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一年多時間,在華爲公司多位領導和一線產品技術專家嚴格審覈、人民郵電出版社的指導下,本人編著的兩部華爲HCIE官方指定培訓教材:《華爲MPLS技術學習指南》和《華爲MPLS ×××學習指南》即將於本月底或下月初上市,這是目前國內惟一兩部華爲設備MPLS方面的權威培訓教材,現把這兩部圖書的目錄搶先暴光,讓你們第一時間嚐鮮。
html
【說明】華爲HCNP認證培訓中×××方面的指定培訓教材《華爲×××學習指南》已於今年9月份正式上線熱銷中:https://item.jd.com/12174693.html (京東網)、http://product.dangdang.com/25160015.html (噹噹網)。加上之前出版的《華爲交換機學習指南》和《華爲路由器學習指南》(共已重印30餘次!),至此從HCNA到HCNP,再到HCIE,所有的5本華爲官方指定培訓教材已所有上市。本人實戰視頻課程中心:http://edu.51cto.com/lecturer/55153.html。有關實戰視頻課程學習及華爲認證培訓諮詢請加本人微信:windanet,或QQ羣:398772643。跨域
《華爲MPLS技術學習指南》目錄(頁碼與最終印刷版可能有些不同)安全
第1章 MPLS基礎1微信
1.1MPLS基礎2網絡
1.1.1 MPLS的起源2架構
1.1.2 MPLS網絡結構4app
1.1.3 MPLS標籤5框架
1.1.4 MPLS體系結構9ide
1.1.5 LSP簡介12學習
1.1.6 MPLS的主要應用14
1.2MPLS基本工做原理16
1.2.1 MPLS標籤動做16
1.2.2 MPLS報文轉發涉及到基本概念18
1.2.3 MPLS報文轉發流程19
1.2.4 MPLS對TTL的處理20
1.3LSP連通性檢測22
1.3.1 MPLS Ping/MPLS Tracert簡介23
1.3.2 MPLS Ping工做原理23
1.3.3 MPLS Tracert工做原理24
第2章 靜態LSP配置與管理26
2.1靜態LSP配置與管理27
2.1.1 建立靜態LSP27
2.1.2 配置靜態BFD檢測靜態LSP29
2.1.3 檢測靜態LSP的連通性35
2.1.4 靜態LSP及BFD檢測維護與管理37
2.1.5 AR路由器靜態LSP配置示例38
2.1.6 S交換機靜態LSP配置示例43
2.1.7 靜態BFD檢測靜態LSP配置示例48
2.2 靜態LSP創建不成功故障排除63
第3章 MPLS LDP基本功能配置與管理65
3.1LDP基礎及工做原理66
3.1.1 LDP基本概念66
3.1.2 LDP會話消息和兩個階段67
3.1.3 LDP會話的創建流程68
3.1.4 LDP的標籤發佈和管理71
3.1.5 LDP LSP的創建過程74
3.2 LDP必選基本功能配置與管理78
3.2.1 配置LDP必選基本功能79
3.2.2 LDP維護和管理命令82
3.2.3 LDP本地會話配置示例82
3.2.4 遠端LDP會話配置示例86
3.3 配置LDP可選基本功能88
3.3.1 配置LDP傳輸地址和PHP特性89
3.3.2 配置LDP會話的定時器90
3.3.3 配置標籤發佈和分配控制方式93
3.3.4 配置LDP自動觸發DoD請求功能95
3.3.5 LDP自動觸發DoD請求功能配置示例96
3.3.6 配置LDP標籤策略102
3.3.7 LDP Inbound策略配置示例105
3.3.8 LDP Outbound策略配置示例109
3.3.9 配置LDP LSP創建的觸發策略110
3.3.10 LSP創建的lsp-trigger觸發策略配置示例112
3.3.11 Transit LSP創建的觸發策略配置示例117
3.3.12 其餘LDP可選基本功能配置122
3.3.13 禁止向遠端對等體分配標籤配置示例125
3.4 LDP LSP創建典型故障排除132
第4章 MPLS LDP擴展功能配置與管理135
4.1 配置LDP跨域擴展136
4.2 LDP LSP的BFD檢測137
4.2.1 BFD for LDP LSP137
4.2.2 配置靜態BFD檢測LDP LSP138
4.2.3 配置動態BFD檢測LDP LSP143
4.2.4 BFD檢測LDP LSP維護和管理命令147
4.2.5 靜態BFD檢測LDP LSP配置示例147
4.2.6 動態BFD檢測LDP LSP配置示例152
4.3 LDP與路由聯動配置與管理156
4.3.1 配置LDP與靜態路由聯動156
4.3.2 LDP和靜態路由聯動配置示例158
4.3.3 配置LDP與IGP聯動163
4.3.4 LDP與IGP聯動管理命令168
4.3.5 LDP與OSPF聯動配置示例168
4.4 LDP FRR配置與管理173
4.4.1 LDP FRR的兩種實現方式174
4.4.2 LDP FRR的實現原理174
4.4.3 配置LDP FRR176
4.4.4 Manual LDP FRR配置示例181
4.4.5 LDP Auto FRR配置示例186
4.5 LDP GR配置與管理192
4.5.1 LDP GR工做原理192
4.5.2 配置LDP GR195
4.5.3 LDP GR配置示例198
4.6 LDP安全機制配置與管理202
4.6.1 LDP安全機制簡介203
4.6.2 配置LDP MD5認證204
4.6.3 配置LDP Keychain認證205
4.6.4 配置LDP GTSM211
4.6.5 LDP GTSM配置示例211
第5章 MPLS TE基本功能配置與管理215
5.1MPLS TE基礎216
5.1.1 MPLS TE簡介216
5.1.2 RSVP-TE簡介218
5.1.3 RSVP-TE消息類型219
5.1.4 RSVP-TE的對象類型220
5.1.5 RSVP-TE消息格式221
5.1.6 MPLTS TE隧道224
5.1.7 MPLS TE鏈路屬性225
5.1.8 MPLS TE隧道屬性226
5.1.9 MPLS TE框架231
5.2MPLS TE信息發佈原理232
5.2.1 MPLS TE信息內容232
5.2.2 OSPF TE233
5.2.3 IS-IS TE235
5.2.4 MPLS TE信息發佈236
5.3CR-LSP路徑計算237
5.4CR-LSP路徑的創建與切換239
5.4.1 CR-LSP的路徑創建原理240
5.4.2 CR-LSP路徑切換的Make-Before-Break機制242
5.5MPLS TE流量轉發243
5.6靜態MPLS TE隧道配置與管理245
5.6.1 使能MPLS TE246
5.6.2 配置MPLS TE隧道接口247
5.6.3 配置鏈路的帶寬248
5.6.4 配置靜態CR-LSP250
5.6.5 靜態CR-LSP配置管理252
5.6.6 靜態MPLS TE隧道配置示例252
5.7動態MPLS TE隧道配置與管理257
5.7.1使能MPLS TE和RSVP-TE257
5.7.2 配置MPLS TE隧道接口258
5.7.3 配置TE信息發佈259
5.7.4 配置MPLS TE隧道的約束條件262
5.7.5 配置MPLS TE路徑計算264
5.7.6 動態MPLS TE隧道配置管理266
5.7.7 動態MPLS TE隧道配置示例267
5.8 配置流量引入MPLS TE隧道272
5.8.1 自動路由配置與管理272
5.8.2經過轉發捷徑將流量引入TE隧道的配置示例275
5.8.3經過轉發鄰接將流量引入TE隧道的配置示例280
5.9 MPLS TE隧道維護286
第6章 MPLS TE參數調整配置與管理289
6.1調整RSVP-TE信令參數290
6.1.1 配置RSVP資源預留風格290
6.1.2 配置RSVP-TE預留確認291
6.1.3 配置RSVP的狀態定時器291
6.1.4 使能RSVP-TE摘要刷新功能292
6.1.5 配置RSVP的Hello擴展294
6.1.6 配置RSVP消息格式296
6.1.7 配置RSVP認證298
6.1.8 RSVP-TE參數調整管理303
6.1.9 RSVP認證配置示例303
6.2調整CR-LSP的路徑選擇308
6.2.1配置CSPF的仲裁方法308
6.2.2 配置選路使用的度量309
6.2.3 配置CR-LSP的跳數限制值310
6.2.4 配置路由鎖定311
6.2.5 配置管理組和親和屬性312
6.2.6 配置CR-LSP和Overload聯動功能313
6.2.7 配置失效鏈路定時器315
6.2.8 配置帶寬的泛洪閾值316
6.2.9 調整CR-LSP路徑選擇的配置管理317
6.2.10 MPLS TE隧道屬性配置示例317
6.3調整MPLS TE隧道的創建326
6.3.1 配置環路檢測327
6.3.2 配置記錄路由和標籤327
6.3.3 配置CR-LSP重優化327
6.3.4 配置隧道重建329
6.3.5 配置RSVP信令延遲觸發功能和隧道優先級329
第7章 MPLS TE可靠×××配置與管理331
7.1CR-LSP備份配置與管理332
7.1.1 CR-LSP備份實現原理332
7.1.2 CR-LSP備份配置任務334
7.1.3 建立備份CR-LSP335
7.1.4 配置流量強制切換337
7.1.5 配置熱備份CR-LSP動態帶寬保護功能337
7.1.6 配置逃生路徑338
7.1.7 CR-LSP備分配置管理339
7.1.8 CR-LSP熱備份配置示例339
7.2BFD for MPLS TE配置與管理347
7.2.1 BFD for MPLS TE簡介347
7.2.2 靜態BFD for CR-LSP配置與管理349
7.2.3 配置動態BFD for CR-LSP354
7.2.4 調整入節點BFD檢測參數356
7.2.5 BFD for CR-LSP配置管理357
7.2.6 靜態BFD for CR-LSP配置示例359
7.2.7 動態BFD for CR-LSP配置示例362
第8章 MPLS QoS配置與管理365
8.1MPLS QoS基礎366
8.1.1 MPLS DiffServ簡介366
8.1.2 Diffserv域367
8.1.3 MPLS DiffServ的工做模式368
8.1.4 MPLS QoS在×××業務中的應用371
8.2MPLS QoS配置與管理373
9.2.1 配置MPLS公網隧道標籤優先級映射374
9.2.2 配置MPLS私網支持的DiffServ模式378
9.2.3 L3××× MPLS QoS配置示例380
第9章 MPLS DS-TE配置與管理390
9.1DS-TE基礎及工做原理391
9.1.1 MPLS DS-TE的產生背景391
9.1.2 MPLS DS-TE基本概念393
9.1.3 LSP搶佔和TE-Class映射394
9.1.4 DS-TE中的帶寬類型395
9.1.5 DS-TE帶寬約束模型396
9.1.6 DS-TE差分服務方案399
9.1.7 DS-TE模式及切換400
9.1.8 DS-TE CR-LSP創建和業務調度401
9.2 靜態DS-TE隧道配置與管理403
9.2.1 靜態DS-TE的配置任務403
9.2.2 配置DS-TE模式和帶寬約束模型404
9.2.3配置TE-Class映射表和鏈路帶寬405
9.2.4配置靜態CR-LSP並指定帶寬408
9.2.5配置接口信任的報文優先級411
9.2.6配置CT與業務類型的映射關係以及調度方式411
9.2.7DS-TE隧道配置管理414
9.2.8Non-IETF模式的MAM模型靜態DS-TE配置示例414
9.3動態DS-TE隧道配置與管理428
9.3.1配置動態DS-TE隧道的約束條件429
9.3.2RDM模型IETF模式的動態DS-TE配置示例432
《華爲MPLS ×××學習指南》目錄(頁碼與最終印刷版可能有些不同)
第1章 BGP/MPLS IP ×××基礎1
1.1BGP/MPLS IP ×××基礎2
1.1.1 理解BGP/MPLS IP ×××2
1.1.2 BGP/MPLS IP ×××基本組成3
1.1.3 BGP/MPLS IP ×××的基本概念4
1.1.4 BGP/MPLS IP ×××基本組網結構11
1.1.5 BGP/MPLS IP ×××主要應用15
1.2BGP/MPLS IP ×××工做原理20
1.2.1 PE間×××-IPv4路由發佈原理21
1.2.2 ×××-IPv4路由發佈示例25
1.2.3 BGP/MPLS IP ×××的報文轉發26
第2章 基本BGP/MPLS IP ×××配置與管理30
2.1基本BGP/MPLS IP ×××配置與管理31
2.1.1 基本BGP/MPLS IP ×××配置任務31
2.1.2 配置PE間使用MP-IBGP32
2.1.3 配置PE上的×××實例33
2.1.4 配置PE接口與×××實例綁定39
2.1.5 基本BGP/MPLS IP ×××管理命令40
2.2配置PE和CE間路由交換41
2.2.1 配置PE和CE間使用EBGP42
2.2.2 PE和CE間使用BGP路由的BGP/MPLS IP ×××的配置示例46
2.2.3 配置PE和CE間使用IBGP55
2.2.4 配置PE和CE間使用靜態路由56
2.2.5 PE和CE間使用靜態路由的BGP/MPLS IP ×××的配置示例57
2.2.6 配置PE和CE間使用RIP64
2.2.7 PE和CE間使用RIP路由的BGP/MPLS IP ×××的配置示例65
2.2.8 配置PE和CE間使用OSPF69
2.2.9 PE和CE間使用OSPF路由的BGP/MPLS IP ×××的配置示例72
2.2.10 配置PE和CE間使用IS-IS75
2.2.11 BGP/MPLS IP ×××地址空間重疊的配置示例77
2.3配置Hub and Spoke85
2.3.1 Hub and Spoke配置任務85
2.3.2 配置PE與CE間的路由交換87
2.3.3 Hub and Spoke BGP/MPLS IP ×××的配置示例89
2.4路由反射器優化×××骨幹層配置與管理96
2.4.1 配置RR與其全部客戶機PE創建MP-IBGP鏈接96
2.4.2 配置BGP-×××v4路由反射功能98
2.4.3 路由反射器優化×××骨幹層的配置管理99
2.4.4 雙反射器優化×××骨幹層配置示例100
2.5BGP/MPLS IP ×××網絡不通的故障排除108
基本BGP/MPLS IP ×××配置與管理30
2.1基本BGP/MPLS IP ×××配置與管理31
2.1.1 基本BGP/MPLS IP ×××配置任務31
2.1.2 配置PE間使用MP-IBGP32
2.1.3 配置PE上的×××實例33
2.1.4 配置PE接口與×××實例綁定39
2.1.5 基本BGP/MPLS IP ×××管理命令40
2.2配置PE和CE間路由交換41
2.2.1 配置PE和CE間使用EBGP42
2.2.2 PE和CE間使用BGP路由的BGP/MPLS IP ×××的配置示例46
2.2.3 配置PE和CE間使用IBGP55
2.2.4 配置PE和CE間使用靜態路由56
2.2.5 PE和CE間使用靜態路由的BGP/MPLS IP ×××的配置示例57
2.2.6 配置PE和CE間使用RIP64
2.2.7 PE和CE間使用RIP路由的BGP/MPLS IP ×××的配置示例65
2.2.8 配置PE和CE間使用OSPF69
2.2.9 PE和CE間使用OSPF路由的BGP/MPLS IP ×××的配置示例72
2.2.10 配置PE和CE間使用IS-IS75
2.2.11 BGP/MPLS IP ×××地址空間重疊的配置示例77
2.3配置Hub and Spoke85
2.3.1 Hub and Spoke配置任務85
2.3.2 配置PE與CE間的路由交換87
2.3.3 Hub and Spoke BGP/MPLS IP ×××的配置示例89
2.4路由反射器優化×××骨幹層配置與管理96
2.4.1 配置RR與其全部客戶機PE創建MP-IBGP鏈接96
2.4.2 配置BGP-×××v4路由反射功能98
2.4.3 路由反射器優化×××骨幹層的配置管理99
2.4.4 雙反射器優化×××骨幹層配置示例100
2.5BGP/MPLS IP ×××網絡不通的故障排除108
第3章 跨域BGP/MPLS IP ×××配置與管理110
3.1跨域BGP/MPLS IP ×××簡介111
3.2跨域×××-OptionA方式配置與管理112
3.2.1 跨域×××-OptionA方式簡介112
3.2.2 跨域×××-OptionA方式路由發佈原理113
3.2.3 跨域×××-OptionA的報文轉發原理115
3.2.4 跨域×××-OptionA的特色117
3.2.5 配置跨域×××-OptionA117
3.2.6 跨域×××-OptionA配置管理118
3.2.7 OptionA方式跨域×××配置示例118
3.3跨域×××-OptionB方式配置與管理126
3.3.1 跨域×××-OptionB方式簡介127
3.3.2 跨域×××-OptionB的路由發佈原理128
3.3.3 跨域×××-OptionB的報文轉發原理129
3.3.4 跨域×××-OptionB的主要特色130
3.3.5 跨域×××-OptionB的配置任務130
3.3.6 配置跨域×××-OptionB131
3.3.7 跨域×××-OptionC配置管理138
3.3.8 OptionB方式跨域×××配置示例138
3.4跨域×××-OptionC方式配置與管理146
3.4.1 跨域×××-Option C方式的基本工做機制146
3.4.2 跨域×××-OptionC的公網隧道創建148
3.4.3 跨域×××-OptionC的路由發佈原理149
3.4.4 跨域×××-OptionC的報文轉發原理150
3.4.5 跨域×××-OptionC的主要特色151
3.4.6 跨域×××-OptionC配置任務152
3.4.7 配置跨域×××-OptionC方案一153
3.4.8 配置跨域×××-OptionC方案二159
3.4.9 跨域×××-OptionC方案配置管理162
3.4.10 OptionC方案一跨域×××配置示例162
3.4.12 OptionC方案二跨域×××配置示例171
第4章 BGP/MPLS IP ×××擴展功能配置與管理182
4.1MCE配置與管理183
4.1.1 MCE的產生背景183
4.1.2 MCE實現原理184
4.1.3 配置MCE與Site間的路由184
4.1.4 配置MCE與PE間的路由191
4.1.5 MCE配置示例195
4.2Ho×××配置與管理203
4.2.1 Ho×××的產生背景203
4.2.2 Ho×××工做原理203
4.2.3 配置Ho×××207
4.2.4 Ho×××配置示例208
4.3隧道策略配置與管理215
4.3.1 三種×××隧道215
4.3.2 隧道策略和隧道選擇器216
4.3.3 隧道策略配置任務217
4.3.4 配置並應用隧道策略218
4.3.5 配置並應用隧道選擇器221
4.3.6 隧道策略配置管理命令224
4.3.7 應用於L3×××的隧道策略配置示例224
第5章 VLL基礎及CCC和Martini方式VLL配置與管理234
5.1 VLL基礎及工做原理235
5.1.1 VLL引入背景及主要優點235
5.1.2 VLL的基本架構237
5.1.3 AC接口分類及鏈接238
5.1.4 VLL的報文封裝和解封裝239
5.1.5 VLL的主要應用242
5.2 配置二層模式子接口243
5.2.1 配置二層Dot1q終結子接口243
5.2.2 配置二層QinQ終結子接口245
5.2.3 配置QinQ Mapping子接口248
5.2.4 配置VLAN Stacking子接口249
5.3 CCC方式VLL配置與管理250
5.3.1 CCC方式VLL簡介251
5.3.2 配置CCC本地鏈接252
5.3.3 配置CCC遠程鏈接253
5.3.4 CCC方式VLL配置管理256
5.3.5 以三層物理接口爲AC接口的CCC本地鏈接配置示例256
5.3.6 以VLANIF接口爲AC接口的CCC本地鏈接配置示例260
5.3.7 以VLANIF接口爲AC接口的CCC遠程鏈接配置示例265
5.4 Martini方式VLL配置與管理271
5.4.1 Martini方式VLL簡介271
5.4.2 PW的創建和拆除流程272
5.4.3 VLL的報文轉發流程274
5.4.4 Martini方式VLL的VC信息交互信令276
5.4.5 配置Martini方式VLL277
5.4.6 建立PW模板並配置PW模板屬性280
5.4.7 Martini方式VLL配置管理281
5.4.8 以三層物理接口爲AC接口的Martini方式VLL配置示例281
5.4.10 以VLANIF爲AC接口的Martini方式VLL配置示例286
5.4.11 以Dot1q終結子接口爲AC接口的Martini方式VLL配置示例291
5.4.12 使用MPLS TE隧道的Martini方式VLL配置示例296
第6章 SVC和Kompella方式VLL配置與管理303
6.1 SVC方式VLL配置與管理304
6.1.1 SVC方式VLL簡介304
6.1.2 配置SVC方式VLL305
6.1.3 SVC方式VLL配置管理307
6.1.4 以三層物理接口爲AC接口的SVC方式VLL配置示例307
6.1.4 以VLANIF接口爲AC接口的SVC方式VLL多PW配置示例311
6.2 Kompella方式VLL319
6.2.1 Kompella方式VLL簡介319
6.2.2 VC標籤塊簡介320
6.2.3 VC信息的交互信令322
6.2.4 PW的創建與拆除流程323
6.2.5 VC標籤的計算325
6.2.6 VC標籤計算的示例327
6.2.7 新增標籤塊的示例329
6.2.8 配置Kompella方式VLL331
6.2.9 Kompella方式VLL本地鏈接配置示例337
6.2.10 Kompella方式VLL遠程鏈接配置示例340
6.3 VLL鏈接故障檢測與排除346
6.3.1 VLL鏈接故障檢測346
6.3.2 CCC方式CE間不能通訊的故障排除350
6.3.3 Martini方式CE間不能通訊的故障排除351
第7章 PWE3配置與管理354
7.1 PWE3基礎355
7.1.1 PWE3基本架構355
7.1.2 PWE3的分類357
7.1.3 動態PW的創建、維護和拆除358
7.1.4 控制字361
7.1.5 PWE3的主要應用362
7.2 Ethernet PWE3配置與管理364
7.2.1 配置靜態PW364
7.2.2 配置動態PW367
7.2.3 配置PW交換368
7.2.4 PWE3配置管理371
7.2.5 單跳動態PW配置示例371
7.2.6 純靜態PW多跳配置示例375
7.2.7 純動態PW多跳配置示例380
7.2.8 靜動混合多跳PW配置示例385
7.3 TDM PWE3配置與管理388
7.3.1 TDM PWE3配置任務388
7.3.2 配置8SA接口卡中Serial AC接口透傳TDM信元389
7.3.3 配置6E&M接口卡中的E&M AC接口透傳TDM信元394
7.3.4 配置8E1T1-M接口卡CE1/PRI AC接口透傳TDM信元396
7.3.5 配置8E1T1-F接口卡E1-F AC接口透傳TDM信元402
7.3.6 配置TDM PW模板405
7.3.7 配置TDM PWE3的PW407
7.3.8 8E1T1-M接口卡的TDM PWE3配置示例409
7.3.9 8SA接口卡的TDM PWE3配置示例415
7.4 PWE3故障檢測與排除418
7.4.1 檢測PW的連通性418
7.4.2 CE間不能通訊的故障排除418
第8章 VPLS基礎及Martini方式VPLS配置與管理421
8.1 VPLS基礎422
8.1.1 VPLS引入背景422
8.1.2 VPLS基本結構423
8.1.3 VPLS的報文轉發原理425
8.1.4 VPLS報文的封裝方式426
8.1.5 VPLS的報文封裝/解封裝流程427
8.1.6 VPLS對報文中P-Tag的處理方式429
8.1.7 VPLS的MAC地址管理430
8.1.8 VPLS的環路避免機制433
8.2 VPLS的PW信令協議及工做原理433
8.2.1 LDP方式的VPLS工做原理434
8.2.2 BGP方式的VPLS工做原理435
8.2.3 BGP AD方式的VPLS工做原理437
8.3 Martini方式的VPLS配置與管理439
8.3.1 建立VSI並配置LDP信令439
8.3.2 配置VSI與AC接口的綁定442
8.3.3 Martini方式的VPLS的配置管理450
8.3.4 以VLANIF接口爲AC接口的Martini方式VPLS配置示例451
8.3.5 以Dot1q終結子接口爲AC接口的Martini方式VPLS配置示例456
8.3.6 混合類型AC接口的Marini方式VPLS配置示例463
第9章 Kompella和BGP AD方式VPLS配置與管理471
9.1 Kompella方式的VPLS配置與管理472
9.1.1 使能BGP對等體交換VPLS信息的能力472
9.1.2 建立VSI並配置BGP信令474
9.1.3 配置與其餘廠商設備互通477
9.1.4 配置Kompella方式VPLS路由反射器479
9.1.5 Kompella方式的VPLS的配置管理480
9.1.6 Kompella方式VPLS配置示例480
9.2 BGP AD方式的VPLS配置與管理486
9.2.1使能BGP對等體交換VPLS成員信息的能力487
9.2.2 建立VSI並配置BGP AD信令487
9.2.3 復位BGP L2×××-AD相關的BGP鏈接488
9.2.4 BGP AD方式的VPLS配置管理489
9.2.5 BGP AD方式VPLS配置示例490
9.3 HVPLS配置與管理498
9.3.1 HVPLS的產生背景498
9.3.2 HVPLS的接入方式499
9.3.3 HVPLS接入鏈路的備份501
9.3.4 配置LDP方式的HVPLS502
9.3.5 HVPLS配置管理504
9.3.6 LDP方式的HVPLS配置示例505
9.4 VPLS典型故障排除511
9.4.1 Martini方式VPLS的VSI不能Up的故障排除511
9.4.2 Kompella方式VPLS的VSI不能Up的故障排除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