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峯:阿里技術演進的縮影:雲計算從「萌動」到「心動」 html
做者:IT168社區 皮皮前端
這十年來,被譽爲改寫IT面貌的「第三次IT革命」的主角雲計算,在國內已經從最初的「萌動」跨越到了「心動」,也完全「解放」了那些傳統的用戶端設備,不少互聯網企業爲了在雲計算陣營中搶一杯羹,選擇了華麗轉身,好比領跑國內雲計算市場的阿里雲。面對雙十一狂歡節帶來的高併發,阿里是又是如何選擇去IOE的呢?本期名人堂咱們邀請到了2014中國系統架構師大會的演講嘉賓九峯老師,和你們一塊兒回顧這些年不斷演進的技術縮影。web
2014中國系統架構師大會以「發現架構之美」爲主題,其中特別開設了「雲架構與大數據應用」的主題演講,九峯老師爲咱們發表主題爲「雲計算開啓的基礎設施新時代」的精彩演講。sql
皮皮(Q1):九峯老師,您的經歷很豐富,可否和咱們網友介紹下本身?分享下您的IT職場經歷?數據庫
九峯(A1):各位網友,你們好!我於2004年西北工業大學畢業,本科學的是飛行器動力工程,碩士換了專業,學習的是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以後個人第一份工做是在雅虎一拍,當時它是Yahoo與新浪合做共建的一個c2c電子交易平臺,採用的是Yahoo的全球技術。2005年阿里與雅虎中國合併後,我作過一段時間的搜索。服務器
到了2006年初,我和幾位朋友出來創業了,作了不少web2.0方面的嘗試,再後來咱們的創業團隊也成爲了寶寶樹育兒網站的初創團隊。畢業五年後,我於2009年12月加入淘寶擔任系統架構師的工做,前後作過搜索、廣告、無線和雲系統,如今我在阿里巴巴集團技術保障部,有兩個身份,一個是資深系統架構師,負責平臺架構和技術的研究,二是雲保障總監,負責雲系統的保障和運營工做。架構
轉眼一晃,我工做有十年了,回顧這十年來,個人經歷至關豐富,參與過不少項目,其中包括搜索平臺、電商交易、線上支付、sns、雲計算等一些熱門領域的工做,也嘗試作過開發、架構、運維的崗位以及一些非技術崗位,我以爲每一年都會面臨着各類新的變化和挑戰,這一路上我體驗過創業的激情,也有業務飛漲帶來的推背感。特別是在進入阿里巴巴以後,我深感本身的視野和思惟高度獲得了很好的鍛鍊。併發
皮皮(Q2):做爲SACC 2014的專家顧問,您可否從主題方面分享下本屆大會的亮點?app
九峯(A2):先分享一下我最近的兩個感受。框架
第一個感受,端的體驗。這10年來,個人工做基本上都是圍繞互聯網展開的,互聯網的一個核心點是「用戶體驗」。從傳統的PC端到如今盛行的移動端,用戶體驗所面臨的挑戰是極具顛覆性的.單純把功能從web端挪到app端,這種體驗模式是註定會失敗的。這種挑戰背後所推進的創新,也許是將來幾年發力的重點主題之一。
第二個感受,雲的支撐。雲計算實際上已經爲IT企業的變革積蓄了充分的力量。從傳統的角度來看,對於IT初創企業,機房、服務器、帶寬、平臺軟件、開源框架等技術問題是首當其衝必須考慮的事情,都是必經的幾個階段,固然也是很傷腦筋的事情。
好在如今不須要那麼麻煩了,雲計算的支撐,給咱們業務帶來更大的自由度和想象空間。阿里巴巴在這方面作了不少的思考和實踐,本屆系統架構師大會上個人keynote裏也將會提到。前幾年國內外的各類技術會議裏,講到系統架構,不少的內容是諸如web2.0系統如何去scale,數據庫如何sharding,基礎服務的性能如何優化,前端加載時間如何壓縮,併發度如何提高等等話題。
本屆SACC大會上,咱們將會深刻探討雲和端的更多話題,內容更加豐富,相信此次大會會幫助到提你們,提高對架構完整性的認知,也會擴大本身的視野;相信從此幾年,圍繞雲與端的話題將會持續成爲主心骨,值得不少公司和我的去努力、去實踐、去攻克。
皮皮(Q3):雲計算的浪潮並非全部公司和開發人員都能感覺到的,雲計算到底能給行業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咱們知道,阿里雲是國內領跑雲計算市場的先驅,可否給咱們分享下這方面的心得?
九峯(A3):雲計算這個概念相對來說,確實比較抽象,並且,真正從事過雲計算建設的企業更是少之又少。你們衆說紛紜,在雲計算的理解上也就很難達成一致。雲計算到底能給企業帶來什麼?具體的改變,我想經過舉例來講其中的一個有表明性的點,那就是企業對計算能力的應用和管理能力。
傳統的方式來看,每一個IT企業要經營本身,就要循序漸進的落實每一個流程,包括研發團隊的招聘,還要負責採購、搭建和運營這套系統。但隨着系統的增加,團隊也同步增加,相應的用戶需求也會愈來愈高。折算到服務器的數量上,隨着規模的擴大,企業從百臺、千臺、萬臺、十萬臺,可能會更新到百萬臺這樣的層次上,每一個數量級對綜合技術要求的能力都徹底不同。對企業來講,即使有能力承受得起大規模硬件的運做,但久而久之,會形成大量的人才成本和經濟成本的浪費,更不要說時間成本了。
記得2013年雙11的時候,有幾十萬家商戶的訂單和發貨系統運行在咱們的電商雲上,當天處理掉了近2億筆訂單。若是每一個商戶都須要從0開始搭建本身的系統,那麼這可能涉及到了近百萬的開發者,其耗時、開銷、重複的輪子數量以及系統質量可想而知。
這個例子能夠部分反映出咱們對基礎設施的理解,阿里巴巴把本身經過技術革新和積累獲得的計算管理能力共享出來,讓更多企業和我的來應用於實踐中,從而支持社會範圍的高效創新;這樣的改變和新的結合點,天天都在涌現,也不斷印證和激勵着咱們的技術使命感。
皮皮(Q4): 阿里巴巴去IOE的過程能夠當作是阿里技術演進的縮影,可否和咱們分享下阿里技術架構的演進過程?從架構的角度,長期依賴於 IBM大型機的銀行恐怕短期內難以實現去IOE,哪些企業適合去IOE呢?您可否談談您的想法。
九峯(A4):阿里巴巴去IOE的事情最近談論的比較多。提及來,個人主管振飛和我所在的技術保障部,剛好是集團去IOE的發起和執行者。當時去IOE的想法是比較單純的,那就是在IOE已經明顯不符合以互聯網爲表明的超大型系統設計思路的時候,如何找到適合咱們本身的技術路線。通過這幾年的技術沉澱,還有相似雙11這樣業務場景的不斷打磨,去IOE確實也稱得上是咱們基礎技術架構演進上的一個小的縮影。
在個人概念裏,不管是在形態仍是思想上,最近十幾年互聯網企業的技術在不斷的更新。記得最先Yahoo在作webserver的時候,Apache甚至都還不支持動態模塊;後來隨着各類中間件和框架的普及,敏捷開發成爲了企業棘手的問題;
再過幾年,當日志數量愈來愈多的時候,如何作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成爲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個發力點。因而在這樣的需求下,Google公佈的Map Reduce計算模型以及Yahoo的Hadoop就應運而生了;時至今日,各類開源軟件層出不窮,愈來愈豐富,不少Web2.0時代的企業都在招聘Mysql的DBA,研究數據拆分等技術,由於這比Oracle更省錢;各類新技術衝擊力愈演愈烈,好比雲計算的推出,大數據的應用,無線端的建設,智能計算等等。
儘管這一切都在不斷變化,但有兩個潛在因素是比較突出的,其一是要不斷知足最終用戶的需求,其二是要採用「本身」可以駕馭的技術路線。另外,領跑互聯網行業的企業若是可以把本身的經驗、能力分享出來,對技術前進的推進做用也是立竿見影的。
商業軟件、開源軟件、雲計算平臺(PAAS),從維護活躍度、服務保障、功能豐富度、性能、擴展性等方面都各有所長,也有不一樣的適應人羣。我我的的見解,在keynote裏會講。這三者也不徹底是競爭關係,也有彼此互補的地方,你們也能夠本身分析分析看。
最後補充一句,對IOE有依賴的系統,除了功能以外,一般更加依賴IOE廠商提供的技術服務和保障工做加以時日,雲計算的優點會更加明顯。
原文地址:http://www.itpub.net/thread-187536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