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咱們先要製做一個自定義Attribute,讓他能夠具備上下文讀取功能,因此咱們這個Attribute類要同時繼承Attribute和IContextAttribute。函數
接口IContextAttribute中有兩個方法須要實現this
一、bool IsContextOK(Context ctx, IConstructionCallMessage msg);spa
二、void GetPropertiesForNewContext(IConstructionCallMessage msg);.net
簡單解釋一下這兩個方法:調試
一、IsContextOK方法是讓咱們檢查當前上下文(current context)是否有問題,若是沒有問題返回true,有問題的話返回false,而後該類會去調用GetPropertiesForNewContextcode
二、GetPropertiesForNewContext 是 系統會自動new一個context ,而後讓咱們去作些新環境應該作的事。orm
ok,這是這個類的實現,要解釋幾點:對象
一、InterceptAttribute這個類繼承的是Attribute,用於[Attribute]標記用的。blog
二、InterceptAttribute這個類繼承IContextAttribute,用於給標記上的類得到上下文權限,而後要實現該接口的兩個方法。繼承
三、IsContextOK方法是去判斷當前是否有「Intercept」這個屬性,由於咱們只須要這個屬性,因此只要檢查這個屬性當前上下文有沒有便可,若是有返回true,沒有的話會調用GetPropertiesForNewContext函數。
(咱們這裏只作攔截器功能,因此只添加Intercept自定義屬性,固然若是有須要能夠添加多個屬性,而後在這個函數中進行相應檢查)
四、若是調用GetPropertiesForNewContext函數,他會讓咱們進行新上下文環境的自定義,我在這作了一個操做:在當前的上下文中添加一個屬性,這個屬性就是Intercept。
五、下一章我會實現InterceptProperty這個類,其實這個類就是一個上下文屬性。
好了,接着上一篇文章,咱們要實現一個InterceptProperty類。
先講一下,這個類咱們要繼承兩個接口IContextProperty和IContributeObjectSink
IContextProperty:這個接口是說明該類是一個上下文屬性,他其中有兩個方法IsNewContextOK和Freeze
一、Freeze()該方法用來定位被建立的Context的最後位置,通常不用寫入什麼邏輯。
二、IsNewContextOK()這個方法讓咱們檢驗:咱們對當前新Context是否滿意。滿意返回true,不滿意false則會異常,咱們再進行處理。
IContributeObjectSink: 這個接口是是一個消息池,只有繼承這個接口咱們才能接收Object消息。
固然也有IContributeEnvoySink,IContributeClientContextSink,IContributeServerContextSink,這些消息池,能接收不一樣形式的消息,在這裏不過多解釋。
一、IContributeObjectSink 裏面的 GetObjectSink()方法須要咱們去實現,主要做用是獲得一個消息池的對象。
好,話很少說,直接貼代碼:
簡單解釋一下,IsNewContextOK() 函數中,我主要是在當前新的上下文中得到我想要的Intercept屬性,正常狀況下,系統會構造出InterceptProperty對象,GetProperty()函數就是get出Name屬性是否匹配,若是匹配則return true,不然異常。
另外的GetObjectSink方法則是獲得一個InterceptSink的對象,下一節我會實現InterceptSink類。
以前爲InterceptAttribute的上下文環境添加了「Intercept」屬性(InterceptProperty),正由於InterceptProperty繼承了IContributeObjectSink,因此咱們要實現GetObjectSink(),繼而咱們要建立一個繼承ImessageSink的類來做爲返回值。
這樣就引起出了InterceptSink類的實現:
核心方法是:SyncProcessMessage(Imessage msg)
傳入參數msg中,咱們能夠找到調用對象方法的相應數據。
ok,咱們攔截器基本構造完成,接下來我來告訴你們如何去使用。
注意一個問題,object攔截器咱們要攔截什麼,那麼咱們就要在須要攔截的類上面作手腳了。
首先,建立咱們須要被攔截的類。
而後,咱們再對類進行相應的包裝:
一、該類要標記InterceptAttribute屬性
二、該類要繼承ContextBoundObject,只有繼承ContextBoundObject的類,vs才能知道該類須要訪問Context,這樣標記的InterceptAttribute纔有效。
而後,咱們在Main函數中建立一個該類的對象,並進行調用方法。
這樣,經過調試,咱們就能夠看出攔截器都攔截出了什麼
接下來是運行結果:
這樣能夠看出個人程序攔截,並輸出了調用函數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