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閱讀解決方案

閱讀 是一種極其便利地獲取外界信息的方法。人人都很熟悉「閱讀」,但不多人可以說得清「如何閱讀」,由於,每一個人都不同。我近乎執拗地認爲:「針對自身定製的方法纔是最有效的方法」。如下內容來自平常積攢的零散經驗,依據的原則以下:
  • 全流程 :包含我的知識管理的各要素(學習-保存-分享-使用-創新),在這裏分爲三個部分。
  • 跨平臺 :基於我的喜愛與工做須要,平時必須同時使用Windows、OSX、iOS系統。因此,本解決方案以「包打天下」爲目標,力爭多平臺「無縫」切換。

本文定位:針對本人定製一套完整的閱讀流程,最終目的是使其固化以造成習慣,讀者可參考並定製符合本身需求的系統。php


1、閱讀素材

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信息來源問題,有「料」才能閱讀。獲取到的閱讀素材經過既定的分類標記方式進入暫存區,根據須要隨時調用閱讀,通過大腦的加工,造成知識,同時將素材做歸檔處理。
注:管理閱讀素材,尤爲是書籍,其實有不少方法:數據庫(如豆瓣、itunes等)、圖書館式等,它們分別適合不一樣的情形。對於我來講,最經濟實用的是傳統的文件夾管理方式,維護成本極低。請讀者自行酌情選擇。html

(素材獲取→分類標記存儲→調用閱讀→歸檔)node

素材獲取

個人閱讀素材來源:web

  1. RSS:一直以來RSS都是我很是重視的多元化/碎片化信息獲取的重要渠道。
  2. 電子書:電子書近年來成爲我閱讀的主力,主要有PDFEpubmobi/azw3格式。
  3. 紙質書:專業書籍及暫無電子版可買的書,就從亞馬遜購買紙質書,雖然笨重但閱讀體驗很好。
  4. 視頻:通常經過TED、網易公開課及電影視頻網站獲取。
  5. Podcast:音頻素材來源,用於聽一些有意思的節目,好比冬吳相對論 。

分類標記

對於書籍類素材,根據以前設定好的規則(本文只摘出閱讀相關部分),暫存入對應的庫中。 分類標準以下:
數據庫

其中,「類別」對應文件夾命名,

「書名·做者·發行年份」對應文件名,如傲慢與偏見·簡奧斯汀·1813.azw3微信

非書籍類的資源,均經過相應的app來管理:RSS用Reeder,能夠多平臺同步閱讀進度。而平時獲取的好的網頁內容則經過收集到Pocket中稍後閱讀。播客資源用instacast內置帳號同步管理。app

調用及歸檔

平時將想要閱讀的書籍從庫中移入想讀文件夾,閱讀前將文件導入相應閱讀器中,遵循如下原則:
PDF → iPad中的PDF Expert
Epub → iPad中的iBooks
Mobi/awz3 → Kindle
閱讀完畢後,將已讀過的書籍移入已讀文件夾,這樣方便管理,也易於進行按期統計。
「清空」閱讀器(iPad/Kindle)後,接着補充新的內容,如此往復。編輯器

2、閱讀過程

這部分是重中之重,至關於對外界信息加工轉化爲本身全部的過程。根據素材內容不一樣,採起不一樣的閱讀方式。工具

素材分類

  1. 消費類:供消遣的內容,具備有趣、時效性強等特色,一般是使人愉悅的過程。例如:大多數RSS、新聞、微博、微信、Podcast、電影等。
  2. 生產力:供獲取知識、掌握技能、提高智慧的內容,具備枯燥、耐用的特色,一般是辛苦繁複的過程。例如:工具書、通識類、專業著做等。

目標:力爭提升「生產力」的比例閱讀「生產力」的過程愉悅有趣的。
固然,每一個人對類別的定義不一樣,具體哪些素材屬於消費類,哪些屬於生產力,可靈活掌握。在某些時候它們之間也是相互轉化的。學習

閱讀時機

按照生活中的場景劃分,知足條件就開始閱讀,不用過於在乎是否讀的完,是否太倉促。

  1. 碎片化閱讀:咱們最常接觸的就是碎片化時間,所謂「碎片化」,原意爲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碎片化時間就是指平常工做生活中存在的各類零碎的時間段,短則幾分鐘,長則半小時。天天都有着大量而又短暫的碎片時間供咱們使(huī)用(huò)。要把它利用好就須要先找出屬於你本身的碎片化時間。方法以下:①畫出你的時間線。②總結時間使用的規律,剔除大塊的固定的時間(如例會,工做高峯期、吃飯、睡眠時間等)。③剩下的就是能夠利用的碎片化時間。碎片化時間主要用來閱讀RSS、Podcast、短視頻、郵件、小說等「消費類內容」

  2. 整塊閱讀:沒有特別安排的晚上、週末以及假期等相對較長(大於一小時)的時間段都適合進行整塊閱讀。
    整塊閱讀時間主要用來閱讀書籍、電影、公開課、專題演講等「生產力內容」

閱讀方法

不管《如何閱讀一本書》中的基礎閱讀、檢視閱讀(泛讀)、分析閱讀(精讀)、主題閱讀法,仍是拆書幫便籤式讀書法,都是很是好的閱讀方法,在此再也不贅述,請閱讀原著。我只談一下我的對閱讀的理解:

泛讀:快速瞭解一本書的最佳方法。

首先翻看封面、扉頁的介紹,而後閱讀目錄結構,最後瀏覽重點章節。這麼作的好處是能夠花較少的精力,獲取整本書的「縮略圖」。從而判斷這本書:
-是否值得精讀?
-是否適合如今讀?(有些書籍並不適合如今的本身)
-適合採用哪一種方式去讀?(屬於「消費類」仍是「生產力」)

精讀:指深刻細緻地研讀。分爲三個層次:
  1. 弄清做者說的什麼?
    -首先經過「泛讀」分類
    -找到整本書的「中心思想」
    -梳理書籍結構
    -理解做者意圖
  2. 理解做者描述的主要內容
    -找到本書中的「關鍵詞」
    -找到本書中的「關鍵句」
    -找到這些關鍵詞句之間的邏輯關係
    -找到做者對此下的結論(答案)
  3. 對整部書做批判性思考
    -切忌妄下結論,真正讀懂纔可評判
    -尊重做者,有反對意見時要有理有據。
主題閱讀:當精讀過程當中發現(不一樣書的觀點存在)矛盾或想要深刻了解某個領域時,就須要進行主題閱讀。

主題閱讀就是靈活運用泛讀和精讀,即找出全部相關主題的素材,優先泛讀全部素材→針對部分書籍使用精讀→對比分析得出結論

3、閱讀輸出

閱讀輸出,包含作閱讀筆記、分享、接收反饋並改進的過程。

關鍵詞

閱讀過程當中,隨時標記/提煉關鍵詞,並將它們錄入到Mindnode或Freemind中。

隨着關鍵詞句的增多,試着將它們鏈接起來,逐漸弄清其中的邏輯關係。

至此,總體結構已完成梳理,造成一幅思惟導圖。

那麼,問題來了…… 以上方法是在iOS端/Mac操做的,若是我平時只能使用Windows怎麼辦??

有辦法!不管Mac下仍是手機、Pad中作的思惟導圖半成品,都隨時能夠經過QQ和iCloud Drive 互相同步數據。方法以下:

  1. 在Mac或iOS的Mindnode中,將思惟導圖導出爲Freemind文稿(*.mm格式)

  2. 藉助QQ的發送到電腦功能將文件傳入PC,方便快捷!

  3. 打開收到的*.mm格式文件便可盡情發散思惟,Handoff掉剩下的內容。

  4. 當想把PC中編輯好的導圖回傳給iOS或Mac時,只需打開iCloud Drive網站

將*.mm文件拖動到Mindnode文件夾便可經過iOS/Mac端的Mindnode訪問該文件。

(注:因爲目前iCloud Drive還不是那麼穩定, 特別是上傳功能,因此能夠暫時拿堅果雲之類的網盤代替,善用「打開」同樣能用)

筆記

在完成結構梳理的基礎上,填充本身總結的內容。
首先,將思惟導圖導出爲Markdown(中文名叫「標記概要」,使人陶醉的翻譯……)

將Markdown格式的提綱導入到Editorial

將會獲得格式整齊的Markdown大綱——這就是接下來閱讀筆記的「骨架」!

接下來的事瓜熟蒂落,把「骨架」變成有血有肉的文章!

分享

最後,檢查一遍行文、配圖,只需稍微調整一下格式便可分享到本身的博客或其餘平臺。

分享閱讀的過程與心得,若能幫到讀者更好,一樣也是對本身這段閱讀經歷畫上一個句號。更重要的是,經過與網友的互動,能夠更加完善本身對內容的理解。

收工

經過撰寫本文,我鞏固、改進了本身的閱讀方法,離真正掌握閱讀更近了一步,你呢?
多說無益,行動吧


附錄

本文用到的設備及app(注:您徹底不必照搬,挑選適合本身的便可。
PC:

  1. Freemind 用於關鍵詞整理。
  2. QQ 雖然不如某些剪貼板同步、文件共享app專業,但勝在隨時取用。
  3. 馬克飛象 Web端Markdown編輯器,用於閱讀心得、筆記的最終整理。

iOS:

  1. Mindnode 隨時在iPad和iPhone中整理想法,經過*.mm格式與PC端的Freemind共享,經過導出Markdown輸出文章結構至Editorial等。
  2. Drafts 做爲手機端碎片文本中樞,隨時隨地收集並迅速將內容轉到其餘平臺。
  3. Simplenote 簡潔的文本管理器,用於iPhone和iPad間的素材文本秒同步。
  4. Editorial for iOS 極品Markdown編輯器,用於整理iOS端的碎片文本內容。
  5. PDF Expert 提供iOS端最佳的PDF閱讀體驗。
  6. iBooks 很是好用的Epub閱讀軟件。
  7. Paper by FiftyThree 易用的手繪app,用於繪製文章中所需的示意圖。
  8. Reeder RSS客戶端,閱讀輸入來源之一。
  9. Instacast 播客客戶端,用於收聽音頻廣播。
  10. Clips iOS8下的共享剪貼板的app,操做便捷。

全平臺:

  1. 印象筆記 替代大腦,做爲知識歸檔的「倉庫」,供隨時取用和改進。
  2. iCloud Drive堅果雲 等提供雲端的同步與存儲,其中堅果雲提供WebDav功能。
  3. Kindle 專門用於閱讀mobi格式電子書,閱讀效果一流。
  4. Pocket 網頁類文章的稍後閱讀,多平臺同步。

未來會引入的工具……:

  1. Scrivener 神級寫做軟件
  2. DEVONthink 一樣神級的知識管理軟件

反饋與建議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