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端高清、多屏適配方案javascript
在前端開發以前,視覺MM會給咱們一個psd文件,稱之爲視覺稿
。css
對於移動端開發而言,爲了作到頁面高清的效果,視覺稿的規範每每會遵循如下兩點:html
屏幕寬高
做爲基準
(之前是iphone4的320×480
,如今更多的是iphone6的375×667
)。基準
的2倍
,也就是說像素點個數是原來的4倍
(對iphone6而言:原先的375×667,就會變成750×1334)。問題:前端
×2
,就能夠解決高清問題?真實寬高
(也就是佈局問題)?帶着問題,往下看...java
在進行具體的分析以前,首先得知道下面這些關鍵性基本概念(術語)。android
一個物理像素是顯示器(手機屏幕)上最小的物理顯示單元,在操做系統的調度下,每個設備像素都有本身的顏色值和亮度值。ios
設備獨立像素(也叫密度無關像素),能夠認爲是計算機座標系統中得一個點,這個點表明一個能夠由程序使用的虛擬像素(好比: css像素),而後由相關係統轉換爲物理像素。web
因此說,物理像素和設備獨立像素之間存在着必定的對應關係
,這就是接下來要說的設備像素比
。算法
設備像素比(簡稱dpr)定義了物理像素和設備獨立像素的對應關係,它的值能夠按以下的公式的獲得:瀏覽器
設備像素比 = 物理像素 / 設備獨立像素 // 在某一方向上,x方向或者y方向
在javascript中,能夠經過window.devicePixelRatio
獲取到當前設備的dpr。
在css中,能夠經過-webkit-device-pixel-ratio
,-webkit-min-device-pixel-ratio
和 -webkit-max-device-pixel-ratio
進行媒體查詢,對不一樣dpr的設備,作一些樣式適配(這裏只針對webkit內核的瀏覽器和webview)。
綜合上面幾個概念,一塊兒舉例說明下:
以iphone6
爲例:
375×667
,能夠理解爲設備獨立像素(或css像素)。×2
,爲750×1334
。用一張圖來表現,就是這樣(原諒個人盜圖):
上圖中能夠看出,對於這樣的css樣式:
width: 2px; height: 2px;
在不一樣的屏幕上(普通屏幕 vs retina屏幕),css像素所呈現的大小(物理尺寸)是一致的,不一樣的是1個css像素所對應的物理像素個數是不一致的。
在普通屏幕下,1個css像素 對應 1個物理像素(1:1
)。
在retina 屏幕下,1個css像素對應 4個物理像素(1:4
)。
一個位圖像素是柵格圖像(如:png, jpg, gif等)最小的數據單元。每個位圖像素都包含着一些自身的顯示信息(如:顯示位置,顏色值,透明度等)。
談到這裏,就得說一下,retina下圖片的展現狀況?
理論上,1個位圖像素對應於1個物理像素,圖片才能獲得完美清晰的展現。
在普通屏幕下是沒有問題的,可是在retina屏幕下就會出現位圖像素點不夠,從而致使圖片模糊的狀況。
用一張圖來表示:
如上圖:對於dpr=2的retina屏幕而言,1個位圖像素對應於4個物理像素,因爲單個位圖像素不能夠再進一步分割,因此只能就近取色,從而致使圖片模糊(注意上述的幾個顏色值)。
因此,對於圖片高清問題,比較好的方案就是兩倍圖片
(@2x)。
如:200×300(css pixel)img標籤,就須要提供400×600的圖片。
如此一來,位圖像素點個數就是原來的4
倍,在retina屏幕下,位圖像素點個數
就能夠跟物理像素點個數
造成 1 : 1
的比例,圖片天然就清晰了(這也解釋了以前留下的一個問題,爲啥視覺稿的畫布大小要×2
?)。
這裏就還有另外一個問題,若是普通屏幕下,也用了兩倍圖片
,會怎樣呢?
很明顯,在普通屏幕下,200×300(css pixel)img標籤,所對應的物理像素個數就是200×300
個,而兩倍圖片
的位圖像素個數則是200×300*4
,因此就出現一個物理像素點對應4個位圖像素點,因此它的取色也只能經過必定的算法(顯示結果就是一張只有原圖像素總數四分之一,咱們稱這個過程叫作downsampling
),肉眼看上去雖然圖片不會模糊,可是會以爲圖片缺乏一些銳利度,或者是有點色差(但仍是能夠接受的)。
用一張圖片來表示:
針對上面的兩個問題,我作了一個demo(內網訪問)狂戳這裏。
demo中,100×100的圖片,分別放在100×100,50×50,25×25的img容器中,在retina屏幕下的顯示效果。
條形圖
,經過放大鏡其實能夠看出邊界像素點取值的不一樣:
愛字圖
,能夠經過看文字"愛"來區分圖片模糊仍是清晰。
(ps:若是看上去不明顯,能夠用手機掃碼網頁(內網地址)或者點擊原圖看會更直觀點。
這裏說一下,移動端H5開發,在不一樣分辨率,不一樣屏幕手機下會遇到的幾個經典問題。
這個問題上面已經介紹過解決方案了:兩倍圖片(@2x)
,而後圖片容器縮小50%
。
如:圖片大小,400×600;
1.img標籤
width: 200px; height: 300px;
2.背景圖片
width: 200px; height: 300px; background-image: url(image@2x.jpg); background-size: 200px 300px; // 或者: background-size: contain;
這樣的缺點,很明顯,普通屏幕下:
因此最好的解決辦法是:不一樣的dpr下,加載不一樣的尺寸的圖片
。
不論是經過css媒體查詢,仍是經過javascript條件判斷都是能夠的。
那麼問題來了,這樣的話,不就是要準備兩套圖片了嘛?(@1x 和@2x)
我想,作的好的公司,都會有這麼一個圖片服務器
,經過url獲取參數,而後能夠控制圖片質量,也能夠將圖片裁剪成不一樣的尺寸。
因此咱們只需上傳大圖(@2x),其他小圖都交給圖片服務器處理,咱們只要負責拼接url便可。
如,這樣一張原圖:
https://img.alicdn.com/tps/TB1AGMmIpXXXXafXpXXXXXXXXXX.jpg // 原圖
能夠相似這樣,進行圖片裁剪:
// 200×200 https://img.alicdn.com/tps/TB1AGMmIpXXXXafXpXXXXXXXXXX.jpg_200x200.jpg // 100×100 https://img.alicdn.com/tps/TB1AGMmIpXXXXafXpXXXXXXXXXX.jpg_100x100.jpg
(ps: 固然裁剪只是對原圖的等比裁剪,得保證圖片的清晰嘛~)
這大概是設計師最敏感,最關心的問題了。
首先得說一下,爲何存在retina下,border: 1px這一說?
咱們正常的寫css,像這樣border: 1px;
,在retina屏幕下,會有什麼問題嗎?
先來,來看看下面的圖:
上面兩張圖分別是在iphone3gs(dpr=1)
和iphone5(dpr=2)
下面的測試效果,對比來看,對於1px的border的展現,它們是一致的,並沒有區別。
那麼retina顯示屏的優點在哪裏,設計師爲什麼以爲高清屏
下(右圖)這個線條粗
呢?明明和左右同樣的~
仍是經過一張圖來解釋(原諒我再次盜圖):
上圖中,對於一條1px
寬的直線,它們在屏幕上的物理尺寸(灰色區域)的確是相同的,不一樣的實際上是屏幕上最小的物理顯示單元,即物理像素,因此對於一條直線,iphone5它能顯示的最小寬度實際上是圖中的紅線圈出來的灰色區域,用css來表示,理論上說是0.5px
。
因此,設計師想要的retina下border: 1px;
,其實就是1物理像素寬,對於css而言,能夠認爲是border: 0.5px;
,這是retina下(dpr=2)下能顯示的最小單位。
然而,無奈並非全部手機瀏覽器都能識別border: 0.5px;
,ios7如下,android等其餘系統裏,0.5px會被當成爲0px處理,那麼如何實現這0.5px
呢?
最簡單的一個作法就是這樣(元素scale
):
.scale{ position: relative; } .scale:after{ content:""; position: absolute; bottom:0px; left:0px; right:0px; border-bottom:1px solid #ddd; -webkit-transform:scaleY(.5); -webkit-transform-origin:0 0; }
咱們照常寫border-bottom: 1px solid #ddd;
,而後經過transform: scaleY(.5)
縮小0.5倍來達到0.5px
的效果,可是這樣hack實在是不夠通用(如:圓角等),寫起來也麻煩。
固然還有其餘好多hack方法,網上均可以搜索到,可是各有利弊,這裏比較推薦的仍是頁面scale
的方案,是比較通用的,幾乎知足全部場景。
對於iphone5(dpr=2),添加以下的meta標籤,設置viewport(scale 0.5):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640,initial-scale=0.5,maximum-scale=0.5, minimum-scale=0.5,user-scalable=no">
這樣,頁面中的全部的border: 1px
都將縮小0.5,從而達到border: 0.5px;
的效果。
有人擔憂頁面scale後會影響性能,@妙淨
同窗作過性能測試,見這裏(內網地址)。
看一下實現後的效果圖對比(右圖爲優化過的):
(ps: 圖片被壓縮過,可能看上去並不明顯,能夠用手機掃碼或者點擊這裏(內網地址)對比看看)
然而,頁面scale,必然會帶來一些問題:
這兩個問題後面講到...
移動端佈局,爲了適配各類大屏手機,目前最好用的方案莫過於使用相對單位rem
。
基於rem的原理,咱們要作的就是: 針對不一樣手機屏幕尺寸
和dpr
動態的改變根節點html的font-size
大小(基準值)。
這裏咱們提取了一個公式(rem表示基準值)
rem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clientWidth * dpr / 10
說明:
1px border
頁面會縮放(scale) 1/dpr 倍(若是沒有,dpr=1),。因此就像下面這樣,html的font-size可能會:
iphone3gs: 320px / 10 = 32px
iphone4/5: 320px * 2 / 10 = 64px
iphone6: 375px * 2 / 10 = 75px
對於動態改變根節點html的font-size,咱們能夠經過css作,也能夠經過javascript作。
css方式
,能夠經過設備寬度來媒體查詢來改變html的font-size:
html{font-size: 32px;} //iphone 6 @media (min-device-width : 375px) { html{font-size: 64px;} } // iphone6 plus @media (min-device-width : 414px) { html{font-size: 75px;} } */
缺點:經過設備寬度範圍區間
這樣的媒體查詢來動態改變rem基準值,其實不夠精確,好比:寬度爲360px 和 寬度爲320px的手機,由於屏寬在同一範圍區間內(<375px),因此會被同等對待(rem基準值相同),而事實上他們的屏幕寬度並不相等,它們的佈局也應該有所不一樣。最終,結論就是:這樣的作法,沒有作到足夠的精確,可是夠用。
javascript方式
,經過上面的公式,計算出基準值rem,而後寫入樣式,大概以下(代碼參考自kimi的m-base模塊)
var dpr, rem, scale; var docEl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 var fontEl = document.createElement('style'); var metaEl = document.querySelector('meta[name="viewport"]'); dpr = window.devicePixelRatio || 1; rem = docEl.clientWidth * dpr / 10; scale = 1 / dpr; // 設置viewport,進行縮放,達到高清效果 metaEl.setAttribute('content', 'width=' + dpr * docEl.clientWidth + ',initial-scale=' + scale + ',maximum-scale=' + scale + ', minimum-scale=' + scale + ',user-scalable=no'); // 設置data-dpr屬性,留做的css hack之用 docEl.setAttribute('data-dpr', dpr); // 動態寫入樣式 docEl.firstElementChild.appendChild(fontEl); fontEl.innerHTML = 'html{font-size:' + rem + 'px!important;}'; // 給js調用的,某一dpr下rem和px之間的轉換函數 window.rem2px = function(v) { v = parseFloat(v); return v * rem; }; window.px2rem = function(v) { v = parseFloat(v); return v / rem; }; window.dpr = dpr; window.rem = rem;
這種方式,能夠精確地算出不一樣屏幕所應有的rem基準值,缺點就是要加載這麼一段js代碼,但我的以爲是這是目前最好的方案了。
由於這個方案同時解決了三個問題:
說到佈局,天然就得回答一下最初的留下的那個問題:如何在css編碼中還原視覺稿的真實寬高?
前提條件:
750×1334
若是有一個區塊,在psd文件中量出:寬高750×300px的div,那麼如何轉換成rem單位呢?
公式以下:
rem = px / 基準值;
對於一個iphone6的視覺稿,它的基準值就是75(以前有提到);
因此,在肯定了視覺稿(即肯定了基準值)後,一般咱們會用less寫一個mixin,像這樣:
// 例如: .px2rem(height, 80); .px2rem(@name, @px){ @{name}: @px / 75 * 1rem; }
因此,對於寬高750×300px的div,咱們用less就這樣寫:
.px2rem(width, 750); .px2rem(height, 300);
轉換成html,就是這樣:
width: 10rem; // -> 750px height: 4rem; // -> 300px
最後由於dpr爲2,頁面scale了0.5,因此在手機屏幕上顯示的真實寬高應該是375×150
px,就剛恰好。
假若頁面並無scale 0.5,咱們的代碼就得這樣:
.px2rem(width, 375); .px2rem(height, 150);
這樣的寬高,咱們每每是這樣得來的:
750×1334
的視覺稿轉成375×667
的大小後,再去量這個區塊的大小(感受好傻)。750×1334
量得區塊寬高是750×300px後,再口算除以2(感受好麻煩)。最後給出一張沒有佈局適配(上圖)
和用rem佈局適配(下圖)
的對比圖:
(上面的手機分別是:iphone3gs, iphone5, iphone6)
很明顯能夠看出,rem適配的各個區塊的寬高都會隨着手機屏寬而改變,最最明顯的能夠看一下圖片列表那部分,最後一張圖視覺稿要求只出現一點點,rem佈局在任何屏幕下都顯示的很好。
既然上面的方案會使得頁面縮放(scale),對於頁面區塊的寬高,咱們能夠依賴高清視覺稿,由於視覺稿原本就×2了,咱們直接量就能夠了,那麼對於字體該如何處理呢?
對於字體縮放問題,設計師本來的要求是這樣的:任何手機屏幕上字體大小都要統一
,因此咱們針對不一樣的分辨率(dpr不一樣),會作以下處理:
font-size: 16px; [data-dpr="2"] input { font-size: 32px; }
(注意,字體不能夠用rem,偏差太大了,且不能知足任何屏幕下字體大小相同)
爲了方便,咱們也會用less寫一個mixin:
.px2px(@name, @px){ @{name}: round(@px / 2) * 1px; [data-dpr="2"] & { @{name}: @px * 1px; } // for mx3 [data-dpr="2.5"] & { @{name}: round(@px * 2.5 / 2) * 1px; } // for 小米note [data-dpr="2.75"] & { @{name}: round(@px * 2.75 / 2) * 1px; } [data-dpr="3"] & { @{name}: round(@px / 2 * 3) * 1px } // for 三星note4 [data-dpr="4"] & { @{name}: @px * 2px; } }
(注意:html的data-dpr屬性就是以前js方案裏面有提到的,這裏就有用處了)
根據經驗和測試,仍是會出現這些奇奇葩葩的dpr,這裏作了統一兼容~
用的時候,就像這樣:
.px2px(font-size, 32);
固然對於其餘css屬性,若是也要求不一樣dpr下都保持一致的話,也能夠這樣操做,如:
.px2px(padding, 20); .px2px(right, 8);
轉載自:http://div.io/topic/1092?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