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原文網絡
做者:楠渢開發
據研究院數據中心統計,截至2016年10月底,我國 P2P貸款餘額已經攀升至7,470億元左右,環比增加6.0%。進入10月份百強榜的平臺,其貸款餘額總計3,275億元,佔到整個行業的44%;榜單前30家平臺貸款餘額合計2,496億,佔到整個行業的33%左右。若是考慮到陸金所等數據缺失的平臺,前30家平臺貸款餘額合計佔比估計在46%左右,剩餘平臺貸款餘額約3千億。P2P行業面臨大洗牌,千億資本要何去何從?get
政策監管下的馬太效應產品
2015年問題平臺多達1120家,歇業停業(包含隱形停運)的平臺佔到近三分之一,與之相對的是惡意跑路和詐騙平臺,此兩類平臺共佔到34.35%的比重,提現困難和失聯的平臺分別佔比18.73%和12.67%,擠兌倒閉和經偵介入的分別有16家和7家,相對較少,但影響很大,這其中就包括11月出事的E租寶。這必定程度上也是國家加大監管力度的原因。互聯網
2015問題平臺分佈類型im
不久前,《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評估稿)》出臺(如下簡稱辦法),規定網貸機構應當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做爲第三方資金存管機構。據銀監會不徹底統計,截至2016年6月底,國內正常運營的P2P平臺有2349家,完成銀行資金存管、符合監管要求的平臺不足3%,97%的平臺面臨轉型或出局,這可能引起投資人集中擠兌,從而致使問題平臺頻繁出現惡意跑路、 提現困難、 失聯、 涉嫌詐騙、 倒閉等現象。統計
以陸金所爲表明的P2P平臺正全面向開放的金融交易信息服務平臺轉型。互聯網金融平臺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將來將是專業化和部分垂直細分領域更具優點。qq
目前,在政府監管的參與以及市場的推進下,P2P的競爭模式已經由利率競爭轉爲綜合實力競爭,平臺經過強化建設自身脫穎而出,實現平臺價值乃至行業價值效益的最大化。《2016年中國P2P網貸行業半年報》顯示,2016年上半年共有515家平臺退出,其中出現跑路、提現困難、經偵介入等問題的有268家,良性退出的247家。P2P盤子在縮小,集中度在上升,行業將呈現出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數據
2016年P2P平臺數量變化規範化
投資人向大平臺靠攏
憑藉高收益這一優點吸引大批量投資者涌入的P2P網貸市場,在一系列政策監管下開始了廣泛降息的過程。數據顯示,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期間,網貸行業的綜合利率逐月下降,並呈現出穩步遞減趨勢。2016年9月,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首次跌破10%,爲9.83%,環比降低了25個基點(1個基點=0.01%),同比降低了280個基點。其中大多數平臺的綜合利率區間爲8%-12%,其次爲8%如下。
近期網貸指數顯示,人氣指數大漲,利率指數降低。10月17日至23日期間,利率指數下跌明顯,跌幅超過3.00%,最低時(10.22)爲9.52點,人氣指數則大幅上漲27.00%。代表投資人對P2P理財產品依然熱情不減。可是隨着市場的規範化,投資人也將更趨向於向大平臺靠攏。
投資人A:
等已投出去的標到期還款後,我會把一些在小平臺、民營平臺的資金撤回。以前由於高息誘惑才投的,可是投完後天天都擔憂啊。本身投的標哭着也要等完。可是隨着行業廣泛降息,這些小平臺對個人吸引力沒那麼大了。我已經開始往上市系平臺重倉。
投資人B:
我只能但願降息速度不要太快,觸底不要過低,而後準備在新一波‘降息’潮來臨前加大投資力度,大幹一場。以前來來回回大概投了差很少13個平臺,一直是將資金進行分散投資,將來可能會更多地傾向於將資金集中在2-3家臺,集中投長標,鎖定收益。
銀行轉而支持大平臺
P2P資金存管業務尚處於起步階段,開發相互兼容業務系統的成本較高。銀行和P2P平臺經營理念不一樣,雙方之間存在衝突。P2P業務風險較大、利潤微薄,銀行不肯以自身信用爲平臺背書,缺少開展業務的動力,監管規則決定了在存管業務交涉過程當中,平臺與銀行地位不對等。
隨着互聯網金融的進一步發展,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將呈現融合趨勢。傳統金融在資金來源方面佔有優點,可是對互聯網金融來講,在一些細分領域的資產端,它可能會有一些專業的能力,經過與傳統金融機構的合做,可以有效下降雙方的成本,發揮最大優點。傳統金融和新興互聯網金融將來的理想發展狀態是更爲專業的分工。
當前環境下,國資系、銀行系、上市公司、包括風投中大多數仍是以國家資金爲主。據不徹底統計,截至今年7月份,已有中信銀行、民生銀行、恆豐銀行等30餘家銀行宣佈與P2P平臺簽署存管業務。真正與銀行完成資金存管系統對接的平臺僅不到50家,佔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的2%左右。P2P行業大洗牌後,銀行會轉而支持剩下的大平臺。
各背景網貸平臺數量
©本文由【IT戰略家】原創,轉載請聯繫本公衆號得到受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