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講: 慣用型的分類和呼應慣用型
慣用型有的書上稱做「句型」,是由動詞、助詞、助動詞、形式體言等爲主構成的固定組合,表示某種意思,也起到某些語法做用。因爲這裏包含了許多習慣的用法和含義,只從字面上難以理解,有必要專門學習這方面的內容。瞭解慣用型,對理解句子的結構和含義起很大做用。
慣用型通常分紅4類,各種慣用型的名稱、形式、意義以及特色以下:
- 慣用句型,如:「--も--ば、--も--。」
(--又--,又--。)(--也--,也--。)
「カルチャーセンターに來る人は、社會人もいれば、専業主婦もいる。」
(到文化中心的人,又(也)有職業人員,又(也)有家庭主婦。)
這一類慣用型的特色是:分散在句子的不一樣部位,有時難以看出來。若是看不出來,句子就很難翻譯正確。
- 修飾慣用型,如:「--として」(做爲--),「--かどうか」(是否--),「--にとって」(對於--)等等。
「私は社會の一員として一輩子懸命働いている。」
(我做爲社會的一員,努力工做着。)
「王さんが明日來るかどうか、私は知らない。」
(我不知道小王明天是否來。)
「今回の試験は、私にとって、很是に重要です。」
(此次的考試,對於我很是重要。)
這一類慣用型的特色是:位於句子的中間,基本上和一個單詞相似,不過要注意與前面部分的鏈接方式。
- 補充慣用型,如:「--わけではない。」(並不是--,未必--),「--かも知れない。」(也許--),「--なければならない。」(必須--)等等。
「努力したからといって、誰でもが歌手になれるわけではない。」
(即便能力了,並不是誰都能當歌手。)
「王さんは明日來るかも知れない。」
(小王明天也許會來。)
「私たちは真面目に仕事を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
(咱們必須認真地工做。)
這一類慣用型的特色是:在句子的最末尾部分,有時很長,表示某些補充意義,但有時在中文中甚至沒必要明確翻譯出來。
呼應慣用型,如:
「めったに
--
ません。」(可貴
--
。),
「たぶん
--
でしょう。」(大概
--
吧。),「必ずしも
--
わけではない。」(未必
--
。)等等。
「王さんはめったに來ません。」
(小王可貴來一次。)
「明日はたぶん晴れるでしょう。」
(明天大概會晴吧!)
「金持ちだからといって、必ずしも幸せだというわけではない。
」
(並不是有錢人都很幸福。)
這一類慣用型的特色是:以相同或相近意思的詞先後呼應,前面是副詞性質的詞,後面是不一樣類型的用言。因爲日語的謂語在最後出現,到底是什麼態度很難在前面看出來,因此常常在補充慣用型的前面,先說出呼應的副詞,讓聽話人更快地理解說話人的態度。也有人叫作
「
先後搭配
」
,或者
「
副詞開路
」
等。所以,這種先後搭配是很是重要的,若是搞錯了,不只成了笑話,有時還有可能誤事,千萬不要馬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