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在簡書上已經寫超過500篇了,結果由於簡書違反法律致使我也受牽連,莫名其妙的把個人一週總結,這種徹底不可能侵權的東西也給我屏蔽了,另外屏蔽個人幾篇文章也都是沒有抄襲,沒有轉載,也不違法的東西,這是簡書平臺很差好運營的結果。不事後面我可能不在簡書上寫博客了,也就算了。架構
在15年10-10日的時候,寫過爲何要寫博客的這篇文章:學習
如今已通過去三年半的時間了,在網上也留下了不少的記錄,不過好像尚未一篇10W+,一方面是本身火候還不夠,另外當初寫文章的目的就是爲了提高本身。博客
我有聽到這樣的聲音,有人說:「網上的那些博客都是抄來抄去的,看了也沒什麼用」,「不少人都是複製別人的一大段,拿來當本身的用。」class
對於這樣的聲音,我很差去迴應什麼,刻意的說本身沒有複製別人的,沒有轉載,反而給人一種很怪的感受,另外若是有人已經抱有這樣的想法,你也很差去改變什麼。原理
其實寫博客以前,咱們應該問本身爲何要寫博客?進階
對於我來講,我不是計算機專業出身的,有不少知識相比於科班的人來講,可能消化吸取慢一點,或者忘記了,也或者沒有人與我討論。寫博客,其實就是我梳理本身知識點的一個過程,寫的東西大都是我對這個知識點的理解。一方面能夠檢驗我有沒有懂這個知識點,另一方面再後續過了好久後,我還記得本身曾經寫過相關的文章,而後翻出來再查閱。技術
若是是真的認真寫文章,不是作作樣子,對本身的收益很明顯:經驗
想必大部分人都聽過:總結
天天進步0.01,365天以後,(1+0.01)^365 ≈ 37
天天退步0.01,365天以後,(1-0.01)^365 ≈ 0.02
天天持續的去突破本身,讓本身有一點點的進步,效果就是這麼的明顯。
由於我我的寫的技術文章比較多,因此在技術上的進步會比較多一些,人在一個領域內都會對一些東西作一些突破,好比鯉魚躍龍門是一種進階,工程師從初級 => 中級 => 高級 => 資深/架構 => 專家也是一個個的過程
其實博客帶給了我這種進階的過程,在我剛開始學習的時候,我會想學不少的技術來持續的填充本身,以便讓本身從初級=>中級。
在我掌握了不少技術以後,發現大部分的技術都是相似,其實學習技術的過程沒有那麼的複雜,學習技術不是重點,也能夠說不是在學習了,而是你爲何要深刻這種技術,更多的會作一種工程性與實踐的思考。
若是你想採用某種技術,那麼決定了以後,就要深刻的挖掘技術內部的原理及方方面面,而不是僅僅的停留在使用的層面,你須要爲你所作的東西進行負責,在出現意外的狀況下能最快的定位與解決問題。這個也是一種思惟方式的轉變。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在技術儲備足夠的狀況下再也不執迷於掌握了多少種技術,這就是從中級=>高級的過程。
寫博客會讓我對平時工做的東西,作一些總結,對問題進行回顧,並但願能讓本身所遇到的東西以經驗的形式分享出去,這會讓本身對所作的事情作一種再加工,不是說生活中的事情過去了,就沒了。對生活,工做的提煉,就是提高本身的過程。
上面囉嗦了一大堆,都是順着本身的思路在寫。我主要就說幾點:
不知道在簡書還會寫多久,但知道沒有多少的時日了,簡書在這幾年間伴隨着我一路的升級打怪(自嗨),過段時間須要在本身的領域內施展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