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作、想知道的還有不少——2018年總結

18年仍是讓我以爲過得很快,我想去年的我也是這麼想的.不一樣的是,我以爲我今年經歷了許多事,這讓我變得...或者說,在那麼幾個瞬間,我又老了一點.前端

看了下去年的年度總結,感受本身的視野仍是放在了比較小的一起地方,除了代碼以外,軟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java

我仍是想從工做談起,由於我如今專一在上面,以爲挺快樂的.程序員

工做

今年我離開了ZStack,那時的我其實明白本身想要什麼——諸如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想作些什麼事、還想知道些什麼,因而我來到了如今這家公司.而個人願望也的確被知足了.web

而個人工做也再也不僅僅是在編碼上了,我參與了不少事,好比關注團隊成長、開發規範的推動、大量的參與招聘等等...在此之中,我也得到了成長,在這裏,能夠舉幾個例子.編程

開發規範

以開發規範爲例,當一些規範並未落地時,會增長許多過後看來沒必要要的成本.以咱們熟知的自動化測試爲例,項目終於到了能夠交給測試同窗測試的階段了,然而測了半天有問題,交由給你,你改好了代碼,本身測了一遍,測試同窗測試後發現這個問題的確解決了,以後幾個問題也如願解決.可是最後一刻,測試同窗發現本來的功能遭到了破壞,因而又是一遍你改代碼手測交給測試同窗的循環,總算在客戶生產環境上線了,結果又發現了問題,從交付同窗call到pm或到測試,測試再找到開發,又是幾輪測試下來.若是問題多的話,不知道會有多少人力成本浪費在裏面,而客戶對這個公司的印象又會變得如何呢?後端

而咱們的軟件老是愈來愈龐大的,咱們發現咱們要測的功能會愈來愈多,測試同窗的負擔會愈來愈重.....服務器

若是這些手測可以交給機器來作,是否是能夠省下不少成本呢?——這就是自動化測試帶來的價值.數據結構

把話題展開來,今年相似開發規範推動的事,我作了這些:異步

  • 基於GitLab的Continuous Integration ——嘗試使用GitLab-CI
  • Functional Spec (Or Proposal)
  • CodeReview
  • 解放前端:API文檔+SDK

CI

利用GitLab的CI讓每一個commit跑一遍自動化測試,粗略算了一下,目前所在的小組平均每週跑的測試有5000多個.引入CI作這件事,正是由於我信奉:學習

  • 一個bug被發現的越早,fix的成本越小
  • 能經過機器來作的事,就不要讓人去作

Funstional Spec

編寫這個文檔的習慣來自於ZStack.FS是以Feature爲基本單位,用來約定PM、測試、前端和後端如何在這個Feature中的工做一個Spec.裏面必須寫的內容有:背景、原理介紹、接口設計、相關數據結構、測試用例.而且保證在編碼前這個文檔足夠完善,在編碼時徹底依據此文檔來編程.

而引入它的理由則是但願有個文檔來約束各個角色在這個Feature中會產生意外的可能性,好比測試一看說這個API的結果明顯應該是這麼期待的啊,開發你怎麼肥4.而後再測試階段開始重構,再測...天吶...

不只如此,也是給後來的新人留下了有效的文檔.

而在實踐中,發現這玩意兒還有約束PM意外能力.哪天PM改需求了,就和PM說:看!你當時不是這麼說的.然而沒什麼軟用,爸爸讓你改你仍是要改.

逛過K8S社區的人知道,其實這個FS和裏面的Proposal有點像.

CodeReview

CodeReview配合FS是很棒的一件事,由於這樣Review的人能很快的得知上下文,並參考裏面的約定來Review代碼.

而CodeReview帶來的好處則是有效的(或者說言傳身教的?)保證了項目代碼的規範,且避免一些低級明顯的錯誤被提交上來.

當一個新人問我「爲何要這麼改」的時候,有時給我帶來的思考收穫甚至超過一天的編碼.

解放前端

在實踐中,我認爲ZStack對前端並不友好,從外部來看,它對於異步API支持輪詢和webhook,輪詢真的太挫了,而webhook意味着前端要編寫一些服務器邏輯.而從內部來看,它的RestServer.java抽象程度並很差,二開則意味着緊耦合開發.最後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引入了WebSocket.

再之就是給前端同窗提供了文檔,由於我以爲來回問這個API那個API效率很低...後來發現,我給前端API文檔,前端仍是要照着寫Request和Response的回覆啊,那爲何不用元編程提供一套SDK給他們直接用呢?後來就這麼作了.這樣前端同窗就是能夠專一他們本身的業務了,而不是後端定義的數據結構上.

能經過機器來作的事,就不要讓人去作.

學習

再來談點學習相關的事吧.今年「極客時間」火了起來,第一次接觸它是在17年11月份,那時感受這App作的好粗糙,且沒有我想要的課程.卻不料後面課程愈來愈多,且質量都還說的過去,價格也算公道,逐漸的便用上癮.

最先使用「極客時間」的時候一度認爲這不是程序員版的「獲得」嗎?提及來,今年11月份的時候我又從新揀回了「獲得」,由於今年引發我思考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或者說,我想知道的東西愈來愈多了——而當我找到了我所認爲正確的答案後,我會帶着這些問題一塊兒記錄到本身的博客裏,與你分享.

順便翻了一下上面的年度總結:
獲得
極客時間

而後是一如既往的英語打卡

今年的學習方式其實和之前幾乎無異,而我發現有不少地方是能夠改進的.在我看來,學習是一件持續的事情,並非你今天看了一本書上了幾節課就get了這個知識.而是不斷的消化這些知識——不管是「思考」仍是「運用」也好.這樣你才能不斷的迭代它們,使它們變成你的一部分.

對於明年的學習計劃,沒有很明確的目標,可是但願可以聚焦在必定範圍內:

  • 學本身要用到的東西.而不是停留在紙上談兵
  • 學本身想知道的東西.而不是由於別人的推薦、別人說好去學

生活

從今年來看,工做和生活獲得了必定的平衡.

從Q4起,個人時間記錄徹底記在了「時間塊」這個APP上

整我的也是明顯的瘦下來了,得益於堅持鍛鍊

對於運動這一塊明年有兩個小目標:

  • 最大極限達到半馬,早日嘗試跑全馬.目前個人極限是15000米
  • 體脂到達15個點,目前在17~18個點之間震盪

最後一些碎碎念

聖誕時,公司頒了一個獎給我——5K的紅包.獎勵我對於「基礎設施」的建設——上文提到的開發規範.同時領導但願我能把這些好的習慣推動到別的產品線.而如今我正在參與到更多不少環節,嘗試去改進、解決現有的問題.明年,我想咱們還能夠作得更好.

今年的我也終於意識到了「人言可畏」,之前看三國時看到過孔明以流言害仲達,故對其略懂一二.而真輪到我時簡直是頭皮發麻——百口莫辯,心塞無比.

而後即是碰見了不少人.碰見了和我經歷相仿的人,這讓我感到神奇,能知道我爲什麼而努力,也能和我談談將來,告訴我許多我未曾知道的事;碰見了不少有趣、可愛的人,也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讓我以爲再也不寂寞...

一切都在變得好起來.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