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安全
1、 如何肯定本身的RM值?測試
1. 什麼是RM值?
RM值又叫最大重複次數,是指某個重量你能作的極限次數。例如你推舉100KG最多能作5次,則說明你深蹲100kg的RM值爲5。
RM數值越小表明重量越重(完成次數小,重量大),RM數值越大表明重量越輕(完成次數多,重量小)。在不一樣的訓練動做裏,RM值都是不一樣的,每個動做都有本身的RM值,簡單來講,你不可能把深蹲和臥推的RM值相提並論。
RM值只表明你本身對於某個重量下的某個動做的極限次數,測試本身不一樣動做、不一樣重量下的RM值,就能夠解決重量選擇的問題,避免重量太大致使受傷,或者重量過小訓練沒效果。
2. 怎麼肯定適合本身的RM值?
測試動做建議是多關節複合動做例如臥推,深蹲,硬拉,推舉等。首先充分的熱身是不可或缺的,應以適中重量開始測試,例如是10RM或更高,在極限重量(RM=1)時,須要在有經驗同伴或專業教練保護的狀況下進行。在知道本身的RM值後,即可以根據你的健身目標,選擇合適的重量及次數去進行訓練。
1RM~5RM是訓練肌肉極限力。
6RM~12RM是增大肌肉體積(練圍度)。
15RM以上,能夠幫助提高肌肉耐力。
最後重點是大重量訓練的前提,緊記必需安全及謹慎!效率
2、如何選擇重量,次數,組數?基礎
研究代表:
1-5RM的負荷訓練能使肌肉增粗,發展力量和速度;
6-10RM的負荷訓練能使肌肉粗大,力量速度提升,但耐力增加不明顯;
10-15RM的負荷訓練肌纖維增粗不明顯,但力量、速度、耐力均有長進;
30RM的負荷訓練肌肉內毛細血管增多,耐久力提升,但力量、速度提升不明顯。
可是對於咱們在訓練中來講,找到本身合適的訓練菜單是最基礎的,也是最關鍵的。也每每決定着咱們的訓練質量和效率,不一樣的重量,次數,組數。都會帶來不同的效果!
1. 次 數
a. 通常來講,1RM-5RM是肌肉力量的最好選擇。要鍛鍊肌肉的力量,進行重量訓練時應採用重量較大而重複次數較少的模式;
b. 6RM-12RM是增大肌肉體積最好選擇,可用於增大肌肉體積和圍度。
c. 15RM以上是發展肌肉耐力的最好選擇:要鍛鍊肌肉的耐力,則要採用重量較輕而重複次數較多的模式。
2. 組 數
並且進行重量訓練時,不該只從事一組過的練習(如10RM),要達至理想的效果,必須把每種練習分組練習(好比3-5組)這樣的鍛鍊肌肉的方法纔可以刺激到肌肉羣中的全部肌肉纖維。若是你進行的組數太多,那麼就有可能會形成訓練過的狀況。至於組與組之間則能夠有1至3分鐘的休息時間
3. 重 量
「訓練過程當中什麼重量纔是最適合個人?」,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際否則。不一樣的訓練目的對於訓練的組數、次數、間歇、以及訓練重要的要求是不同的。
如今拿啞鈴飛鳥來舉例說明一下,5kg標準動做能推20個,與15kg標準動做能推8個,你都是不遺餘力的,但它們二者對肌肉的訓練目的是大相徑庭的,一個是耐力,一個是絕對力量,目標不一樣,效果上無從談及孰優孰劣。一般來講,你的訓練重量選擇,取決於你是想得到力量、圍度、仍是耐力。方法
3、不一樣訓練目的如何選擇適合的訓練重量?技術
1. 圍度
對於大多數男生來講,進入健身房舉鐵的目的就是得到更大的肌肉圍度,收穫寬厚強壯的體魄。爲求最大程度的增肌,最佳方法是選擇每組動做能夠標準完成8--12次的重量。經驗
必需要注意的是,增肌訓練的技術動做要講求目標肌肉羣要「集中」,即肌肉的離心收縮及向心收縮都要作到良好的控制,不可借力(如站姿肱二頭肌彎舉時頂髖踮腳,平板臥推時弓腰),不然會極大削弱目標肌肉的集中訓練收效。項目
另外,這裏說起的能夠完成8-12次的重量,是指當你完成第12個時已經達到力竭,沒法用標準動做完成第13次。若是你只是完成12次便結束,實際還能再完成1個的話,那麼這個重量是偏輕的。同理,若是你沒法在動做標準的狀況下完成8次,那麼你選擇的重量是偏重的。時間
最後,這類訓練的組間休息通常控制在60--90秒,小肌羣訓練控制在60秒內,大肌羣須要更充分一些的休息,約90秒內。
2. 耐力(塑造線條)
耐力性的訓練。加強肌肉耐力的訓練不須要太大的重量,通常選擇每組可以標準完成15-20次甚至更屢次的重量。
耐力型的力量訓練主要調動機體中的慢縮肌纖維(紅肌),它較白肌而言橫斷面較細,不易變得粗壯,擁有較好的耐久能力,可持續作功。最典型的耐力型項目就是馬拉松,馬拉松選手在進行力量訓練時多選擇輕重量屢次數的訓練重量,目的就是最大程度提升體內紅肌的耐力。
3. 力量
每組可以標準完成1-5次的重量。
爲何說選擇能夠完成1-5次重複的重量是比較理想的呢?咱們經過舉重項目的技術動做來看,想要最大程度地舉起更大的重量,這個技術動做必須是全身多關節參與的,即複合訓練動做,須要最有效地協調地調動全身肌肉參與其中(舉重中的抓舉,就是結合了硬拉、肩部寬拉、深蹲等一系列動做,在最快的速度內協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