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的創始人爲吉多·範羅蘇姆(Guido van Rossum)。1989年的聖誕節期間,吉多·範羅蘇姆(中文名字:龜叔)爲了在阿姆斯特丹打發時間,決心開發一個新的腳本解釋程序,做爲ABC語言的一種繼承。 html
(龜叔:2005年加入谷歌至2012年,2013年加入Dropbox直到如今,依然掌握着Python發展的核心方向,被稱爲仁慈的獨裁者)。java
2017年7月的TIOBE排行榜,Python已經佔據第四的位置, Python崇尚優美、清晰、簡單,是一個優秀並普遍使用的語言。python
由上圖可見,Python總體呈上升趨勢,反映出Python應用愈來愈普遍而且也逐漸獲得業內的承認!!!linux
Python能夠應用於衆多領域,如:數據分析、組件集成、網絡服務、圖像處理、數值計算和科學計算等衆多領域。目前業內幾乎全部大中型互聯網企業都在使用Python,如:Youtube、Dropbox、BT、Quora(中國知乎)、豆瓣、知乎、Google、Yahoo!、Facebook、NASA、百度、騰訊、汽車之家、美團等。nginx
目前Python主要應用領域:c++
Python在一些公司的應用: 程序員
python發展史web
編程語言主要從如下幾個角度爲進行分類,編譯型和解釋型、靜態語言和動態語言、強類型定義語言和弱類型定義語言,每一個分類表明什麼意思呢,咱們一塊兒來看一下。算法
2.1 編譯型與解釋型。shell
編譯器是把源程序的每一條語句都編譯成機器語言,並保存成二進制文件,這樣運行時計算機能夠直接以機器語言來運行此程序,速度很快;
而解釋器則是隻在執行程序時,才一條一條的解釋成機器語言給計算機來執行,因此運行速度是不如編譯後的程序運行的快的.
這是由於計算機不能直接認識並執行咱們寫的語句,它只能認識機器語言(是二進制的形式)
編譯型
優勢:編譯器通常會有預編譯的過程對代碼進行優化。由於編譯只作一次,運行時不須要編譯,因此編譯型語言的程序執行效率高。能夠脫離語言環境獨立運行。
缺點:編譯以後若是須要修改就須要整個模塊從新編譯。編譯的時候根據對應的運行環境生成機器碼,不一樣的操做系統之間移植就會有問題,須要根據運行的操做系統環境編譯不一樣的可執行文件。
解釋型
優勢:有良好的平臺兼容性,在任何環境中均可以運行,前提是安裝瞭解釋器(虛擬機)。靈活,修改代碼的時候直接修改就能夠,能夠快速部署,不用停機維護。
缺點:每次運行的時候都要解釋一遍,性能上不如編譯型語言。
2.2動態語言和靜態語言
一般咱們所說的動態語言、靜態語言是指動態類型語言和靜態類型語言。
(1)動態類型語言:動態類型語言是指在運行期間纔去作數據類型檢查的語言,也就是說,在用動態類型的語言編程時,永遠也不用給任何變量指定數據類型,該語言會在你第一次賦值給變量時,在內部將數據類型記錄下來。Python和Ruby就是一種典型的動態類型語言,其餘的各類腳本語言如VBScript也多少屬於動態類型語言。
(2)靜態類型語言:靜態類型語言與動態類型語言恰好相反,它的數據類型是在編譯其間檢查的,也就是說在寫程序時要聲明全部變量的數據類型,C/C++是靜態類型語言的典型表明,其餘的靜態類型語言還有C#、JAVA等。
2.3強類型定義語言和弱類型定義語言
(1)強類型定義語言:強制數據類型定義的語言。也就是說,一旦一個變量被指定了某個數據類型,若是不通過強制轉換,那麼它就永遠是這個數據類型了。舉個例子:若是你定義了一個整型變量a,那麼程序根本不可能將a看成字符串類型處理。強類型定義語言是類型安全的語言。
(2)弱類型定義語言:數據類型能夠被忽略的語言。它與強類型定義語言相反, 一個變量能夠賦不一樣數據類型的值。
強類型定義語言在速度上可能略遜色於弱類型定義語言,可是強類型定義語言帶來的嚴謹性可以有效的避免許多錯誤。另外,「這門語言是否是動態語言」與「這門語言是否類型安全」之間是徹底沒有聯繫的!
例如:Python是動態語言,是強類型定義語言(類型安全的語言); VBScript是動態語言,是弱類型定義語言(類型不安全的語言); JAVA是靜態語言,是強類型定義語言(類型安全的語言)。
經過上面這些介紹,咱們能夠得出,python是一門動態解釋性的強類型定義語言。
先看優勢
再看缺點:
當咱們編寫Python代碼時,咱們獲得的是一個包含Python代碼的以.py
爲擴展名的文本文件。要運行代碼,就須要Python解釋器去執行.py
文件。
因爲整個Python語言從規範到解釋器都是開源的,因此理論上,只要水平夠高,任何人均可以編寫Python解釋器來執行Python代碼(固然難度很大)。事實上,確實存在多種Python解釋器。
CPython
當咱們從Python官方網站下載並安裝好Python 3.6後,咱們就直接得到了一個官方版本的解釋器:CPython。這個解釋器是用C語言開發的,因此叫CPython。在命令行下運行python
就是啓動CPython解釋器。
CPython是使用最廣的Python解釋器。教程的全部代碼也都在CPython下執行。
IPython
IPython是基於CPython之上的一個交互式解釋器,也就是說,IPython只是在交互方式上有所加強,可是執行Python代碼的功能和CPython是徹底同樣的。比如不少國產瀏覽器雖然外觀不一樣,但內核其實都是調用了IE。
CPython用>>>
做爲提示符,而IPython用In [
序號
]:
做爲提示符。
PyPy
PyPy是另外一個Python解釋器,它的目標是執行速度。PyPy採用JIT技術,對Python代碼進行動態編譯(注意不是解釋),因此能夠顯著提升Python代碼的執行速度。
絕大部分Python代碼均可以在PyPy下運行,可是PyPy和CPython有一些是不一樣的,這就致使相同的Python代碼在兩種解釋器下執行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結果。若是你的代碼要放到PyPy下執行,就須要瞭解PyPy和CPython的不一樣點。
Jython
Jython是運行在Java平臺上的Python解釋器,能夠直接把Python代碼編譯成Java字節碼執行。
IronPython
IronPython和Jython相似,只不過IronPython是運行在微軟.Net平臺上的Python解釋器,能夠直接把Python代碼編譯成.Net的字節碼。
小結:
Python的解釋器不少,但使用最普遍的仍是CPython。若是要和Java或.Net平臺交互,最好的辦法不是用Jython或IronPython,而是經過網絡調用來交互,確保各程序之間的獨立性。
windows下安裝Python(手動添加環境變量)以2.7版本舉例:
windows:
1
2
3
4
5
6
7
|
1
、下載安裝包
https:
/
/
www.python.org
/
downloads
/
2
、安裝
默認安裝路徑:C:\python27
3
、配置環境變量
【右鍵計算機】
-
-
》【屬性】
-
-
》【高級系統設置】
-
-
》【高級】
-
-
》【環境變量】
-
-
》【在第二個內容框中找到 變量名爲Path 的一行,雙擊】
-
-
> 【Python安裝目錄追加到變值值中,用 ; 分割】
如:原來的值;C:\python27,切記前面有分號
|
windows下安裝Python(自動添加環境變量)以3,.5版本的舉例:
1. 官網下載:https://www.python.org/downloads/windows/
2. 選擇版本。
3. 自動添加環境變量。
4. 更改完成。
5. 點擊安裝便可。
linux:
1
2
3
|
無需安裝,原裝Python環境
ps:若是自帶
2.6
,請更新至
2.7
|
在d盤下建立一個t1.py文件內容是:
print('hello world')
打開windows命令行輸入cmd,肯定後 寫入代碼python d:t1.py
您已經運行了第一個python程序, 即:終端---->cmd-----> python 文件路徑。 回車搞定~
上一步中執行 python d:t1.py 時,明確的指出 t1.py 腳本由 python 解釋器來執行。
若是想要相似於執行shell腳本同樣執行python腳本,例: ./t1.py
,那麼就須要在 hello.py 文件的頭部指定解釋器,以下:
1
2
3
|
#!/usr/bin/env python
print
"hello,world"
|
如此一來,執行: ./t1.py
便可。
ps:執行前需給予t1.py 執行權限,chmod 755 t1.py
單行註釋:# 被註釋內容
多行註釋:'''被註釋內容''',或者"""被註釋內容"""
變量是什麼? 變量:把程序運行的中間結果臨時的存在內存裏,以便後續的代碼調用。
4.一、聲明變量
lux = '魯迅本人'
上述代碼聲明瞭一個變量,變量名爲: lux,變量name的值爲:"魯迅本人"
變量的做用:暱稱,其代指內存裏某個地址中保存的內容
4.二、變量定義的規則:
4.三、推薦定義方式
#駝峯體 AgeOfOldboy = 56 NumberOfStudents = 80 #下劃線 age_of_oldboy = 56 number_of_students = 80
你以爲哪一種更清晰,哪一種就是官方推薦的,我想你確定會先第2種,第一種AgeOfOldboy咋一看覺得是AngelaBaby
4.四、變量的賦值
lux = '魯迅本人'、 name = '太白金星'
name1 = '太白金星' name2 = name1 name3 = name2
4.五、定義變量很差的方式舉例
常量即指不變的量,如pai 3.141592653..., 或在程序運行過程當中不會改變的量
舉例,假如老師的年齡會變,那這就是個變量,但在一些狀況下,他的年齡不會變了,那就是常量。在Python中沒有一個專門的語法表明常量,程序員約定俗成用變量名所有大寫表明常量
AGE_OF_OLDBOY = 56
在c語言中有專門的常量定義語法,
const int count = 60;
一旦定義爲常量,更改即會報錯
什麼是數據類型?
咱們人類能夠很容易的分清數字與字符的區別,可是計算機並不能呀,計算機雖然很強大,但從某種角度上看又很傻,除非你明確的告訴它,1是數字,「漢」是文字,不然它是分不清1和‘漢’的區別的,所以,在每一個編程語言裏都會有一個叫數據類型的東東,其實就是對經常使用的各類數據類型進行了明確的劃分,你想讓計算機進行數值運算,你就傳數字給它,你想讓他處理文字,就傳字符串類型給他。Python中經常使用的數據類型有多種,今天咱們暫只講3種, 數字、字符串、布爾類型
6.一、整數類型(int)。
int(整型)
在32位機器上,整數的位數爲32位,取值範圍爲-2**31~2**31-1,即-2147483648~2147483647
在64位系統上,整數的位數爲64位,取值範圍爲-2**63~2**63-1,即-9223372036854775808~9223372036854775807
除了int以外, 其實還有float浮點型, 複數型,但今天先不講啦
6.二、字符串類型(str)。
在Python中,加了引號的字符都被認爲是字符串!
>>> name = "Alex Li" #雙引號 >>> age = "22" #只要加引號就是字符串 >>> age2 = 22 #int >>> >>> msg = '''My name is taibai, I am 22 years old!''' #3個引號也能夠 >>> >>> hometown = 'ShanDong' #單引號也能夠
那單引號、雙引號、多引號有什麼區別呢? 讓我大聲告訴你,單雙引號木有任何區別,只有下面這種狀況 你須要考慮單雙的配合
msg = "My name is Alex , I'm 22 years old!"
多引號什麼做用呢?做用就是多行字符串必須用多引號
msg = ''' 今天我想寫首小詩, 歌頌個人同桌, 你看他那烏黑的短髮, 好像一隻炸毛雞。 ''' print(msg)
字符串拼接
數字能夠進行加減乘除等運算,字符串呢?讓我大聲告訴你,也能?what ?是的,但只能進行"相加"和"相乘"運算。
>>> name 'Alex Li' >>> age '22' >>> >>> name + age #相加其實就是簡單拼接 'Alex Li22' >>> >>> name * 10 #相乘其實就是複製本身多少次,再拼接在一塊兒 'Alex LiAlex LiAlex LiAlex LiAlex LiAlex LiAlex LiAlex LiAlex LiAlex Li'
注意,字符串的拼接只能是雙方都是字符串,不能跟數字或其它類型拼接
>>> type(name),type(age2) (<type 'str'>, <type 'int'>) >>> >>> name 'Alex Li' >>> age2 22 >>> name + age2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TypeError: cannot concatenate 'str' and 'int' objects #錯誤提示數字 和 字符 不能拼接
6.三、布爾值(True,False)。
布爾類型很簡單,就兩個值 ,一個True(真),一個False(假), 主要用記邏輯判斷
但其實大家並不明白對麼? let me explain, 我如今有2個值 , a=3, b=5 , 我說a>b你說成立麼? 咱們固然知道不成立,但問題是計算機怎麼去描述這成不成立呢?或者說a< b是成立,計算機怎麼描述這是成立呢?
沒錯,答案就是,用布爾類型
>>> a=3 >>> b=5 >>> >>> a > b #不成立就是False,即假 False >>> >>> a < b #成立就是True, 即真 True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 將用戶輸入的內容賦值給 name 變量 name = input("請輸入用戶名:") # 打印輸入的內容 print(name)
執行腳本就會發現,程序會等待你輸入姓名後再往下繼續走。
可讓用戶輸入多個信息,以下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name = input("What is your name?") age = input("How old are you?") hometown = input("Where is your hometown?") print("Hello ",name , "your are ", age , "years old, you came from",hometown)
假如把寫程序比作走路,那咱們到如今爲止,一直走的都是直路,還沒遇到過度叉口,想象現實中,你遇到了分叉口,而後你決定往哪拐必然是有所動機的。你要判斷那條岔路是你真正要走的路,若是咱們想讓程序也能處理這樣的判斷怎麼辦? 很簡單,只須要在程序裏預設一些條件判斷語句,知足哪一個條件,就走哪條岔路。這個過程就叫流程控制。
if...else 語句
單分支
if 條件: 知足條件後要執行的代碼
雙分支
""" if 條件: 知足條件執行代碼 else: if條件不知足就走這段 """ AgeOfOldboy = 48 if AgeOfOldboy > 50 : print("Too old, time to retire..") else: print("還能折騰幾年!")
縮進
這裏必需要插入這個縮進的知識點
你會發現,上面的if代碼裏,每一個條件的下一行都縮進了4個空格,這是爲何呢?這就是Python的一大特點,強制縮進,目的是爲了讓程序知道,每段代碼依賴哪一個條件,若是不經過縮進來區分,程序怎麼會知道,當你的條件成立後,去執行哪些代碼呢?
在其它的語言裏,大多經過{}
來肯定代碼塊,好比C,C++,Java,Javascript都是這樣,看一個JavaScript代碼的例子
var age = 56 if ( age < 50){ console.log("還能折騰") console.log('能夠執行多行代碼') }else{ console.log('太老了') }
在有{}
來區分代碼塊的狀況下,縮進的做用就只剩下讓代碼變的整潔了。
Python是門超級簡潔的語言,發明者定是以爲用{}
太醜了,因此索性直接不用它,那怎麼能區分代碼塊呢?答案就是強制縮進。
Python的縮進有如下幾個原則:
多分支
回到流程控制上來,if...else ...能夠有多個分支條件
if 條件: 知足條件執行代碼 elif 條件: 上面的條件不知足就走這個 elif 條件: 上面的條件不知足就走這個 elif 條件: 上面的條件不知足就走這個 else: 上面全部的條件不知足就走這段
寫個猜年齡的遊戲吧
age_of_oldboy = 48 guess = int(input(">>:")) if guess > age_of_oldboy : print("猜的太大了,往小裏試試...") elif guess < age_of_oldboy : print("猜的過小了,往大里試試...") else: print("恭喜你,猜對了...")
上面的例子,根據你輸入的值不一樣,會最多獲得3種不一樣的結果
再來個匹配成績的小程序吧,成績有ABCDE5個等級,與分數的對應關係以下
A 90-100 B 80-89 C 60-79 D 40-59 E 0-39
要求用戶輸入0-100的數字後,你能正確打印他的對應成績
score = int(input("輸入分數:")) if score > 100: print("喔哦,最高分才100...") elif score >= 90: print("A") elif score >= 80: print("B") elif score >= 60: print("C") elif score >= 40: print("D") else: print("太笨了...E")
這裏有個問題,就是當我輸入95的時候 ,它打印的結果是A,可是95 明明也大於第二個條件elif score >=80:
呀, 爲何不打印B呢?這是由於代碼是從上到下依次判斷,只要知足一個,就不會再往下走啦,這一點必定要清楚呀!