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技術路線 中年危機

還有一個:仲裁會被行業拉黑,也是念經的一部分。// @Thallus: 不超載就會餓死,不加班就會餓死。東亞傳統藝能內卷// @GeniusVczh:回覆 @wangzhipeng404:學到了新詞彙:唸經大隊// @wangzhipeng404:唸經大隊還有五秒到達戰場,不加班就要餓死了 [二哈]//
走技術路線很難逃脫中年危機的命運,不管以前中興跳樓的42歲工程師,高通跳樓的工程師,仍是此次facebook跳樓的工程師,無一例外都是貨真價實的學霸,學歷、技術能力、公司光環都閃亮無比。

中興那位中層管理跳樓時,不少同窗說主人公簡歷掛出去會立刻被公司搶,其實不是的。不少同窗沒意識到一個問題,就是在大公司裏, 崗位會拆得特別細,細到基層、中層、中高層、甚至連高層都是螺絲釘,只是大螺絲釘和小螺絲釘的區別。這些大公司工做的同窗,看似背景不錯,其實那是公司的招牌,不是你我的的招牌, 公司在本質上是要儘量下降員工的不可替代性以下降風險的。我的在職業過程當中,會愈來愈依賴公司,不管是本身狹窄的職業技能,仍是公司中的職位title。人到中年要時刻警戒本身的不可替代性和市場競爭力,專精技術專家路線或過於依賴公司某高層的大腿,都是極其危險的,特別是技術路線也逐漸荒廢,變成所謂「中層管理」,那是危險中的危險!薪水又高,不可替代性又弱,又要緊抱高層大腿站隊。一旦出了這種中年忽然被辭問題怎麼辦?換一家公司找到相似工做容易嗎?超級難,高不成低不就。本身創業行不行?可能更難,本身的技能樹太單一了,而創業要麼有完整的技術壁壘,要麼有靠譜的客戶資源,另外,還要有信得過的團隊,不然拿什麼創業?因此,主人公的例子並不特殊,你我人到中年都會遇到。

而此次facebook的員工則是基層專家員工,技術能力強,是爲何仍然選擇了跳樓呢?不少年前我就勸過作技術的同窗要注意中年危機,不要以成爲白鬍子編程老頭爲目標,當時被不少傻乎乎的同行批評說,你編程會遇到中年危機是由於你沒有天賦,你一開始就不應成爲程序員,你是碼農你不是工程師云云。抱歉,還真不是,我編程頗有天賦,畢業兩年就寫書了。我爲何勸工程師們不要以商齡專家爲職業目標呢?

一是技術專家每每深度有餘廣度不足。二是知識的性價比與門檻問題,要麼深研高門檻高天花板的領域,要麼二八原則,掌握經常使用知識後儘快求廣度,進可攻退可守。千萬不要在個門檻低,天花板也低的領域,自欺欺人地做什麼」研究」。三是技術只是手段,不是生意,這世界是圍繞生意人轉的,不是技術人,萬一未來要本身創業,會發現徹底不懂生意。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是有道理的。 收起全文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