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法則,二八法則。(轉)


   「三七」法則之一是「軟件解決方案中,30%的代碼是基本功能和算法,70%是實現異常處理」。

  這裏談的是技術開發中的取向問題。一種新技術的產生,通常是源於人們對舊技術的缺陷產生不滿。但新技術在解決這些缺陷的同時,可能又會帶來新問題。如,與既有技術和系統的兼容(好比3G移動通信與GSM的平滑過渡問題)、誤操做和系統故障帶來的容錯性、技術先進性帶來的其餘負面成本(好比ATM的信元頭開銷)厖這些均可能成爲新技術脆弱性的表徵。若是不是系統地開發新技術、揚長避短地使用新技術、不斷在實踐中修正新技術,這種技術就可能由於市場的消化不良而被拒絕吸取。

  「三七」法則之二是「實施大型解決方案,三分靠技術,七分靠管理」。

  IT業強調技術的先進性無可厚非,但科學的企業管理、項目管理一樣不可缺。業內有些人認爲IT企業的成功就是「技術先進+打包上市」,實在過於理想化。其實激烈競爭中的市場,項目的獲取當然艱難,實施的完美更是不易。這時前臺後臺、對內對外、物流商流的配套管理至關重要,所以纔有ERP(企業資源計劃)、CRM(客戶關係管理)、SCM(供應鏈管理)這些管理平臺應運而生。管理不到位,技術的優點也不能充分發揮;管理到位,不但項目實施順利,並且節約時間、工本,在客戶方面也容易造成良性反饋,帶來項目擴容效應。

  「三七」法則之三是「IT企業70%左右的收入來自業務量最大的30%的客戶羣」。

  從經濟分析的觀點來看,這是規模效應的一種。就拿數據傳輸來說,若是客戶的業務量大且穩定,效益確定不錯,即使收費標準低一些,運營商也是夢寐以求。而通常網站那樣的離散性業務特色,決定了吸引的可能是散戶,單個用戶需求量小、需求時間不定,網站必須掌握大量用戶才能賺錢。可是收入全集中在大客戶上,損失一個就影響巨大。所以客戶羣的定位與收入的關係,是一門很深的學問。
算法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