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目的,成功是手段》

《幸福是目的,成功是手段》

幸福感

           人的幸福感有多重來源,並且不一樣的人還會有所不一樣,好比男歡女愛、財富、成就和影響力均可以讓咱們感到幸福。不過學者們認爲,幸福感的本源只有兩個——基因的傳承和影響力。變量

           人和其餘任何物種同樣,都擔負着傳承基因的使命,所以當人們看到本身的生命能夠經過基因一代代延續時,會不自覺地展開會心的微笑。不過這種幸福任何動物都有,人終究仍是高於其餘動物的追求,那就是他的存在和行爲能夠給世界留下烙印或者創造快樂,但咱們知道咱們本身的所做所爲給世界帶來了或多或少的正面影響時,會有一種發自心裏的高興。而人的影響力正是由其做爲的寬度、深度和長度所決定的。方法

           蘇聯文豪高爾基講過一句話,「 給總比拿要快樂的多 」。爲何美國的富豪會大量的捐款給大學、醫院和其餘慈善機構,由於他們可以得到給予所帶來的幸福感。當他們能看到本身的錢能在寬度、深度和長度上影響將來的時候,必定比掙到錢時感到更加快樂。相反,不少中國人都不肯意捐錢,由於看不到這種行爲的影響力。捐了錢的最好的狀況只不過是把名字刻在(大樓)石頭上而已。一個社會要想增長民衆的幸福感,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確定每一個人的成就,讓他們感受到本身是在給予。時間

世界並無欠你什麼

          寒窗苦讀只是一種讀書態度,這種態度是好的,可是社會競爭是一種很是複雜的長期系統性的競賽,寒窗苦讀只是成功的因素之一,和經濟條件好、智商高、出身好、長得美同樣,都只是其中的一個變量而已,而命運是多個變量互動的結果。由於寒窗苦讀因此全世界都欠你錢的三觀,早一天毀掉比晚一天毀掉好。底層

          首先,社會是分層次的。爲了簡單起見,咱們不妨假設社會分爲100層,站在金字塔尖的是第一層,最底下的是地100層。固然有人可能會說,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不分層、很平等,可是其實並非這樣的。在那個年代,農村和城市之間有一條沒法逾越的鴻溝,農民進城被稱爲 「 盲流 」 。事實上,在任何國家、任什麼時候代,社會都是分層的。稍微好一點的社會只不過是有一條上下層之間的通道,讓人員能夠流動而已。咱們今天所處在的社會,能夠不只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社會,橫向對比在全世界也算是相對公平的社會,所以纔會有 「 逆襲 」 這個詞的出現。處在底層的人,首先要認清楚這個現實,纔能有但願。系統

          其次,咱們來談談逆襲這件事,逆襲者的目標無非是在金子塔往高處多走幾層。沒有一個國家,一個社會,會每過兩年就會把現有的金子塔打碎,而後在隨機的建造一個,那樣的社會被稱爲動盪不安。所以即便通過了十年寒窗苦讀的人,也不要期望大學畢業時金字塔會被打碎,而後你們從新搶位置。在美國,20%最底層的人,只有4%的人最終能夠進入最上層的行列,這個比例是很是低的。所以,咱們可以經過努力往上擠幾層就已經很好了,並且只要方法得當,仍是能夠作到的。

          咱們假定,一我的目前處於第七十層,他相比第69層的人有必定明顯的劣勢,家境也好,智力也好,顏值也好,運氣也好,總之是有差距。若是他努力的程度和第69層的人同樣,會是什麼結果呢?他最多待在第70層,甚至會跌倒第71層,由於下面一層的人可能會更努力或者遇到了更好的運氣,佔據了他的位置。不少逆襲者的誤區在於,只看到了本身的努力,而沒有看到別人的努力。另外,因爲第69層的人佔有某種優點,所以他付出80%的努力,產生的結果可能比第70層試圖逆襲的人還要好,因此逆襲不成功是常態,成功的反而是少數。

          慶幸的是,絕大部分人在一輩子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處在鬆懈狀態,而達不到80%的努力程度,這纔給了逆襲者機會。不過處在第十層的人可能只須要付出10%的努力,產生的結果都比那些第70層人付出的100%的努力結果要更好,所以,逆襲也要講求實際,「 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的狀況很是少見。美國商務部前部長駱家輝在當選華盛頓州州長時講,從他爺爺家到州長家的府邸只有100米的距離,可是他們家人走了兩代人的時間。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