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公司的同事們在討論美劇,其中小趙強烈推薦我看《西部世界》,說我會愛上這部劇的。html
閒來無聊,利用1個月的時間,也算是將這部劇從頭至尾追完,不得不說,這就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完美結合。微信
這部美劇的故事場景所有發生在一座高科技主題園區,遊客和智能機器人一塊兒進行角色扮演,遊客的主要任務就是娛樂,能夠拋開現實中全部的人性束縛,惟一的任務就是娛樂。網絡
而樂園將會追蹤和記錄全部遊客的行爲,而後經過大數據分析,來設計下一步遊戲故事線,最細節的地方在於,樂園會根據遊客的實時數據進行優化,將信息反饋給智能機器人。並按照數據提供的遊客個性化的標籤,提供每一個遊客喜歡的個性化情節,並有針對性的向遊客推銷遊戲中的付費任務、消費品和各類服務。機器學習
在這個遊戲世界中,機器人始終被人類所主宰。而機器人可以如此真實的緣由,則是人類給機器人注入海量數據代碼,從而賦予了他們「人類的思想」。學習
通過數據加工的智能機器人,測試合格後,就會被投放到供人類娛樂的樂園中。那個時候的人們,已經再也不沉迷於網絡遊戲,而是投身於真實度更高的虛擬現實世界中,在這裏,他們能夠作在現實世界不敢作的任何事。測試
樂園中的智能機器人接待員,天天按照程序設定好的內容來生活。而遊客卻能夠在公園裏肆意放縱,嫖妓、追兇甚至濫殺無辜。每當夜幕降臨,全部機器人的記憶被清除,一切歸零,次日太陽升起,新一批遊客入園。大數據
固然,這部劇的場景都是虛構的,想達到那種水平,以目前的科技發展速度來看,咱們的AI+大數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可是低層次的人工智能+大數據其實已經融入到咱們的平常生活中了,可能不少人尚未察覺,這些大企業正在利用這一點慢慢收集咱們的我的信息。優化
1.信息壟斷人工智能
打開搜索軟件,搜索本身遇到的問題;社交媒體上把本身的資料完善增長真實性;電商平臺搜索本身須要的產品;打開資訊類APP,瀏覽本身喜歡的新聞。spa
以上這些場景咱們再熟悉不過,然而在習覺得常的背後,卻隱藏着另外一種危機。在不少人眼裏,咱們看到的信息變得多了,咱們變得更加自由,但從另外一方面來講,咱們想要的信息被壟斷和控制也變得更容易了。
有科學家曾經作過一個實驗,更換百度搜索結果的前兩條信息的排序,結果發現,第一條信息的打開率遠遠高於第二條,前5條信息的打開率之和超過85%,從側面反映出了,人類的注意力有限,只會集中於首部內容。
這個現象也被稱爲信息壟斷,而信息壟斷的本質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進入信息時代的特殊體現。咱們接觸的信息被大平臺所掌控。
2.個性推薦
現在的咱們都在享受着個性化服務,抖音的個性推薦、網易雲音樂的個性推薦、頭條號的個性推薦、淘寶的個性推薦……
在個性推薦以前,咱們苦於尋找最適合本身的東西,有時候面對茫茫的數據海洋,老是感嘆:哪一個纔是我想要的。而隨着機器學習的發展,個性化推薦愈發有效,有時候咱們不由感嘆:這東西好懂我啊!
可是在這句感嘆的背後,卻隱藏着危機:咱們喜歡的,就是咱們須要的嗎?
個性推薦是根據用戶的興趣和需求幫用戶推薦內容,每每會使用戶逐漸陷入本身的小圈子裏,看到的永遠都是本身熟悉領域的內容,可是世界這麼大,在沒有接觸到更大的世界時,誰知道本身真正喜歡什麼呢?更爲可怕的是,因爲咱們意識不到這種現象,因此你不知道本身不知道。
3.數據監視
要實現《西部世界》裏的場景,有關我的數據的收集必不可少。現實中大公司也在收集用戶的數據,其主要有如下幾種方式:
(1)用戶主動提供。咱們在無償使用互聯網產品的同時,是以犧牲我的隱私爲代價的,不少產品在使用前都會讓用戶勾選一個贊成隱私協議,這實際上是將本身的我的數據捧手送人。
(2)隨着物聯網、雲存儲的發展,用戶的我的數據漸漸變得易於收集,曾經塵封在紙上的我的資料,也由於政府部分聯網,通通上了雲端。更厲害的是無處不在的電子監控,咱們的全部行爲信息都以視頻的方式被記錄。
當科技巨頭掌握你的詳細數據信息後,將來成功「複製」一個如出一轍的你也說不定。
當前,BAT 與華爲、京東、今日頭條、搜狗等國內企業以及 Alphabet 、微軟、Facebook 等全球科技巨頭均傾全力押注人工智能技術,甚至百度提出了「 All in AI 」的戰略,數據做爲 AI 時代的新石油,誰掌控了數據,誰就掌控了競爭格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試想一下,若是將來真的大數據分析上升到能夠爲每一個人量身打造一系列的場景,虛幻與真實無縫對接,《西部世界》重現出現,這樣你是欣然嚮往仍是有所抵觸呢?
原文出處:https://www.cnblogs.com/elninowang/p/10167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