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s和pps

bps,比特率指的是每秒傳輸比特數網絡

在實際所說的1M帶寬的意思是1Mbps(是兆比特每秒Mbps不是兆字節每秒MBps)性能

pps(數據包每秒),經常使用的網絡吞吐率的單位(即每秒發送多少個分組數據包),網絡的性能一般用吞吐率(throughput)這個指標來衡量大數據

以要經過換算,才能得實際值。然而咱們能夠按照換算公式換算一下:
                        64KB/s=64×8(Kb/s)=512Kb/s=0.5Mb/s即64KB/s=0.5Mb/s
                        128KB/s=128×8(Kb/s)=1024Kb/s=1Mb/s即128KB/s=1Mb/s
特別提示: 
   (1)關於bit(比特)/second(秒)與Byte(字節)/s(秒)的換算說明:線路單位是bps,表示bit(比特)/second(秒),注意是小寫字母b;用戶在網上下載時顯示的速率單位每每是Byte(字節)/s(秒),注意是大寫字母B。字節和比特之間的關係爲1Byte=8Bits;再加上IP包頭、HTTP包頭等因網絡傳輸協議增長的傳輸量,顯示1KByte/s下載速率時,線路實際傳輸速率約10kbps。例如:下載顯示是50KByte/s時,實際已經達到了500Kbps的速度。切記注意單位!!!
   (2)用戶申請的寬帶業務速率指技術上所能達到的最大理論速率值,用戶上網時還受到用戶電腦軟硬件的配置、所瀏覽網站的位置、對端網站帶寬等狀況的影響,故用戶上網時的速率一般低於理論速率值。
   (3)理論上:2M(即2Mb/s)寬帶理論速率是:256KB/s(即2048Kb/s),實際速率大約爲103--200kB/s;(其緣由是受用戶計算機性能、網絡設備質量、資源使用狀況、網絡高峯期、網站服務能力、線路衰耗,信號衰減等多因素的影響而形成的)。4M(即4Mb/s)的寬帶理論速率是:512KB/s,實際速率大約爲200---440kB/s。
包轉發率標誌了交換機轉發數據包能力的大小。單位通常位pps(包每秒),網站

通常交換機的包轉發率在幾十Kpps到幾百Mpps不等。包轉發速率是指交換機每秒能夠轉發多少百萬個數據包(Mpps),即交換機能同時轉發的數據包的數量。網絡傳輸協議

包轉發率以數據包爲單位體現了交換機的交換能力。spa

    交換機的背板帶寬,是交換機接口處理器或接口卡和數據總線間所能吞吐的最大數據量。背板帶寬標誌了交換機總的數據交換能力,單位爲Gbps,也叫交換帶寬,通常的交換機的背板帶寬從幾Gbps到上百Gbps不等。一臺交換機的背板帶寬越高,所能處理數據的能力就越強,但同時設計成本也會越高。
   
    因此通常來講二層能力用bps,三層能力用pps,支持第三層交換的設備,廠家會分別提供第二層轉發速率和第三層轉發速率。
    QUOTE
   
    PPS的計算方法:
   設計

 

 

 

 (64+7+1+12)*8=672blog

  1個千兆端口的線速包轉發率是1.4881MPPS,
    百兆端口的線速包轉發率是0.14881MPPS,這是國際標準,可是如何得來的呢?
    具體的數據包在傳輸過程當中會在每一個包的前面加上64個(前導符)preamble也就是一個64個字節的數據包,
    本來只有512個bit,但在傳輸過程當中實際上會有512+64+96=672bit,也就是這時一個數據包的長度其實是
    有672bit的千兆端口線速包轉發率=1000Mbps/672=1.488095Mpps,約等於1.4881Mpps,百兆除於10
    爲0.14881Mpps
   
    那麼之後很簡單了,其實直接用設備參數中的pps數值乘以672那麼就轉化成咱們比較能理解的大衆化的bps概念了。
    通常銷售爲了方便你們計算和整數化的理解就改672爲500。接口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