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區塊鏈工程師眼裏的鏈圈十大事實

  1. 大多數加密貨幣沒加密,其實應該叫密碼貨幣或簽名貨幣,它們多數只用到了數位簽章的不能否認性(non-repudiation),沒有用到密碼學的機密性(confidentiality),除了Zcash之流有用到homomorphic encryption。
  2. 大多數token的用途都是中心化的,即使這些token存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上,如:在某個還沒寫出來的網站平臺跟你說會用到,但其實他們大可用DB作個酷碰點數就好;並且,沒有任何一個合做廠商會想要拿你家平臺的代幣作利潤拆分,還要本身找交易所出金,吃飽太閒。
  3. 部分token的功能,ETH都能作。這些代幣沒有價值或微乎其微,頂多算網站平臺使用費,這類型一般也炒不起來,連投機人士都不太想買賬,除非這些投資人是沒作功課的肥羊,如:VC平臺、ENS平臺。
  4. 大多數資料上鍊的token,根本作不到驗證資料是真是假,或負責資料上鍊的單位原本就是trusted third party(可信第三方)。區塊鏈上寫巴黎鐵塔倒了,巴黎鐵塔就真的倒了嗎? 你已經相信氣象局網站的地震資料,那氣象局跟你說他要把資料上區塊鏈,你會所以更相信它嗎? 畫蛇添足,只是多了一個沒用的代幣,這樣的資料上鍊根本沒有意義,如:供應鏈、能源相關、證書相關應用、全部權上鍊和轉移,廣告分潤(先解釋怎麼阻止聘用大量人力刷假流量,否則鏈上都是假量的資料有何意義?AI?人工智慧有100%正確嗎?)
  5. 部分token什麼也沒告訴你,只告訴你他們會漲,何時能漲多少,會上那些交易所,雖然這些token沒用到極點,但我的很佩服龐氏騙局在各個時代都能有它不一樣的樣貌。
  6. 中國的白皮書,已經到了不騙人還不行的地步,投資人會說你這寫的太誠實了,不能炒,他們不買賬。
  7. 這年頭說本身一個區塊鏈或應用已經被證實能夠跨多個公有鏈的都是瞎扯,問問知名區塊鏈的核心團隊,誰要配合你改共識協定或新增op code。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