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企業而言,可否很好的生存下去,有四個核心指標,產品質量Q、服務質量S、產品價格P、響應時間T。在我看來,屬於技術範疇的2個最核心的指標是:一是產品質量、二是響應時間,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要以提升產品質量爲目標,質量是企業的命脈所在,怎樣更好的保障產品質量,爲一線的銷售保駕護航好產品,就顯得尤其重要了。
做爲一名員工,咱們和企業同呼吸,共命運,增強產品質量的意識,提升產品質量也就顯得日益迫切。那麼到底如何作才能提升產品質量?sql
就我我的而言,我是一名軟件測試工程師,那麼我應該在平常的工做中作出怎樣的努力,才能爲提升產品質量作出一份貢獻?後端
首先咱們就以軟件測試流程做爲規範,分析測試員能爲提升產品質量作些什麼。
1.需求評審階段服務器
項目初期,發現那些潛在的缺陷或錯誤,避免這些錯誤或缺陷遺漏到項目的後期。因此,在需求評審階段咱們應該作到:網絡
①作好評審前的相關質疑與確認記錄;架構
②對於責任、目標應和項目達成共識。框架
2.編寫測試計劃、排期階段運維
測試計劃的編寫包含所需資源、任務安排、進度安排、風險分析等內容。咱們應該明確:ide
①制定測試進度和任務安排;性能
②準備測試環境;單元測試
③制定預發佈、停測的標準;
④制定測試策略和測試方法;
⑤肯定測試風險;
⑥肯定測試所需資源的其餘信息;
3.用例評審階段,咱們應該注意:
①用例設計的結構安排,必定和合理、清晰,以便高效的對需求進行覆蓋;
②要覆蓋需求的全部測試點;
③合理安排優先級的測試;
④用例要具備很好的執行性,用例的前置條件、操做步驟、預期結果應正確清晰;
⑤儘可能刪除冗餘的測試用例
⑥要從用戶層面設計測試用例;
4.測試過程當中,咱們怎麼才能到儘早儘快的發現更多的問題呢?
①測試前期應確保測試環境的穩定性;
②準備應充分,目標應明確,應該正確的理解用戶;
③增長版本控制,跟蹤記錄整個軟件的開發過程,避免出現開發混淆代碼版本和測試版本的狀況或者出現開發與開發之間的代碼衝突;
接着咱們再從企業自身方面探討下如何更好的把控產品質量:
一、產品需求設計的合理性
產品需求設計的合理性很是很是的重要,須要PM前期作很充分的需求調研,走在一線多與用戶接觸,深度瞭解用戶最經常使用的場景、站在用戶角度思考產品邏輯、解決用戶痛點問題;
二、技術架構設計、邏輯實現(設計)要合理
避免技術大的框架設計存在問題,多去考慮實現邏輯的合理性或效率、性能等;
三、開發編碼規範
規範不是對開發的制約,而是更有助於提升開發效率的;規範的代碼還能夠下降維護成本、極大的提升團隊對代碼的可讀性,並且還有助於代碼review;
四、需求評審
正確而有效的進行需求評審,提早查閱,記錄好問題,帶着問題去評審,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五、測試流程的規範
根據本身公司的實際狀況來制定,測試流程制定合理,能夠更好的提升效率,避免pm、rd、qa來回扯皮、一塊兒更好的把控產品質量,在GSX,咱們有PC、APP測試流程,大體分爲測試需求分析、case編寫、case評審、接口測試、冒煙測試、test4輪測試、beta測試、monkey測試、提交testin進行兼容衆測,線上環境迴歸測試、發佈版本後安裝卸載升級主流程測試;
六、開發流程的規範
根據公司目前所處階段制定,若是是多個研發同步在開發多個功能,代碼須要分支開發,測試環境無bug後,再合併主幹,提交代碼時進行必要的review,sql上線必定要進行必要的review,避免一條sql引發全站癱瘓的問題;
七、上線流程的規範
有的研發的分支團隊不少,公共代碼庫的維護很亂,有時容易引起較大的線上事故,因此頗有必要約定好一個規範的上線流程,要保證分支沒問題的代碼才能合併到主幹,再作主幹總體迴歸;
八、優化功能測試的範圍界定
有時候rd優化一個功能,qa在一個端測試沒有問題,可是有可能會引起其餘端的問題,因此科學準確的、恰到好處的選定測試範圍也是一門很深的學問;
九、接口測試、單元測試
通常狀況下後端完成接口開發,就能夠提早提測給QA小夥伴,開始服務端的接口測試,這樣可讓隱含的Bug提早暴露出來,讓開發人員在第一時間修復Bug,讓功能測試人員在測試的時候更加順手一些,最大限度得減小底層Bug的出現數量,讓產品研發的流程更加順暢,進而提升效率、縮短產品的研發週期;
十、UI走查
不少時候產品上了beta,或者上了線,才發現UI與設計不一致,因此UI的檢查也很是的重要,更須要在關鍵的時間點就介入走查,最好在冒煙測試時就走查一遍,在test環境測試完畢走查一遍,確保不因後期修改bug帶來的UI問題;
十一、bug的度量與預防
按期進行bug的分佈分析,線上bug的分析,找到出現該bug真正的緣由,bug頻發的功能、場景,以及機型等;
十二、運維監控
運維層面也要作到很是完善的監控體系,分別從網絡層、操做系統層、應用層、接口層、作到端口存活、進程存活、頁面級別的監控
1三、必要的覆盤和總結,
每次項目結束都要及時的進行復盤和總結,針對項目過程當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的作出調整,避免團隊小夥伴下次再犯一樣的問題;
1四、溝通機制的創建
有不少時候,都是溝通不到位產生的bug,在實際作項目過程當中,會遇到不少不少,因此咱們儘可能要保持暢通的溝通環境和方式,能夠組織天天站會的形式,快速無邊界溝通,作到信息同步,遇到問題及時溝通解決,提升效率;因此這一點要引發重視!
1五、人的培養
對人的培養大體須要從這些方面,技術水平、作事方式、溝通協做能力,主動溝通意識、責任感、執行力、學習力、有效的時間管理、積極樂觀、樂於幫助他人、樂於分享、而且從不抱怨,能夠將積極向上的一面,感染帶動他人;
產品質量管理大師朱蘭曾說過:「質量是設計出來的,而不是檢驗出來的」,這句話證實了提升產品質量除了相應的測試確保質量外,更應該從源頭作起,作好前期策劃,增強過程管理,輔以適當的產品檢驗,始終遵循PDCA原則,提升產品的質量才指日可待。
總結
如今大部分產品上線以來出現的運營事故,都是由於產品或流程問題致使的。或者因爲以前的發佈流程不完善,或者因爲開發人員將版本打錯,其實不少都是能夠避免的,如今咱們完善產品發佈流程,全部的產品都先在本地服務器測試,經過測試後,再切換到外網服務器供用戶使用。明確我的職責,出現運營事故後,根據緣由來追究責任,制定我的績效考覈等制度。來進一步完善運營流程和制度。
總之,要想獲得用戶滿意的高質量產品,管理、需求、開發、測試人人把關,人人負責。
總結的很到位,之後本身拿到一個產品時,要全方位考慮,避免踩坑。與你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