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java
JVM是運行在操做系統之上的,它與硬件沒有直接的交互編程
1.1類裝載器ClassLoaderjvm
負責加載class文件,class文件在文件開頭有特定的文件標示,編程語言
而且ClassLoader只負責class文件的加載,至於它是否能夠運行,則由Execution Engine決定
函數
1.2類加載器分類spa
虛擬機自帶的加載器
啓動類加載器(Bootstrap)C++
擴展類加載器(Extension)Java
應用程序類加載器(App)Java,也叫系統類加載器,加載當前應用的classpath的全部類
用戶自定義加載器 操作系統
Java.lang.ClassLoader的子類,用戶能夠定製類的加載方式,線程
package com.zy; import org.junit.Test; public class JvmDemo01 { @Test public void fn01(){ Object obj = new Object(); ClassLoader classLoader = obj.getClass().getClassLoader(); System.out.println("Object對象的類加載器即BootstrapClassLoader是:"+classLoader); JvmDemo01 jvm = new JvmDemo01(); ClassLoader classLoader1 = jvm.getClass().getClassLoader(); System.out.println("應用程序類加載器即ApplicationClassLoader是:"+classLoader1); System.out.println("應用程序類加載器的父類加載器即ExtensionClassLoader是:"+classLoader1.getParent()); System.out.println("擴展類加載器的父類加載器即BootstrapClassLoader是:"+classLoader1.getParent().getParent()); } }
1.3雙親委派模型3d
sun.misc.Launcher
它是一個java虛擬機的入口應用
某個特定的類加載器在接到加載類的請求時,首先將加載任務委託給父類加載器,依次遞歸,
若是父類加載器能夠完成類加載任務,就成功返回;
只有父類加載器沒法完成此加載任務時,才本身去加載。指針
2.Execution Engine
Execution Engine執行引擎負責解釋命令,提交操做系統執行。
3.Native Interface本地接口
Java語言自己不能對操做系統底層進行訪問和操做,可是能夠經過JNI接口調用其餘語言來實現對底層的訪問。
本地接口的做用是融合不一樣的編程語言爲Java所用,它的初衷是融合 C/C++程序,Java誕生的時候是C/C++橫行的時候,
要想立足,必須有調用C/C++程序,因而就在內存中專門開闢了一塊區域處理標記爲Native的代碼,它的具體作法是Native Method Stack中登記Native方法,
在Execution Engine 執行時加載Native libraries。
目前該方法使用的愈來愈少了,除非是與硬件有關的應用,好比經過Java程序驅動打印機或者Java系統管理生產設備,在企業級應用中已經比較少見。
由於如今的異構領域間的通訊很發達,好比可使用Socket通訊,也可使用WebService等等。
4.Native Method Stack
它的具體作法是Native Method Stack中登記native方法,在Execution Engine執行時加載本地方法庫。
5.PC寄存器
每一個線程都有一個程序計數器,是線程私有的,就是一個指針,指向方法區中的方法字節碼(用來存儲指向下一條指令的地址,也即將要執行的指令代碼),
由執行引擎讀取下一條指令,是一個很是小的內存空間,幾乎能夠忽略不記。
6.棧
棧也叫棧內存,主管Java程序的運行,是在線程建立時建立,它的生命期是跟隨線程的生命期,
線程結束棧內存也就釋放,對於棧來講不存在垃圾回收問題,只要線程一結束該棧就Over,生命週期和線程一致,是線程私有的。
基本類型的變量、實例方法、引用類型變量都是在函數的棧內存中分配。
7.方法區
7.1方法區是線程共享的,一般用來保存裝載的類的元結構信息。
好比:運行時常量池+靜態變量+常量+字段+方法字節碼+在類/實例/接口初始化用到的特殊方法等。
7.2一般和永久區關聯在一塊兒(Java7以前),但具體的跟JVM的實現和版本有關。
8.Heap堆(Java7以前)
一個JVM實例只存在一個堆內存,堆內存的大小是能夠調節的。
類加載器讀取了類文件後,須要把類、方法、常變量放到堆內存中,保存全部引用類型的真實信息,以方便執行器執行。
堆內存邏輯上分爲三部分:新生+養老+永久
新生區是類的誕生、成長、消亡的區域,一個類在這裏產生,應用,最後被垃圾回收器收集,結束生命。
新生區又分爲兩部分: 伊甸區(Eden space)和倖存者區(Survivor pace) ,全部的類都是在伊甸區被new出來的。
倖存區有兩個: 0區(Survivor 0 space)和1區(Survivor 1 space)。
當伊甸園的空間用完時,程序又須要建立對象,JVM的垃圾回收器將對伊甸園區進行垃圾回收(Minor GC),將伊甸園區中的再也不被其餘對象所引用的對象進行銷燬。
而後將伊甸園中的剩餘對象移動到倖存0區.若倖存0區也滿了,再對該區進行垃圾回收,而後移動到1區。
那若是1區也滿了呢?再移動到養老區。
若養老區也滿了,那麼這個時候將產生MajorGC(FullGC),進行養老區的內存清理。
若養老區執行了Full GC以後發現依然沒法進行對象的保存,就會產生OOM異常「OutOfMemoryError」。
若是出現java.lang.OutOfMemoryError: Java heap space異常,說明Java虛擬機的堆內存不夠。緣由有二:
(1)Java虛擬機的堆內存設置不夠,能夠經過參數-Xms、-Xmx來調整。
(2)代碼中建立了大量大對象,而且長時間不能被垃圾收集器收集(存在被引用)。
9.Java堆內存參數調優
jdk-7以下:
jdk-8以下:
8.1jvm中默認堆內存
@Test public void fn02(){ double maxMemory = Runtime.getRuntime().maxMemory(); double totalMemory = Runtime.getRuntime().totalMemory(); System.out.println("JVM中默認totalMemory(初始內存分配大小)的值(-Xms)是:"+totalMemory / 1024 / 1024 + "MB"); System.out.println("JVM中默認maxMemory(最大內存分配大小)的值(-Xmx)是:"+maxMemory / 1024 / 1024 + "MB"); }
設置VM參數
-Xmx1024m -Xms200m -XX:+PrintGCDetails -Xloggc:gclog.log
打印效果以下:(此處是JDK-8)
JVM中默認totalMemory(初始內存分配大小)的值(-Xms)是:192.0MB JVM中默認maxMemory(最大內存分配大小)的值(-Xmx)是:910.5MB Heap PSYoungGen total 59904K, used 8297K [0x00000000eab00000, 0x00000000eed80000, 0x0000000100000000) eden space 51712K, 16% used [0x00000000eab00000,0x00000000eb31a640,0x00000000edd80000) from space 8192K, 0% used [0x00000000ee580000,0x00000000ee580000,0x00000000eed80000) to space 8192K, 0% used [0x00000000edd80000,0x00000000edd80000,0x00000000ee580000) ParOldGen total 136704K, used 0K [0x00000000c0000000, 0x00000000c8580000, 0x00000000eab00000) object space 136704K, 0% used [0x00000000c0000000,0x00000000c0000000,0x00000000c8580000) Metaspace used 5239K, capacity 5424K, committed 5632K, reserved 1056768K class space used 610K, capacity 659K, committed 768K, reserved 1048576K
8.2out of memory問題解決(OOM)
VM參數設置:
-XX:+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OOM時導出堆到hprof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