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邏輯的基本原理
一、 基本原理有四個
同一概:事務職能是事物自己,你就是你
排中律:明辨是非,不存在中間狀態。
充足理由律: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也成爲因果原理。一個事物之因此爲另外一個事物是由於:1解釋了爲何另外一個事物存在,2存在的由來
矛盾律:在同一時刻某個事物不可能在統一方面即便這樣又不是這樣,其含義是自身反對自身,避免矛盾就是避免謬誤。
基本原理是不證自明的,也是不能被證實的,由於他就是世界的運做方式,就像我不用證實我就是我。
二、灰色地帶和人爲灰色地帶
灰色地帶是真相不能被清洗的確認,即不是黑白的。負面只有在正面已知的狀況下才能夠被確認爲負面,這裏的負面是不肯定。
三、萬物終有其根源
每個緣由與其結果之間必然存在根本的類似之處,緣由確定能找到結果,結果必然反映根源的特性。能夠經過結果的性質,找到間接的緣由的特性,經過特性找方向。
四、對緣由的探尋不要半途而廢
五、區分緣由:動力因(主要區別主要緣由和工具緣由)、目的因、質料因和形式因(是決定一個事物詩詞非彼的特殊性質)
六、定義術語:定義術語是定義術語所表明的客觀事物,分兩步走,一講要定義的術語放在相近的類別中,二肯定其他同類物區分特性。
七、直言命題:最有效的論證,結論都是直言命題,清楚地代表事情的真相。真相就是肯定的客觀信息,不是主觀。
八、廣泛命題:廣泛命題成立條件:陳述事實2適用於整個類別。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全稱(全部的,量很明確)一種是特定的(較模糊,百分比特定的除外)
第三章:邏輯學的語言
1創建一個論證:每個論證都是有兩個不一樣的命題:一個前提和一個結論。複雜論證有大量的前提,之間相互做用和關係。最有效的論證要得出最簡單明瞭的結論。正確論證的第一步就是要確認前提的正確性。
2從全稱到特稱:某個結論對全類別成立,那對其中的任何列別都成立。狗吃肉,有些狗吃肉。
3從特稱到全稱:以偏概全。一些女性是母親,全部的女性是母親。
4斷言:每個命題都有一個主項和謂語,謂語是對主項所說的一切。斷言是把謂語附着於主語的觀念鏈接的過程,正確性在於觀念是否在實際中切合。
5否認命題:在條件相同的條件下,若是確定命題和否認命題都能清晰的說明同一個事物,最好用確定明天。
6比較:比較使得觀念之間有聯繫,比較問題的關鍵在於起決定性做用的本質特徵。
7比較和論證:以比較爲基礎,一個廣泛的形式是類比論證,若是AB兩個有11種特徵類似,極有可能有第12個特徵類似。
8正確論證:論證正確有力,必須關注事實(內容)與形式(結構)。真實性針對命題的內容。有效性針對命題的結構,才爲論證,命題反應事實的真相,他就是正確的。
論證形式:聯言論正,選言論正和條件論證。聯言論正:午餐吃了包子,韭菜餡的。A和B的關係,宣言論證,用了筷子,或者勺子。A或B的關係。
9條件論證:若是A,那麼B 大前提A成立B必然成立,真實前提帶來真實結論.
條件論證的可靠性與否取決於你對論證中前提與結論的瞭解程度以及他們的聯繫程度,它是具備前瞻性的,可靠的預言來自於對過去事實的積累。
10 三段論:等量代換原則嘛。三段論的根據是,首先肯定某一部分是屬於總體的,而後得出某一部分的組成成員月是屬於總體的,而後得出某一部分的組成成員也是屬於總體的。逐漸縮小的嘛
11 前提的真實性:正確的結論必然是有正確的內容,必須有合理的結構,正確的內容取決於做爲前提命題是否真實。狗有三頭,牧羊犬是狗,牧羊犬有三頭。
12前提的相關性:前提要與結論有關聯才能支撐結論。
13事實命題,價值命題「以價值命題的論斷,不如以事實論斷有力量,固然價值若是與創建起它的客觀事實符合度越高,纔可靠」如喬丹說籃球的問題比海明威要可靠。
14論證結構:一個不支持中項周炎性的論證結構必然是無效的(中項不周延)論證的理想結構是針具真是的前提能夠保證正確的結論。
15 結論必須反映前提的量:命題的量主要是他是全稱的仍是特稱的,命題的量取決於它的主項。兩個特稱的前提不能得出肯定的結論。
16 結論必須反應前提的質:命題的質指的是他是確定的仍是否認的。若是一個論證中的結論是否認的,那麼前提中至少有一個必須是否認的。
17 概括論證:傳統區分演繹論證和概括論證的方法是:演繹論證是通常到個別,概括論證剛好相反;演繹論證獲得的是必然性結論,而概括論證獲得的只能是可能性結論。
演繹論證的原理是從一個已知的真命題通過分析獲得原始命題後隱含的是什麼,如:樹有根,白楊樹是樹,白楊樹有根。
概括論證是有一系列的證據--獲得一個有關他們共性的可信結論,目的是獲得通常性結論,即高度的可能性結論。
18 評定論證:只有證據充足的命題才能夠得出結論,前提和結論,不可或缺。一個缺少證據的命題只是一個觀點,愛信不信。論證的力量取決於它對客觀規律的反應程度。
19 構造一個論證:必須有前提和論證,前提必須真實有力且正確的表達。一個論證有雙重目的:得出正確的結論說服你的聽衆。
第四章:非邏輯思惟的根源
1 懷疑論:懷疑永久化,不可取,二是在特定狀況下將懷疑做爲一個適當的必要的態度。永久懷疑化做爲一種推理以前的障礙,極度危險,極端懷疑論認爲世間沒有真理,中度懷疑論認可有部分真理,但人類沒法探知。
2 逃避性不可知論:不可知論既不否定真相的存在也不認爲她可望而不可及,僅僅認爲對事物的真相都所知甚少,若是對某個事物所知甚少那就應該尊重事實。
3 玩世不恭和盲目樂觀主意:玩世不恭會認爲都是荒謬的、對方很愚蠢,辯論自己無任何意義。它帶來不合邏輯和阻礙探求真相可能性。玩世不恭和盲目樂觀都沒有正確認識世界,只是他們本身想固然的世界。
4 眼界狹窄:邏輯正確的推理意義在於發現真相,眼界狹窄實際上在弱化推理的有效性
5 感情和論證:情緒越緊張清晰思考冷靜行動的難度久越大,永遠不要直接調動人們的情緒,要努力令人們本身發現真相。
6 推理的緣由:邏輯不只僅是正確的推理過程,還要合乎真相
7 論證不是爭吵:論證的目的是發現真相,爭吵的目的是擊敗對手
8真誠的侷限性:人要真誠,更要正確。
9常識:邏輯生於常識,但又高於常識,常識是對平常生活中顯而易見的食物的敏銳洞察,它更接近本源,服務於推理的基本原則
第五章:非邏輯思惟的主要形式
就是謬論咯,一般會出如今形式上,或是論證結構上,還有除此以外的邏輯錯誤。
錯誤推理一般以直接做用於人的情感的方式來打敗推理。
1否認前件:多是正確的,但不肯定。
2 確定後件:多是正確的,但不是必然正確的
3 中項不周延:中項必須至少又一次是全稱的,要有適當的範圍來連接大前提和小前提,不然會產生中項不周延,如:你是學生,你仍是班長,全部的學生都是班長。
4偷換概念:若是你要公正的就某一點進行辯論,首先要給這個廣電一個明確的定義,並自始至終。
5 竊取論題:把有待證實的觀點看成不證自明的前提條件,循環論證,論點和論據互爲前提。
6 虛假假設:評判假設的標準:命題不能矛盾,並儘量少用假設。
7稻草人謬誤:削弱對方的論點而故意扭曲其論證過程,就犯了錯誤。
8誤用傳統:傳統的生命力徹底取決於自己的價值。傳統就是傳統咯~
9以暴制暴: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也是錯誤的,首先其人已錯。
10民主謬誤:大多數人認爲X是正確的,那X就是正確的,這個要在特定的社會中,就像是社會主義價值觀在中國和在美國
11對人不對事:不看論點只攻擊人
12壓制理性:
13濫用專家意見:看論點,少看專家,看專家要看該領域的專家並看如何經過論證獲得的。就像籃球專家不能預測天氣預報同樣
14質的量化:最重要的食物都不能被量化。如愛,美麗 善良
15出身論英雄:北大清華就沒有人渣嗎?
16止於分析: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17簡化主義: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18分類錯誤:把蘋果當成橙子,是由於沒有正確認識,由於態度散漫
19混淆視聽:兩個特色1是直接訴諸於情感而非推理,2是信息和論證不相關,驢脣不對馬嘴。
20以笑飾非:
21 以淚演過
22 無力反駁不算證實:不能證實我是錯的,就說明我是對的。不能證實宇宙中還有其餘生物,但也不能說明宇宙中只有人類這是對的。
23兩難陷阱:A比較差,B更差,這會強迫給人形成緊急的假象。
24 以前後論因果:一件事恰巧出如今另外一件事以前,不足以判定他們的必然因果聯繫,須要更多的判斷。雞打鳴必定太陽升起。。
25情感誤導:愛屋及烏
26 功利誤導:吃人口短,拿人手短
27避免結論:
28過度簡化:過度的簡化每每是扭曲現實,世界是複雜的,不要告訴聽衆他們想聽的,要告訴他們真實的(這是大衆媒體的一向伎倆:只報道你想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