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閱讀報告

一 本書主線
  閱讀一本書應該是一個主動的過程,本書的實質在於強調主動閱讀,並詳細地給出了指導意見。用一句話歸納本書的主旨的話,應該是 讀任何書都應該帶着問題閱讀並能對閱讀中看到的觀點進行評價,這才能算得上前文說的主動閱讀。
 
二 本書脈絡
  本書主要圍着兩大主題進行組織,第一:按照閱讀的四大層次進行介紹;第二:按照閱讀書籍的類型進行介紹;這裏的介紹都指的是閱讀的方法。
  首先,按照閱讀的四種層次能夠分爲:
  1. 基礎閱讀:目的在於回答某個具體的句子在說什麼?通常人在具有了某些語言的基本能力以後就應該能夠進行這種類型的閱讀;
  2. 檢視閱讀:系統化的略讀或粗淺的閱讀,通常兩種目的:決定一本書是否值得閱讀,並掌握一本書的輪廓;粗淺的閱讀一本較爲困難的書,對書的總體有個把握;
  3. 分析閱讀:目的在於詳盡地瞭解一本書的觀點,並對它們作出本身的判斷(贊成或不一樣意,理由是什麼?)
  4. 主題閱讀:目的在於經過閱讀一系列的書來解決一個具體的問題,比起前面的閱讀類型是最高層次的閱讀
  其次按照閱讀書籍類型分:
  1. 實用主義:
  2. 想象文學
  3. 故事,喜劇與詩
  4. 科學和數學
  5. 哲學書
  6. 社會科學
  除此以外,本書還探討了心智與閱讀的關係,強調了只有在閱讀超出本身能力範圍以外的書,那樣才能提升心智。
 
三 本書主幹及主要觀點
  閱讀一本書應該可以提出四個基本問題:
  1.   總體來講,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麼?書的脈絡是什麼,大致怎麼談的? -- 對應到檢視閱讀或分析閱讀階段1
  2.   做者主要說了什麼?具體怎麼說的?如何支持論點? -- 分析閱讀階段2
  3.   這本書說的有道理麼?是所有有道理仍是部分有道理? -- 分析閱讀階段3
  4.   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
  閱讀時須要記錄筆記,緣由是: 1 保持清醒;2 若是寫不出來,就沒法證實本身想明白了;3 寫下來,易於記憶及回顧;
  (PS:想起了書寫是爲了更好的思考,閱讀就像消化一本書,光輸入不行,還得有輸出,這個輸出就是一個提煉思考的反覆過程)
 
  作筆記的方法有以下三種:
  1.   結構筆記,檢視閱讀中用來回答關於書的架構方面的問題;
  2.   概念筆記,分析閱讀中用來具體記錄做者的觀點以及如何論證,以後加入本身的觀點;
  3.   辯證筆記,主題閱讀中,用來針對一場討論情景的筆記,就一個單一的主題,把全部相關的陳述和疑問順序而列;
  主動閱讀的基礎是前面提到的四個問題,必要條件是須要可以評論一本書的觀點,提出批評;
 
  如何進行四個層次的閱讀?
  1 基礎閱讀:回答「這個句子說什麼?」
  2 檢視閱讀:本質上是系統化的略讀,但是沒這麼簡單。書中提供了兩種檢視閱讀的方法,對應不一樣的目的:
  •   略讀,目的在於決定一本書值不值得作後續的分析閱讀,以及在時間有限的狀況下,挖掘一些東西;很明顯,拿到一本書不是一上來就直接埋頭苦讀,至少得知道這本書值不值得,時間有限,不可能全部書都作分析閱讀。經常使用的方法有:看書名頁,有序言;研究目錄頁;若是書有索引,也要看下,從索引能夠大概瞭解到一本書的子主題;出版者介紹,至少能知道書的主要賣點;挑幾個跟主題息息相關的篇章來看,摘要很重要;隨便翻翻,看個一兩段;
  • 粗淺的閱讀,目的在於當閱讀一本難度較大的書的時候,不可能一遍就所有看懂,可是停下來反覆揣摩又容易打消積極性,這時候作一次檢視閱讀便恰到好處,有個簡單的通讀至少對書的總體有個瞭解,易於後面的分析閱讀。
  有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時間,若是時間拉得過長就失去了檢視閱讀快速獲取信息的目的。對於閱讀速度要有所控制,這個須要根據材料的複雜度和需求來自由調節。書中提到了一個不少人都會犯的毛病,就是眼睛在看書的時候不自覺的回退或逗留,這樣作會大大下降閱讀的速度,糾正辦法有一個是用手指指示正在閱讀的文字而後以必定的速度向前移動,眼睛跟着手指閱讀。
  
     3 分析閱讀:分爲三個階段:
  •  這本書大致上在談什麼?
    • 規則1(類別): 知道本身在讀的哪一類書,越早越好,最好閱讀前:要知道書是關於理論的仍是實用的,若是沒法從書名進行判斷,能夠經過檢視閱讀;
    • 規則2(歸納): 使用一個單一的句子,或最多幾句話來敘述整本書的內容:經過前言和檢視閱讀;
    • 規則3(架構): 將書中重要篇章列舉出來,說明它們如何按照順序組成一個總體的架構:便於理解書的架構,從總體上把握 一本書;
    • 規則4(問題): 找出做者要問的問題:做者在寫做時都有一連串的問題,而這本書就是一個答案或多個答案,PS:例如本書,主要的問題即是如何閱讀一本書?
  •  這本書詳細的內容是什麼?做者是如何寫出來的?
    • 規則5(共識):找出重要單字,透過它們與做者達成共識:什麼是重要單字?多是讓你頭痛的字,多是非平常用語中出現的字,做者可能會主動告訴你(加括號,斜體,加劇等),特定領域的專業術語,這些統統都有多是重要單字;某些多義詞,須要找出共通的詞義,由於讀者可能和做者理解的不同,能夠經過上下文已經瞭解的字句,辨別出做者的同義字,總之,須要精準的理解做者所用字的意思才能和做者達成共識;
    • 規則6(主旨): 將一本書最重要的句子圈出來,找出其中的主旨:哪些句子多是主旨?多是讀起來吃力的句子;做者所下的確定或否認的判斷,以及理由;標有下劃線或標粗的句子;包含關鍵字的句子;
    • 規則7(論述): 從相關語句的關聯中,設法架構出一本書的基本論述:這是比前兩個規則更高層次的規則,之前面爲基礎,能夠整理主旨句,經過主旨句來架構,要確認做者認爲哪些是假設,哪些可以被證明,做者的真正觀點;
    • 規則8(解答): 找出做者的解答:這個和規則4是對應的,既然做者有問題,確定在書中會給出解答,重點要理解做者解決了哪些問題,沒有解決哪些問題,PS:例如本書,做者解決了如何閱讀一本書,可是須要咱們本身實施,並作出相應的修改;
  •  對做者的論點進行評論,這是真實的嗎?有意義嗎?
    • 規則9(完整):先完整地瞭解一本書,不要急着開始批評或評論;
    • 規則10(平靜):不要爭強好辯或盲目反對:真理纔是最重要的;
    • 規則11(理由):尊重知識與我的觀點的不一樣,在做任何評斷以前,都要找出理論基礎:知識的理論說明和我的觀點是不一樣的,一個是客觀的,一個是主觀的,PS:本書就大部分是做者的我的觀點;
    • 若是反對做者的觀點,須要謹慎當心,首先不要帶我的情緒,聲明好本身的前提或假設,找出做者不足的緣由:知識不足?知識有錯誤?推論不合邏輯?分析不夠完整?總之反對須要給出充足的理由。PS:也能夠參考網上其餘人的觀點
   4 主題閱讀:
     這是一種高層次的閱讀,難度最高,包含了前面的三種閱讀:
     準備步驟:設計一份實驗性的書單;檢視閱讀書單上全部的書,肯定哪些與主題相關,並就主題創建起清晰的概念;
     閱讀步驟:
  1. 找出相關章節:主題纔是關鍵,而不是那些書;
  2. 帶引做者與你達成共識,創造出一套中立的詞彙:這個很是關鍵,也和前面的分析閱讀不一樣,由於是從不少書中找線索,因此須要讓做者和你打成一致;
  3. 理清問題,並按順序列出來:對應規則4,如今的問題不是做者題的,而是你提的,要把問題詳細化,步驟化,細化成子問題;
  4. 界定議題:各位做者的意見可能不一樣,咱們要找出它們分門別類;
  5. 分析討論:要依照特定的順序提問題,並知道爲何;也要知道這些問題的不一樣答案及緣由;還要知道支持分類這些答案的證據在哪;
  這些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依照閱讀書的類型的不一樣,這些方法也要作出相應的變化,規則1的目的便在於此。
  做者給出了不少類型的書目的閱讀方法的建議,我最感興趣的事實用主義的書。
  如何閱讀實用主義的書:
  1. 任何實用性的書都不能解決該書所關心的實際問題,一本理論性的做品能夠解決本身提出的問題,可是實際的問題卻只能靠行動解決;
  2. 類型:說明規則的和闡述造成規則的原理;PS:我的比較喜歡後者
  3. 四個基本問題變成:1 這本書談什麼?2 這本書的主旨及具體主要的論述;3 內容真實麼?以本身的真實體驗來判斷;4 這本書與我何干?贊同就要採起實際行動
   閱讀與心智的成長:不是全部書都要讀,要讀超出能力範圍以外的書,那樣才能提升心智;好的閱讀,也是主動閱讀,不僅是對閱讀自己有做用,也不僅是對咱們的工做或事業有幫助,更能幫助咱們的心智保持活力與成長
 
四 讀後感及主要觀點評價
  絕不誇張的說,這本書在必定程度上改變了我對閱讀的見解,之前我看書都是先看評價,若是你們都說好,就拿起來苦讀,雖然也作筆記,但是重點不突出,有些書僅僅記錄的是一些事實,即使有做者的觀點,也不會強迫問本身做者對在哪裏?哪些接受哪些不接受?相信大部分人閱讀都會此,這種方法至少有兩點問題,1 不分青紅皁白拿起書就看,容易浪費時間,也不易於從整體上把握一本書;2 筆記要有所側重,既要有事實和做者的觀點,也要有本身的觀點,要有思考的接受。始終以爲中國高中學生都應該通讀此書,纔算真正學會閱讀,理解什麼纔是真正的閱讀。
  之後讀書,我會充分利用這幾種閱讀方法,對筆記也各有側重,最後對於進行分析閱讀的書再寫出閱讀報告,強迫本身不斷回答4個基本問題,並附上思惟導圖。再把我最喜歡的《深刻理解計算機系統》分析閱讀讀一遍。
 
五 本書優勢與缺點
   
本書深刻分析瞭如何閱讀書籍,並給出了可執行的步驟,整本書架構清晰,對讀者也是很友好的,對關鍵字句都加粗了,能夠說作了一個很好的表率。
 
六 附錄:思惟導圖分享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