事的行業,中國黑客中那些自稱老人的老一輩黑客年齡不過30歲,而新生一代也許還不到20歲。 事件
以文化或者愛國的名義,在1999年先後,一大批「腳本小孩」挑戰黑客的進入門檻。那個時候,黑客技術就像今天的blog同樣流行,中國城市街頭的書攤上,處處可見匆忙印刷出來的「黑客入門」,五花八門的黑客雜誌匆匆出爐。中國的網民聽到關於黑客的傳說,也許就是在這個時候。2005年,一名從事IT業的讀者據說本報正在作關於黑客的專題,馬上問:「lion是其中最黑的嗎?」
當2000年lion和其餘幾位好友建設「中國紅客聯盟」,他僅僅有22歲和一年多一點的網齡,其餘的朋友不比他年長。憑藉對黑客技術的嚮往,lion在隨後的幾年努力學習併成長爲一名成熟的黑客。在最近幾年的新生代裏,像l ion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伴隨黑客大戰而來的是新生一代對自身價值的定義和認識,中國鷹派的發起人「老鷹」留在美國白宮網站上的公開信,成爲具備宣告性質的發言:「咱們的下一代,已經在肯德基、麥當勞中長大。但有趣的是,正當咱們的前輩們爲此憂心忡忡的時候,把他們敲醒的卻每每仍是大家本身。」
迴歸之路
當這些小孩兒慢慢成長,並即將進入「駭客」的境界時,前輩們的憂慮就變成了他們所要面對的現實。新生的這一代極具表現慾望,他們每每在對黑客技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時候,就已經開設本身的網站,建造本身的組織,出於這種衝動,他們可能不顧及老一輩所聽從的自律條款,挑起更多的攻擊。此時他們在技術上僅僅是入門級,但已經足以威脅其餘對黑客技術一無所知的普通網絡用戶。
在屢次經歷黑客大戰後,大部分的人開始停下腳步反思,關於黑客文化的討論逐漸迴歸到道德層面上來。在2001 年第二次中美黑客大戰中,混亂的局面已經不是組織者所能控制,當雙方開始攻擊時,其餘國家的黑客也紛紛參戰,支持中方或者美方,而來自歐洲的黑客乾脆不顧任何立場,無論中國或者美國的網站,只要有漏洞就進行攻擊,致使網絡戰爭老是隻有失敗方,沒有勝利方。
2002年4月,中國互聯網協會公告制止有組織的攻擊行爲。此後,大規模有組織的攻擊遠離了中國互聯網世界,但某種意義上這並非通告起了做用,而是一個成熟了的羣體的選擇。如今的網絡四通八達,網絡所反映出來的民間聲音已經可以輕鬆發散到世界各地,網民已經有了新的通道能夠發泄他們的怒火。網絡的信息更新突飛猛進,關於6次黑客大戰的報道,看上去就像一個世紀以前的傳說。
但黑客伴隨着政治事件的攻擊並無中止過,網絡上不時能夠看到零星的消息。「大規模做戰的時代已經結束,如今是精英小組單兵做戰的時代。」一個叫林林的新生代黑客說。
2004年,黑客文化受到了新的衝擊,在上海破獲了黑客連環敲詐案,黑客再也不是一個掌握了技術的想炫耀的年輕人的單純代號。在這樣的背景下,lion解散「紅盟」,和他當初成立「紅盟」,並炫耀它的紅色同樣,具備符號性質的意義。
「他們原本只是一個小衆的羣體,由於偶然的緣由而走上大衆的舞臺,當激情事後,他們開始思考,因而黑客文化從新回到小衆。」閔大洪說。
當激情消退,理性的思惟回潮,中國黑客由文化符號迴歸技術。也許,此次是他應該走的道路。但那個激情四溢的年代,依然使人難以忘懷。
黑客六次網絡大戰
1998年5月,印度尼西亞發生排華事件。8月7日,世界各地華人同步舉行抗議示威。剛學會蹣跚走步的中國黑客們決定聲援這次行動並對向印尼網站攻擊。中國黑客的攻擊引發印尼政府強烈反應,將中國民間黑客的行爲指責爲中國政府的慫恿。
1999年5月8日,當廣大網友陸續得到中國使館被炸後,5月9日,一個名爲「中國黑客緊急會議中心」的臨時組織應運而生。後來,白宮發言人表示,「電子郵件的數量龐大使得白宮網站不堪負荷而關閉,這是白宮網站第一次由於大量電子郵件而形成故障。」
1999年7月9日,李登輝拋出「兩國論」,致使兩岸局勢緊張。在大陸黑客的攻擊中,臺灣「行政院」、「國安局」、「新聞局」、「監察院」、「國民大會」等網站均被攻克。
2000年1月21日,日本最高法院判決東史郎見證大屠殺的訴訟敗訴;1月23日,日本右翼勢力在大阪國際和平中心集會,公然否認南京大屠殺。中國黑客明確提出要進行一場網上的「新抗日戰爭」,被篡改的日本網頁上出現如「不願正視歷史真相的日本人是亞洲之恥」等文字。
從2001年2月開始,三菱車事件、日航事件、教科書事件、小泉參拜靖國神社等嚴重影響了中日關係。中國黑客持續地對日本網站進行了攻擊。2001年前5個月,日本出現650起網站被黑事件。
2001年4月1日南海撞機後,中美兩國的黑客相互攻擊。5月8日又逢中國使館被炸兩週年,中國黑客打響了大規模的「第六次衛國網絡戰」。真正被攻破的美國網站到5月7日爲止有1600多個,其中主要的網站(包括政府和軍方的網站)有900多個。而中國被攻破的網站有1100多個,主要網站有600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